這些年怎麼臭氧層破洞的報導幾乎見不到了?

全家福123


這些年怎麼臭氧層破洞的報道幾乎見不到了?

經題主一提醒,確實已經有好久沒有聽到“臭氧空洞”的說法了,記得十幾年前的新聞中“臭氧空洞”是非常熱門的專業名詞,就像現在的全球變暖的說法類似....當然這些也並不是沒有理由,而是人類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必由之路,科學也是這樣,不斷髮展的科技會逐漸證明以前的一些想法或者做法到底是否正確....當然保護環境是實實在在的,但只要在生存發展與環境保護在某個平衡的狀態都是應該積極去提倡!

這是1982年至2012年的南極臭氧狀況連續變化圖,一直在慢慢恢復過程中!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氟利昂被認為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它是一種長壽命的氯物質,可以在大氣中存留一個世紀,一個氟利昂分子就可以破壞近十萬個臭氧分子!如果我們一直將氟利昂作為製冷劑使用的話,那麼其潛在的影響難以估量!

蒙特利爾議定書全名為“蒙特利爾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是1992年8月20日簽訂的,後續各國嚴格執行使用氟利昂的替代品,2000年之後臭氧層逐漸恢復....據科學家估計,到本世紀中期即可完全恢復!

製冷劑替代品HFC-134a

這應該是人類在破壞大自然後治理最具成效的經典操作之一,但仍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陰謀,與全球變暖一樣,認為地球的氣候演變過程中冰河期和小冰期以及間冰期的小幅溫升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認為在夏商到三國時期,黃河流域都是經歷過多次高溫氣候。

當然我們並不能以偏概全或者一概而論,因為煤炭以及石油燃料和其他各類化工汙染排放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周邊環境越來越差.....該治理嗎?絕對要,如何來治理?如何不影響民生髮展?更不能拖累科技的發展....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絕對不能將環境問題無限制上升高度,去工業化則是絕不可取的,南非就是去工業化操作的反面典型,各位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下南非的去工業化黑歷史!

我們不可能將環境問題無限制上升高度,也不可能對環境治理置之不理....最近這些年來的環境治理是有目共睹的,當然將近半個世紀的汙染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需要給一些時間,更要給發展留出一些時間....

最擔心的事情並非是工業化,而是倒在工業化的路上,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會有很多替代的能源和治理的方法,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處理,比如可控核聚變,電動汽車....等等,未來的形勢一片大好.........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南極臭氧層破洞大約20多年前是報紙上最熱門的新聞,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於各國在蒙特利爾協定書籤訂後,嚴格禁止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地球上空的臭氧層一直在逐漸修復中,所以這個詞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臭氧層是地球上空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只有薄薄的一層,可以吸收陽光中波長為270-315納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動植物不受高能輻射的傷害。上個世紀製冷劑氟利昂大面積使用後,科學家們發現南極上空出現了巨大的臭氧洞,研究後發現氟利昂是罪魁禍首,因為它是一種長壽命的氯物質,可以在大氣中存留一個世紀,一個氟利昂分子就可以破壞近十萬個臭氧分子。南極臭氧洞的出現引起世界各國的巨大恐慌,紫外線的長驅直入將極大影響農作物根部的固氮菌,海洋食物鏈中龐大的浮游生物群可能滅絕,人類也將飽受皮膚癌和白內障的折磨,地球生態系統面臨巨大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蒙特利爾協定書很快簽訂,氟利昂被全面禁止生產和使用。

由於氟利昂有多種替代物,蒙特利爾協定得到了較為嚴格的執行,南極臭氧層破洞在2006年達到2950萬平方公里的峰值後開始慢慢恢復。預計到2020年,南極平流層的臭氧會增加5%-10%,到本世紀中葉會完全修復,恢復到1980年的水平,這一事件可以說是全球各國合力治理破壞環境行為的典範。不過由於氣流變化因素的影響,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執行蒙特利爾協議書較為消極,預計全面恢復的時間可能要推遲10-25年,也就是說地球上空臭氧層的修復可能會在2060年到2075年之間才能全面完成。

