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每週一上午,一位高瘦的老人就會準時出現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門診大樓。他嘴角上揚,步履生風,看上去精神極了。

這位老人就是浙大一院傳染病科的“元老級”醫生:馬亦林。再過幾天,馬老要迎來自己的九十週歲了。

本應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可馬老始終放不下自己的病人,放不下這份幹了一輩子的職業。他說,既然選擇了醫師職業,便只顧風雨兼程。

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馬亦林教授在門診

年過九旬,門診、科研兩不誤

初見馬老,是在週一門診日的午後。他穿著藍白相間的短袖襯衫、黑色的西褲,銀白色的頭髮整齊地往後梳著,記者還未開口,馬老就急忙走來,開口便是抱歉。

“不好意思,稍等一下,我還有篇論文需要修改。”

“馬老,您現在還自己寫論文啊?”

“是啊,基本上一年至少一篇,今年已經有一篇發表了,現在還有一篇馬上也要發表了。”

說著,馬老大步流星走了出去,處理好手頭論文的事兒,才坐定與我們相談。

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馬亦林教授在教學

面前這位老人,別看已步入90歲,可依然“潮”得很,電腦玩兒地“麻溜”,微信等手機社交軟件更不在話下。

“電腦打字,做PPT,圖片剪切、顏色處理等,我都能自己完成。”這些“技能”養成,離不開他為自己制定的“小目標”:每年至少一篇論文刊登核心期刊。

為了完成這個“小目標”,馬老還一直堅持英語學習。他說,雖然小時候先後學過德語、英語、俄語,但都沒有學精。為了能夠學習國外在感染病方面的新知識和新進展,他參加培訓、自學英語。

如今,相關感染病學科的英語論文、專業術語,馬老大都能夠看懂,也因此,他的知識譜系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更新、深化。

據不完全統計,馬老在2007年至2017年間在核心期刊發文17篇,為年輕一輩科研工作,作出重要垂範。

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馬亦林教授資料圖

風雨無阻,堅守摯愛崗位

馬亦林教授住在單位以前分配的房子裡,就在刀茅巷,離浙大一院並不遠。近日,颱風過境,時而風雨交加。馬亦林依舊7:30準時出門,前往醫院門診。

在浙一工作的65年裡,對病人,馬老時刻保持著熱情。

“現在找我的病人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但每個找我的病人,我都會詳細看病歷、分析情況、給予最佳的建議。”馬亦林說。

雖然門診當天,原本掛了十多個病人,但由於暴雨,許多病人都“爽約”了,但只要來的病人,都帶著滿意離開。

一位20多歲的患者家屬來向馬亦林諮詢病情。病人由於患有乳房癌需要手術化療,但是,馬亦林在查看病歷後,發現患者還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化療對於肝臟、腎臟等,特別是幹細胞、血細胞和免疫細胞都有損傷。”馬亦林最終給出了損傷最小的解決方案。

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馬亦林教授在查房

他說:“對於患者的諮詢,都要詳細分析,權衡利弊後再下結論,這是對病人、對自己職業的負責。”

這麼大歲月依然堅守在一線,對於此,馬亦林坦言:“家人是反對的。”

2014年,馬亦林發現右眼視力迅速下降,出現物體變形,經診斷為“玻璃體視網膜牽拉綜合徵”,如今右眼視力僅剩下0.2。

2017年初,他又被診斷出患有冠心病伴心房纖維顫動。

如今,馬亦林每天要吃三種藥,降壓藥、調節心律的藥以及防止血液凝固的藥。

“孩子們都勸我不要這麼幹了。但是我沒什麼其他愛好,就是喜歡學習研究感染學科。”採訪途中,馬亦林不止一次接到兒子的電話,電話那頭滿是關切,但馬老這頭卻表現地很堅決:“我等一下自己打車回去,沒事的啊。”

人物誌|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 每年至少發1篇論文

馬亦林教授資料圖(左一)

一輩子,與感染病鬥爭

“我的一生就是與感染病鬥爭的一輩子。”

自1951年畢業至今,馬亦林一直從事與感染病學科相關的工作。其中,血吸蟲病、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是他研究較多的病症。

從當時的浙江醫學院畢業後,馬亦林被分配到了朝鮮志後二分部第26兵站醫院。名義上是一所內科醫院,實際上收住的志願軍病員大都是傳染病。

“感染性腹瀉、不明原因的發熱(可能是迴歸熱或斑疹傷寒)及肢體凍傷後壞死感染等病人很多。”馬亦林回憶道:“那時候因為溫度只有零下20度到30度,查房的時候病人身上的白蝨還會爬到醫護人員的袖口裡。”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馬亦林經常與槍炮擦肩而過,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的個性。

1953年,回國轉業後,馬亦林開始在浙大一院院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奮戰在傳染病臨床一線,一干就是65個春秋,練就了精湛技藝和果敢作風。

2012年,馬亦林被浙大一院授予“終身教授”。2013年,浙江醫學會又授予其終身成就獎。2016年,又被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授予終身貢獻獎。

退休後,馬亦林也沒有放棄感染病學的研究學習。被浙一返聘至今,馬亦林一邊堅持門診一邊不忘科研,對新發或再發感染病與致病微生物產生了很大興趣。

如今,坐在浙一的門診間內,馬亦林覺得很滿足。他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醫生,希望現在的年輕醫生們也能明確自己的定位,熱愛自己的事業,做好自己的工作,對每一位病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