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日記,兩年兩抱(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南半球日記,兩年兩抱(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前情提要:

我們還是在自己公司附近買了房,卻被樓下幾個年輕人酗酒鬧事扔酒瓶嚇到了,這件事情又引起了我們很多的疑惑,是繼續在這邊還是回國嘗試。沒想到很多事情真的是註定的,就在我們猶豫不決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我們又換了一個三房的house,家裡人都過來幫忙,這一切緊鑼密鼓的只為了讓我的寶寶能順利來到這個世上。

老大的苦惱

雖然和家裡的老人們爭論過到底能不能洗澡洗頭的問題,但在醫生和護士的指示下,一生完孩子我就淋浴了,第二天把酸臭味的頭髮洗了。在醫院裡度過了愉快的三四天,傳說中那些各種疼痛什麼的,當親身體驗的時候發現並不是那麼可怕的,最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能看到身旁的小寶貝,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被治癒了。生產完那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居然拿出事先準備的小本寫日記,我太愛這個孩子了,也深感成為母親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同時也覺得身負重任,有一種使命感,我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好媽媽,做一個樂觀健康的好媽媽。

可回到家後的幾個月,卻經歷了一段低谷的時期,身體上的各種不適,頭痛,腰痠,胃病,花粉症,皮膚過敏,乳腺炎,新毛病舊毛病,各種症狀全出來了。

老人們總結出來就是:沒有聽她們的話,沒有按照傳統規矩坐月子,所以烙下了病根。帶孩子方面也是觀念上的格格不入,我主張按照書本上的知識科學餵養,睡眠訓練,他們就想著老一套,靠著輪班制抱著哄著睡覺,一哭就餵奶,反正人多事情多,二人世界一下子成了六人世界,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小事總能迅速升級,成為我和丹尼吵架的導火線。

他無法明白我為什麼那麼暴躁易怒,還一身毛病。我鬱悶他無法理解我的感受,不關心我,雖然同一屋簷下,但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夫妻兩最遠的距離莫過於隔了兩個媽一個爸還加一個小寶寶。

他工作忙早出晚歸,怕他休息不好,晚上都是我照顧孩子,雖然身心疲憊,我不想老人們用老方法帶孩子。我們兩個人幾乎沒有溝通的時間和機會。寶寶腸胃不好,經常吐奶消化不良,有時候哭鬧起來歇斯底里的嚇人,我也經常處於奔潰的邊緣,心裡的怨氣越來越多,卻無人傾訴,許許多多個不眠之夜裡以淚洗面。

之前對產後生活太過理想化了,我以為有能力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照顧得乖乖的,每天和老公有說有笑的聊天,去體驗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還幻想著空餘時間能夠放鬆休息,順帶學些新技能,培養新的愛好。

現實生活裡卻是另一個極端,家裡一團亂,爸爸媽媽婆婆各有各的主意,各有各的方法,各種支招和評頭論足把我搞得很心煩,甚至開始懷疑人生,最糟糕的就是身體不好,人越來越瘦,沒有精神,吃不下東西,晚上根本睡不好,還逞強堅持一個人帶娃。

有人說,再幸福的婚姻,也曾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一點兒都不誇張,嗝嗝出生的這一年,這個100次和50次配額我們也快用到極限了。心裡無數次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樣的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

女兒半歲不到,我帶著她回國住了兩個月,期間找了中醫調理腸胃,也慢慢學著減壓,放鬆心情,身體狀況漸漸好起來。

從國內回來後,我們才進入了真正的三口之家的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幫助,遠離了他們的嘮叨, 新手爸媽不斷的磨合,相互體諒,自己照顧孩子,經營我們的小日子,之前的很多矛盾反而消失了。其實當了媽才知道:帶孩子不怕體力上的累,最怕的是心累。嗝嗝十個月的時候,我的產假結束了,是時候回公司上班了,不得不把女兒送去幼兒園。

我不是一個工作狂,但我熱愛那份工作,因為我的公司需要我,TEAM需要我。可實際才發現,離開了十個月,早就物是人非了。Jason辭職回香港發展了,很多同事也離職換組了。剛回去的頭一個月基本就是坐冷板凳,以前做的那攤活早被別人接手了,只能幹些打雜的工作。很閒,經常看著時間等下班。