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導致地球變暖也可能要達到引起世界各國恐慌的地步了,巴黎氣候協定也在2015年底簽訂,不過各國的認識還不統一,具體執行效果還未可知,地球因為生命的出現而精彩,但也可能因人類的過度開發而成為宇宙中的廢墟。


徐德文


類似的科學騙局在歷史上層出不窮,你還記得“臭氧層空洞”麼?現在人們很少再談了它了,那是因為從2000年起,南極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積從2830萬平方公里,縮小到2004年的1200萬平方公里,如此劇烈的變化只用了四年的時間,但是氟利昂可以在大氣中穩定存在50年之久,用氟利昂完全無法解釋臭氧層空洞在短時間內如此劇烈的變化。

真實情況是,臭氧層空洞原本就會週期性變化,但媒體只告訴你它在擴大,從不告訴你它在縮小。人們後來才發現,最早提出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的是杜邦公司的競爭對手,杜邦公司正是氟利昂的發明者,當時是最大的氟利昂供應商。杜邦為了反駁這一理論,還專門寫了本書叫做《臭氧空洞根本就是騙局》,可後來杜邦成功研製了氟利昂的替代品,於是立馬反咬一口,認定氟里昂就是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以此限制別的公司使用氟里昂,為他自己的新產品開拓市場。


技術未來


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近些年,隨著《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簽訂,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取得了很大成效。


近日,聯合國發佈的臭氧層報告顯示:臭氧層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這是35年來首次出現這種變化。此外,南極洲上空每年一次的臭氧空洞也在停止擴大。但儘管如此,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薄了約6%。

“我們相信臭氧空洞應該是可以完全消失的,但是挑戰很大,其所受的影響因素很多。”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建信說。他曾於2004年獲第二屆國家“保護臭氧層貢獻獎”特別金獎,2006年獲聯合國60週年UNEP保護臭氧層貢獻獎。

人為因素是臭氧空洞主要原因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在南極上空十幾公里以上的平流層,臭氧總量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形成臭氧空洞。臭氧層的耗竭,會使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大量輻射到地面,從而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後果。

有人估計,如果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10%,地面不同地區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19%—22%,由此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15%—25%。另據美國環境局估計,大氣層中臭氧含量每減少1%,皮膚癌患者就會增加10萬人,患白內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將增多。同時,還有人認為,臭氧層被破壞,將打亂生態系統中複雜的食物鏈,導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種滅絕,將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農作物減產,導致糧食危機。紫外線輻射增強,還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人為因素是造成臭氧空洞的最主要原因。胡建信介紹,人為排放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在平流層的濃度逐步升高,平流層都存在著這種消耗臭氧層的物質。

“氣候變化也是影響臭氧層恢復的不確定因素之一。”胡建信指出,一些溫室氣體對臭氧的形成和降解都會有一定影響,會影響其恢復速度。臭氧層本身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對紅外線有吸收的作用,會加劇溫室效應。絕大部分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具有強紅外吸收能力,對氣候變暖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絕大部分消耗臭氧層物質也是溫室氣體,淘汰臭氧層的消耗這些物質會對減緩氣候變暖有很大的貢獻;2007年以來,來自荷蘭、美國等,很多科學家先後發表文章論證了這一點,在保護臭氧層的同時,我們也減緩了氣候變暖的速度。他們認為,僅僅2010年一年,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同時帶來相當於110億噸左右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減排。相當於《京都議定書》減排目標的5.5倍。”胡建信說。

找到合適的替代品是難點

自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來,中國已逐步建立與完善了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積極開展淘汰活動。如今,中國的生產和消費行業對保護臭氧層有很大貢獻;已經基本消除了破壞臭氧層能力最強的物質生產和使用,尤其是用於工業化生產的物質——以哈龍、氟利昂和四氯化碳等為代表的第一代消耗臭氧層物質。

“還有一些第二代的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它們的破壞力不是那麼強,但仍不可忽視。”胡建信說,“我們正在控制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排放源頭,長期堅持下去,臭氧層應該可以恢復。”他介紹,通過鼓勵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應用,中國2015年淘汰第二代消耗臭氧層物質——氟氯烴(HCFCs)10%的目標預計將按照計劃實現。

