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它究竟能不能預卜吉凶?

人為什麼會做夢?它受不受人世間自然力量的安排和支配呢?這些問題一直都吸引著歷代學者去探討,然而真正系統而比較準確的研究還是近現代的事。

1900年,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夢的原因。他認為,夢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在多種多樣的願望中,他更為重視性的慾望。認為性慾是人的一種本能,而本能是一種需要,需要是要求滿足的,夢就是滿足的形式之一。弗洛伊德還認為,夢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是一種清醒的精神活動的延續。藉助夢可以洞察到人們心靈的秘密。夢是無意識活動的表現,人在睡眠時,意識活動減弱,對無意識的壓抑也隨之減弱,於是無意識乘機表現為夢境的種種活動。

夢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它究竟能不能預卜吉凶?

弗洛伊德的學生阿德勒則認為,做夢是有目的的。夢是人類心靈創造活動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從對夢的期待中,看出夢的目的。夢的工作就是應付我們面臨的難題,並提供解決之道。夢和人類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每個人做夢時,都好像在夢中有一個工作在等待他去完成一般,都好像他在夢中必須努力追求優越感一般。夢必定是生活樣式的產品,它也一定有助於生活樣式的建造和加強。人在睡眠時和清醒時是同一個人,由白天和夜裡兩方面表現結合起來才構成了完整的人格。人在睡夢中並沒有和現實隔離,仍在思想和諦聽。夢中思想和白天思想之間沒有明顯的絕對界限,只不過做夢時較多的現實關係暫被擱置了。夢是在個人的生活樣式和他當前的問題之間建立起聯繫,而又不願意對生活樣式作新要求的一種企圖。它聯繫做夢者所面臨的問題與其成功目標之間的橋樑。在這種情況下,夢常常可以應驗,因為做夢者會在夢中演習它的角色,以此對事情的發生作出準備。

弗洛伊德的另一名學生榮格認為,夢就是集體潛意識的表現。重視潛意識,尤其是集體潛意識,是理解和分析夢的前提,夢具有某種暗示性。夢所暗示的屬於目前的事物,諸如婚姻或社會地位,這通常是問題與衝突的根源所在。夢暗示著某種可能的解釋。同時,夢還能指點迷津。

可以說,弗洛伊德、阿德勒和榮格對夢的心理機制、夢的成因以及夢的作用和意義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貢獻。

夢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它究竟能不能預卜吉凶?

世界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從生理機制方面解釋了人為什麼做夢的問題。他認為,夢是睡眠時的腦的一種興奮活動。睡眠是一種負誘導現象。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引起了它的對立面---抑制過程,抑制過程在大腦皮層中廣泛擴散並抑制了皮層下中樞,人便進入了睡眠狀態.人進入睡眠時,大腦皮層出現了瀰漫性抑制,也就是抑制過程像水波一樣擴展,當人熟睡時,瀰漫性抑制佔據了大腦皮層的整個區域以及皮層更深部分後,這時就不會做夢,心理活動被強大的抑制過程所淹沒.當淺睡時,我們大腦皮層的抑制程度較弱,且不均衡,這便為做夢提供了條件.

現代科學發達,可以通過實驗分析來逐步揭開夢的奧秘,有的科學家認為:夢是快速眼球運動中"意象"的集合,在快速眼球運動睡眠就會產生夢境,此時腦電波振幅低\頻率快,呼吸和心跳不規則,周身肌肉張力下降.當這時候叫醒睡眠者,他會說:"正在做夢中."如果不斷叫醒,會使其情緒低落,精神不集中,甚至暴躁和性急,科學家認為,這是破壞了人的心理平衡的緣故.睡眠必須是完整不斷,夢的完成對心理平衡大有益處.

夢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它究竟能不能預卜吉凶?

有的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乙酰膽鹹類藥物注射到貓的腦幹裡,此時貓眼快速運動進入睡眠狀態.經研究當腦幹裡的某種神經元放出乙酰膽鹹進行溝通信息時,另一種神經元就停止放出去甲腎上腺和羥色胺,前一種神經元將信息傳至大腦皮層,皮層的高級思維和視覺中心,藉助已存的信息去解釋、編織成故事,夢就產生出來了。在夢境裡為什麼只見“境象”,嘗不出五味,聞不到香臭,這是因為快速眼球運動期間發射出的是視神經元,而不是味覺、嗅覺神經元。為什麼夢醒片刻就記不住夢的內容,這是由於夢的儲存僅在短暫記憶裡,而長期記憶庫的去甲腎上腺素和羥色胺處在封閉狀態。

當然,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對夢的解釋和研究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有些解釋還欠妥和過於簡單。但可以相信,隨著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發展,當代和未來的心理學和生理學家們會對夢作出更準確、更完善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