如果沒有孩子,這種清閒又照拿工資的日子聽上去也沒什麼不好。可是一想到孩子還在CHILDCARE裡熬著,三天兩頭的生病,每天都吃不飽睡不好,我其實坐立不安。前兩週送寶寶到幼兒園,每當我把她交給阿姨時,她都撕心裂肺得哭,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她死死地拽著我的衣角時,我的心都碎了。

唯一讓我欣慰的就是,兩週不到的時間,嗝嗝就已經適應了。但是看的出她很累,每天下班後去接她,都看到她的衣服髒髒的,有時候連尿布都沒有及時換,經常紅屁股,有幾次看到大一點的孩子用腳踩在她的身上(她那時只會爬),我心裡不止一次的自責。

我是輕鬆了,工作很閒,用不著看孩子,每天就是接她回家,有時候在路上給她塞兩袋果泥就當是晚飯了,回到家洗洗就睡了。可是心裡一點都不輕鬆,上班的時候一直惦記著她,每天都帶著她穿過的小襪子,聞一聞。

回去工作還不到兩個月,才一歲不到的嗝嗝在幼兒園裡生了一場大病,高燒不退,脫水,肺炎,急診室裡經歷了抽血,照XRay,輸氧,各種受罪,住院三天後,才慢慢恢復。但這場大病後,我也被折磨得快不行了,卻意外的發現自己又懷孕了。

老二來了

雖然老二來的很突然,其實我心裡挺高興的。因為這意味著我馬上又可以休產假,會有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去陪伴嗝嗝。而在公司裡,我可以心安理得的繼續混下去,不需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做一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就耐心的等著休假。

其實,我是一個特別喜歡定目標,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剛工作那會兒,就愛寫個五年計劃,十年規劃什麼的。曾經定下了三十歲之前:要有兩個孩子,讀完MBA,要管理一個團隊,獨當一面,年薪超過六位數,等等一系列目標。

當初並沒有覺得這些目標有多困難,我那麼年輕,22歲就開始工作,早早的就拿到了會計執照,在公司裡,人緣又好,老闆賞識,愛學習,又肯幹,不計較,有擔當,能吃苦,實現這些目標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當我成為媽媽,兩個孩子的媽媽,又喜歡親力親為,不想錯過孩子任何一個成長里程碑的媽媽,我終於明白: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事業上目標和家庭目標是矛盾的。

第一次休產假已經讓我意識到職場的殘酷,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此消彼長,我不可能像從前那樣隨時留下來加班開會,也不可能全力以赴的去爭取更多有挑戰性的工作。我的孩子很小,很可愛,我想多一些時間和他們相處。於是我跟公司申請了part time,每週只上四天班,感謝澳洲公司的人性化,讓我有這樣的選擇,但同時這個選擇讓我和當初的職場目標漸行漸遠了。

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家裡,丹尼也決定換工作了,新的工作可以給他自主權可以比較自由支配時間。不用侷限於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制。他覺得是個好機會。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懷老二的那段時間,他可以送我上班,接我下班,陪我去做身體檢查,還有時間陪女兒,雖然也很忙,晚上要去見客戶,回來後要在書房做paper work工作到很晚,但我們覺得比之前的狀況好太多了。

沒多久,兒子吐吐出生了,兩年抱兩,一個好字,我們順利完成任務。第二次休產假,我恢復的很快,很多事情有經驗了,基本上應對自如,也有比較多的閒暇時間。

我做了兩件讓自己特別驕傲的事情:一件就是終於打破了每次辦健身卡只用十次的魔咒,我保持了每週健身的習慣至今,還跨行學了健身教練執照,第二件就是我重拾少女時代的興趣,開始寫作,在一個華人論壇上發表了不少原創文章,心靈感悟。

在這期間,我開始認真思考,接下來的幾年,職業生涯該何去何從。擺在眼前的問題就是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工作,都要投入時間精力,兩邊都要協調好。我不想待在家裡做全職家庭主婦,也不想為了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照顧,這是一個無解的選擇題。

生平第一次,我有了創業的念頭。在網上看了好多澳洲成功女企業家的故事,非常勵志,很多女人都是在當了媽媽之後,為了平衡家庭和事業選擇了創業。或者是學會一技之長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我和丹尼談過很多次,說起了自己的困惑和糾結,我很坦誠的告訴他,我很貪心,魚和熊掌我都想要,但我不知道該如何兩全。

南半球日記,兩年兩抱(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第三個“孩子”

休產假的那一年在網絡論壇上泡著,學了很多新詞,比如“長草”,意思就是很想買一個東西,又糾結不捨得買,等待時機拔草。很多年輕女孩子都會長草什麼名牌包包,價格不菲的化妝品,男生們就喜歡電子產品,名車之類。