但他同時指出,如果單純為了找到替代物品來保護臭氧層,現在技術上不是大問題。在一些歐美的發達國家,絕大部分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已經被淘汰;但他們採用了大量氫氟碳化物(HFCs)。這些替代品同時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氣候變暖。這些物質也是《京都議定書》控制排放的物質。

“一些替代技術雖然存在,但需要創新的空間仍然很大;要做到環境友好,又沒有其他危害還是很有挑戰性的。”胡建信說,“2030年將氟氯烴的生產和消費削減到97.5%,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技術引進,也需要資金。找到一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這是一大挑戰。”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找到一個具有相近或者更佳效率、既不會帶來壞境影響又不會帶來安全風險,而且成本可以被接受的替代品很不容易。

臭氧層保護需要人人參與

大多數人認為,人類過多地使用氟氯化碳(CFCs)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人為消耗臭氧層的物質主要是廣泛用於冰箱和空調製冷、泡沫塑料發泡、電子器件清洗的氟氯化碳以及用於特殊場合滅火的氟溴烷烴(Halons哈龍)等化學物質,國際社會為了保護臭氧層,將這些物質列入淘汰或受控制使用的名單中,因此也稱這些物質為“受控物質”。 新華社華盛頓7月2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觀察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確實在大幅縮小,這說明人類社會禁止排放氯氟烴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蘇珊·所羅門說,通過綜合分析衛星、地面觀測設施、觀測氣球等途徑獲取的數據,發現2015年9月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相比2000年9月時已經縮小了400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比印度還大。

高空的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保護人類等地球上的生物。但是人類排放的氯氟烴會破壞臭氧,上世紀南極上空出現了巨大的臭氧空洞。為此,國際社會在1987年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限制生產和使用氯氟烴。

在全球努力多年後,科研人員2011年發現南極臭氧空洞縮小的跡象。世界氣象組織在2014年發佈的一份評估結果也認為,南極臭氧空洞正在縮小。這項最新研究結果再次有力地證實了南極臭氧空洞縮小的現象。


之所以用9月份的觀測數據作對比,是因為這時南極的長夜結束,光線開始顯著增強。而氯氟烴要起到破壞臭氧層的作用,需要有光線的存在。

去年10月,研究人員曾觀察到南極臭氧空洞的面積曾經擴大,與近來觀察到的縮小趨勢相悖。本次研究分析認為,智利的卡爾布科火山去年4月噴發,噴發物幫助氯氟烴分解臭氧,導致了這一反常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長期來看,控制氯氟烴確實是南極臭氧空洞縮小的原因。


奇聞道古今


不是沒有報道!而是這類新聞很少傳播!因為這種事沒有吸引眼球的價值!讀者不感冒.感覺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沒了讀者的喜愛就失去傳播的動力!資本市場的產物導致!南極臭氧層依然在擴大這可以去百度查下就知道!不過節能減排我們國家做的很好!印度就很奔放!為了經濟哪管過二氧化碳排放!都是這麼走過來的!經濟第一!GDP起來了!也許才有資格說環境!那些說要保護環境的哪個不是發達國家!他們在工業革命時排放二氧化碳不知道比現在多多少!這種事情就我們普通人來說!節約能源做好我們自己!也不枉費我們在這地球(世界)走一趟!


平行世界奮鬥的80後


都是放屁,什麼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什麼氟利昂破壞臭氧層,什麼尾氣排放導致霧霾,什麼石油幾年後會枯竭!這些大規模,而且非常權威的謠言多的不得了!為何?基本是都是華爾街那幫利益集團想出來的玩意!至於為了啥,不得而知吧!


來吧核雕


這是一個騙局。無氟冰箱的技術出現後,商家為了促進銷售,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就像酸奶一樣,根本不能促進消化。大家多瞭解一下知識就知道了。地球歷史上,經歷過多次高溫氣候,夏商到三國時期,黃河流域都是高溫氣候。


劉元-Tony


這問題有兩個前提,第一是臭氧層,第二是破洞,這兩者無巧不成書的湊到了一起,所以才成了新聞。

現在為什麼沒有相關新聞出現的原因就是,不是第一沒了,就是第二沒了,或者說兩個全沒了,亦或者兩者合二為一衍生出了第三種狀態,至於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情況,請放好小板凳,坐等磚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