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美麗誤會」引發的愛心接力

前幾天,一位叫陳強的媒體人發了一條朋友圈,引發了一場愛心接力,同時,這又是一個溫暖又美麗的誤會。

故事的這頭,牽動的是朋友圈中全國各地朋友的心,故事的那頭,連接的是新疆柯坪縣。據瞭解,柯坪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南疆2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5萬人,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97%,該縣年財政收入只有5500萬元,國家每年投入扶貧資金1.3億元左右。

8月初,中國青年報記者陳強隨“全國大學生記者走進西北油田”活動走進了南疆貧困村——新疆柯坪縣蓋孜力鎮巴格勒克村。採訪時,陳強隨手拍攝的當地小孩光腳丫的照片,照片中路面雖然平坦,卻是由密密麻麻的石子鋪成。照片中的四五歲左右的小男孩光著腳丫踩在在石子路上行走……照片引起了朋友圈中福建寧德林曉雯老師的關注,林曉雯隨即留言“孩子沒鞋穿,是因為窮嗎?”在得知照片拍攝於貧困村後,林曉雯主動要求向陳強捐款200元,希望能幫孩子買雙鞋穿。

隨後,陳強又發了一條朋友圈——“微信傳達閔疆情:林曉雯老師不忍南疆貧困村個別小朋友光腳丫,於是她發了200元紅包給我,我當即轉給愛心企業駐村扶貧隊工作人員吾買爾江,他答應幫忙轉交給那戶人家買鞋。”

這條朋友圈發出後,朋友們紛紛關注到了這張照片,並引來一筆又一筆善款。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十位數變成了百位數、千位數,陳強把每一個人的每一筆錢都截圖曬在朋友圈中。最終這些“愛心紅包”通過陳強的微信傳遞到南疆貧困村。

24小時內,共有39人合計捐款11000元,其中有教師、媒體人、公務員、醫生、律師、企業高管、軍人、創業青年、出家人、高齡人士,多者捐1200元(要求匿名的大學副校長兩次共捐款1200元),少則100元。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給光腳娃買雙鞋。

經過朋友圈內朋友的愛心擴散,捐款遠遠超過了給孩子們買鞋的需求,那麼這些錢怎麼花呢?

記者從陳強的一個朋友圈看到了事情的轉機。收到善款的當晚,駐村幹部召集了在外地上學的5位本地大學生和中學生代表座談。經過了解學生代表們認為,光腳丫走路並非是買不起鞋,而是當地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他們覺得光著腳更舒服。學生們同時提出,善款可以用來給貧困的孩子們添置書籍和文具。而駐村幹部則認為,目前當地學生並不缺文具和書籍,這筆錢更應該用發放給在外地念書的貧困學生,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經過談論,學生們認為駐村幹部最瞭解村裡的情況,同意駐村幹部的意見。

陳強朋友圈還寫道“明天起床後,我們將帶著光腳的孩子去買鞋,剩下的錢將發放給在外地讀書的貧困學生作為獎學金。到時再跟大家彙報進展。”

隨著陳強將孩子們坐在地上試著新鞋的情景,以及貧困學生拿到助學金的照片一張張上傳,這場誤會的“謎底”被揭開。不僅光腳的孩子們有了新鞋穿,貧困大學生也有了助學金。

這場“誤會”,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也突顯了全國人民對西部人民的牽掛,這場愛心接力,網友用問候表達了對貧困地區的關切,用實際行動為扶貧工作奉獻力量。

捐錢的朋友們瞭解了事情的真相,陳強隨後將整個事情的經過又發了朋友圈“當天上午,當我們準備帶著光腳小孩買鞋時,其他孩子聞訊紛紛光著腳跟隨我們來到村裡的小商店。我臨時改變主意,決定給這些光腳娃全都買雙新鞋。最後經店老闆清點,小號鞋35雙,中號鞋40雙,大號鞋56雙,共計131雙鞋共支付5960元(老闆便宜了50元)。付鞋款後,善款還剩5040元。按照駐村工作隊的建議,餘款用於資助3個在外讀書的貧困大中學生。我個人添了60元,湊成5100元,正好每個學生1700元。這是一次隨手公益活動,我只是起了中介橋樑作用。謝謝朋友們給邊疆維吾爾族小朋友獻愛心,讓他們從小就感受到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暖。”

駐村扶貧隊工作人員發朋友圈表示,“在一個不善穿鞋的地方,一張不穿鞋的照片卻引起了幾千公里的關注!給孩子們買一雙鞋,成了一個接力棒。大愛無疆,要感謝所有愛心人士的善舉,讓愛心在天山南北、各民族間流傳。”

至此,這場愛心接力賽完滿結束,陳強也隨著活動結束回到了工作地北京。在南疆,如柯坪縣這樣的貧困村有22個,確保這些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發揮慈善公益的積極作用、實現對南疆貧困地區的精準扶持,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但因為有“無鞋照片”引發愛心傳遞的“美麗誤會”,我們對此大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