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對聯起源於五代,由吉祥語對句,發展為以紙書寫成的上下兩聯。隨著時代的演變,文人竟以詩歌和駢文中的對仗技巧,精心製作聯句,配以優美的書法,懸諸廳堂齋室壁間,成為梳打表現的特殊形制。又因對聯多懸於楹柱,故亦稱“楹聯”。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李嘉誠辦公里便懸掛了一幅對聯,是清代儒將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詩句: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李嘉誠說不論何時遇到任何的困難看到此聯總能心懷希望。所以無論在多麼錯綜複雜的矛盾面前,都能夠處變而不驚,遇險而不亂,既能創造一番事業,又能守住一番事業。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稱:書法對聯 PM0000126-005作者:左孝同(1857-1924)規格:137*31*2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瓦當文延年益壽,銅盤銘富貴吉祥。款識:逸叜左孝同。鈐印:孝同延年(白)、三世太常卿(朱) 賞析:

左孝同 1857--1924湖南湘陰人。字子異,一作子祀,晚號逸叟,又號遁齋。左宗棠季子。欽賜舉人。納資得道員。中日甲午戰起,吳大督師遼邊時,委其總辦營務。後會辦北洋機器局、北洋營務處。官至江蘇提法使,兼署布政使。清亡後陷居滬上而卒。善書大小篆,能傳其父之法。此書有著法度嚴謹的造型之美,點畫周到,結體熨貼,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端莊勻稱,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以熟練為能,以尖度為尚,從而表現出一種端莊嚴肅的意境。遒勁端莊,結字疏展,工整精細,篤守楷法,其分行布白,雖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於勻稱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的變化,其結構字勢,雖有人工熨貼之美,但亦能於法度嚴謹之中有奇正姿態的變化,其結構字勢,乃不失為小楷中的能品。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稱:書法對聯 PM0000365-001 作者:沈鈞儒(1875-1963)規格:117*22材質:紙本

釋文: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款識:每旺棣雅正,無觀貞耀書句,衡山沈鈞儒。鈐印:沈鈞儒印(白)、衡山(朱) 賞析:沈鈞儒(1875-1963),字秉甫,號衡山、隱佛,晚號民主老人。齋號與石居。祖籍浙江嘉興,生於蘇州。工書法,精詩詞。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愛國民主人士,現代學者、詩人、書法家。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進士。留學日本法政大學,1907年回國,從事立憲運動。辛亥革命時,參加同盟會和南社。入國會議員,極力反對賄選,後任上海法學院教務長。1935年率先響應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先後組織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次年與鄒韜奮、章乃器、史良、李公樸等七人被捕,史稱“救國會七君子事件”,抗戰爆發後出獄。抗日戰爭時期與黃炎培等共同創建中國民主同盟。1948年到解放區,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1949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職。

這件作品通篇書寫流暢,收放自如,結字勻稱靈活,字形端正穩妥,做到了遠離霸陣之氣、滌除躁動之氣和了無煙火之氣。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稱:對聯 PM0000374-009作者:羅振玉(1866-1940)規格:134*23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文情自金石,相與在詩書。款識:辛卯選堂。鈐印:饒宗頤印(朱)、固庵(朱) 賞析:羅振玉(1866-1940)

乳名玉麟,名振鈺,字叔蘊、叔言、式如,號雪堂、雪翁、含章、貞松老人,別署守殘老人、仇亭老民、永豐鄉人、歲寒退叟、商遺。齋號貞松堂、天繪閣、豐樂齋、玉簡齋、二萬石齋、無聊齋、宸翰樓、大雲精舍、墨眇亭、夢韓草堂。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淮安。

著名學者,擅長書法、篆刻及鑑藏。

15歲舉秀才。1896年在上海創辦《農學報》,1898年又創辦東文學社。反對戊戌變法。1901年赴日本考察教育,1901年5月與王國維在上海創辦《教育世界》,介紹日本辦新教育章程,為我國制定近代學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後任江蘇師範學堂監督、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曾一度整理清廷內閣大庫檔案。宣統元年,蒐羅安陽出土之甲骨二三萬片。辛亥革命爆發後去日本,潛心整理甲骨並從事著述。1919年回國,寓居天津。1924年奉清廢帝溥儀召,入直南書房。

於甲骨文考訂貢獻甚大,為我國甲骨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最早書寫甲骨文的人。與王觀堂(國維)、郭鼎堂(沫若)、董彥堂(作賓)合稱“甲骨四堂”,為甲骨學四大學者之一。唐曉蘭曾評價他們的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導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其時代,鼎堂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精鑑賞,生平收集和整理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資料,均有專集刊行。