像我這種二寶媽不管之前多麼臭美敗家愛購物,一旦有了娃,母愛氾濫,本能的就想把錢花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奢侈品都有一定的免疫力。最最讓我長草的就是論壇教育版塊上,很多家長津津樂道的top 私校。

記得有一個星期的晚上,我惡補了所有關於公校私校的帖子,各種嚮往,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孩子讀私校。冷靜下來一想,兩個娃都去私校對於我們這種普通家庭而言,可是不小的花銷。即使不讀私校,也要搬家去好學區,讓孩子就近讀個好公校吧。

思前想後,覺得產假結束後,還是要老老實實回原來公司上班,創業的雄心壯志就這麼擱淺了,我不敢冒險,因為捨不得那份死工資,因為那份收入可以讓我有能力買個學區房,也有機會讓孩子去讀私校。就這麼個世俗的理由讓我乖乖回去上班了。

不過這一次回職場,我目標明確,就是要漲工資,因為我要學區房,我要讀私校。生平第一次發現自己這麼拜金,以前什麼理想情懷,興趣榮譽什麼的都是浮雲了,老孃我現在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拼了。

回去上班的頭三個月,我預計又是閒職,坐冷板凳,所以我抓緊時間上網看兩個網站,做兩件事:seek 找新工作,domain看合適的學區房。

專注了四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學區房和新工作都有了。我再一次領悟到什麼是為母則剛。新工作還是在原來的公司,只不過又是內部換組,非常戲劇性的得到這個機會。俗話說的好,做生不如做熟,在同一個公司待了這麼久,人事關係還是比較熟悉,新工作也容易上手,以後有什麼要求要照顧家裡也比較好開口。

當媽後,我發現漸漸捨棄了原先的理想主義,更加踏實的去定目標去努力,工作之餘,我開始學習專業有關的各種課程和執照,就想著未雨綢繆,有朝一日如果真的要出來創業,這些都是今後的籌碼和底氣,我不能手無寸鐵。

當我開始為之後的創業鋪路,暗自努力的時候。丹尼突然告訴我,他想辭職自己做了。他覺得自己不年輕了,想趁著這個時候出來闖一闖。其實現在的工作也是有壓力的,每個季度都有業績的任務要求,除了後臺團隊給予有限的支持,大部分的case都是要他一人完成,而且對customer service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

雖然家裡的老人對此都不太看好,但是我特別同意丹尼說的,不試一下也不甘心啊。我們總會把最糟糕的情況想好,那時候,我們能想到最壞的結果就是創業失敗,但以丹尼的工作經歷很容易可以在同樣的行業重新找一份工作。

這麼多年在澳洲生活,我們發現,不管你有沒有背景,或者經歷過什麼,只要你踏實勤勞,能吃苦,有技能,就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生存下去的。

我還鼓勵丹尼說,你放心去闖吧,反正學區房也買好了,大不了不讀私校了,讀公校性價比更高。而且我新換的工作也挺喜歡的,我們澳洲公司這幾年業績也很好,工作比較穩定。我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習,為之後創業做準備,還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女兒三歲的時候,丹尼辭職了,籌備了幾個月,他公司開張了,這是我和丹尼的第三個“寶寶”。沒有商業計劃,沒有高調的宣傳,甚至都沒有一個慶祝活動,沒有漂亮的辦公室,最開始的打印機和辦公桌都是從家裡搬去的,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迎接了我們第三個孩子。

丹尼離開他工作了多年的銀行,沒有了大公司的光環,捨棄了高大上的平臺,他選擇了一條並不好走的路,他說要創造自己的品牌,要給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平臺。

南半球日記,兩年兩抱(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下期預告:

曾經鄙視在職場混日子的油膩中年人,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成了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嘮叨孩子的中年女人。當生活的潮水向我壓來,開始理解那些人的苦衷和不得已。原本以為生活有無限可能,我的人生我做主。總有那麼一個瞬間,內心底處還有一個聲音對我說:趁著還年輕,去試一下,換一種活法,只要還有一絲勇氣,就應該和生活磕一秒鐘。

南半球日記,兩年兩抱(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南半球的海豚

南半球的海豚,一個在澳洲生活了十六年,踩著高跟鞋奔跑的女漢紙,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的80後二寶媽。如今多重職業,多重身份,立志成為靠譜又有趣的斜杆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