工書法,初習顏體,後致力古文字研究,多見鼎彝碑版,眼界頗高。作品醇厚古樸,甲骨、金文、小篆、漢隷、行楷皆典雅有致。

此甲骨文書法有著其一貫的特點:圓勁雋秀,緊密工穩,端莊嚴整。此書參以中鋒篆法,圓勁雋秀,緊密工穩,端莊嚴整的特點。並不是以龜甲獸骨上的鍥刻線條為模仿,纖細且每每以出鋒書之。既有濃厚的金石韻味,又有風格清雅、淳正的書卷氣,其線條多方折、簡約,然不失一種古樸的裝飾美感,實在無愧於“甲骨書法第一人”的稱譽。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稱:對聯 PM0000374-010 作者:陸維釗(1899-1980)規格:146*38

外徑:190*47 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飛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款識:達全先生之屬,即請鑑正,陸維釗。鈐印:陸維釗(白)、微昭(朱)賞析:

陸維釗(1899-1980),名穆,字微昭、子平、東武,號昭翁,晚年常署劭翁。齋名莊徽室、陸遜廬、園賞樓。浙江平湖人。

1920年入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受業於朱可楨、柳詒徵、王伯沆、吳梅諸先生。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元江大學教授。後在清華研究院、浙江大學等校任教。1960年起執教於浙江美術學院,1963年在潘天壽倡導下,浙江美術學院成立書法篆刻科,與國畫系人物、山水、花鳥三科並列,為全國高等院校第一個書法專業,由陸維釗任科主任、教授,成為現代書法教育的先驅。1979年與沙孟海、諸樂三合作,在全國招收書法篆刻碩士生,任指導小組組長。

擅漢魏六朝文學,詩、書、畫、印兼長。五十外方學畫,初習花卉,後學山水,畫宗“四王”,晚宗“元四家”。山水風格豪放,花鳥富麗堂皇,成就卓著。

工書法,擅篆隸,書風結體開張,筆勢險勁,迭宕奇肆,古拙雄強,深厚豪放,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藝術表現力。尤以獨特的非篆非隸、亦篆亦隸之“陸體”稱譽藝壇。陸氏是一位碑學大師,作品中北碑的崢嶸與奇肆表現得淋漓盡致。筆力雄健老辣,克邁萬尖。結字或開張、或平和、或俯仰。墨色有沉實、有空靈,飛白飄逸,顯示出筋、骨、血、肉的完整。字勢呼應和諧,牽一髮而動全身,給人以完美的感覺。陸氏尊碑而不抑帖,曾言:“碑可強其骨,帖能養其氣”。詩、書、畫及中醫學方面造藝精深,被人們譽為“綜合中國文化藝術精華之人”。此書字形成扁方,實已接近正方,個別甚至有稍呈長方者。字書構造仍用篆文,筆法亦基本用篆,即使長撇亦用篆筆內。惟橫書長者用隸之波磔,然絕對不用雁尾,有雙肩者,如寶蓋頭,用隸內法,但不用點。或用甚短之直將曲度甚微之弧線分向兩旁,兩旁用直攔住,直必稍稍上聳出弧線之上;或即金字塔形斜分兩邊,頂角一百二十度左右,到字之寬度時兩肩直垂而下,不上聳。無點之蓋,亦用隸法。其餘則全用篆法矣。然亦甚有講究,小口純用篆法,大方框雖則用篆筆,但橫用須時針向之弧線外拓,弧形向上拱,底線與之平行。方框內不管幾橫,均作平行線。

名家書法對聯,愛字者夫復何求,其它都是將就!

名稱:書法對聯 PM0000380-019 作者:胡小石(1888-1962)規格:132*31 材質:紙本裝裱:對聯

釋文:樓居萬里客,窗對六朝松。款識:沙公。鈐印:胡(朱)、沙廬(朱)、東風堂(朱)賞析: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曾任金陵大學教授,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與陳中凡、汪闢疆並稱南大中文系“三老”。此書以碑為基,以筆為刀,點畫峻厚,線條剛健生澀,在書寫中運用了鋪毫與方稜之筆,呈現出剛猛雄毅之風。我們可以從中明顯的感受到篆書分古法的融入,其行筆穩健而又見澀意,表現的園活生動的蜿蜒之致。觀此作,確能於勁健凝實中顯溫婉古韻,使作品更加高邁雅緻,意味深長。

名稱:行書七言聯 PM0000380-034 作者:葉恭綽(1881-1968)規格:101*26 材質:紙本裝裱:對聯

釋文:迎門早集金閨彥,汲古常攜玉帶生。

款識:遐翁。鈐印:恭綽長壽(白)、玉父(朱)賞析: 

葉恭綽(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祖籍浙江餘姚,生於廣東番禺書香門第,祖父葉衍蘭(蘭臺)金石、書、畫均聞名於時。父葉佩含詩、書、文俱佳。書畫家、收藏家、政治活動家。交通系成員之一。早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後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孫中山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1927年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二屆中國政協常委。

此書筆法雄強樸厚,妍媚動人。法度謹嚴,率意灑脫,靈動飛揚,筆力雄渾蒼勁,線條柔韌挺拔,結體略矮而扁。運筆中牽絲連筆,氣息流暢,寫的神采飛揚,氣勢飽滿,在嚴謹中追求自然的變化,因而出現險筆,使人看的卓越多姿,頗有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