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商業與少林寺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abstract

上帝只隨手設了一個零和遊戲的局,得到或失去都是妄念,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才是本質。

keywords

李叫獸;需求三角;蔡志忠;用心若鏡;六祖慧能;如如不動;阿賴耶識;不動心

我們一直在談慾望

這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大有關係!

舉例說明

其營銷理論有一個核心的支點

這就是著名的“需求三角”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01

,

“缺乏感”就來自於慾望

“目標物”與文化相關

“能力”則與產品端與用戶端的

雙重作用相關

關於李叫獸的“需求三角”

網絡上有大量的介紹

這裡就不詳細闡述

李叫獸進一步指出:

平庸者管理手段,優秀者管理需求

02

,

所以,我們討論的其實是

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

涉及營銷、管理、家庭等所有方面

很多人會將之視為

一無所用的無聊知識

那麼,或許他們正是在管理手段

不是管理需求!

實際情況是:

太多人追求立竿見影的方法

而不關心背後的原理

03

,

少林寺跟慾望又有什麼關係?

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上期我們講四念:

念起即覺,念念分明

念念不住,一念不生

還留了一個尾巴

就是:何為“一念不生”?

這裡就要說到漫畫家蔡志忠先生

創作的“用心若鏡”碑

也稱為“達摩禪法繪畫碑”

此碑現立於少林寺內鐘樓的南側

碑的正面是“用心若鏡”四個大字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下面是六祖慧能那首著名的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然後是蔡先生的三幅漫畫

和他認為的正確的用心方法

“把心當成鏡子一樣”等文字

背面則是蔡志忠近年來的

“數學哲理漫畫”——

《人生是時間的微積分》

——

還記得我們說過

沒有“當下”就沒有過去和未來

“當下”是一個無限微小的單位

每一個談論的“當下”都是“過去”

所以“當下”不可言說

這就是時間的微積分

04

,

蔡先生長髮披散,

眼不小,嘴很大

臉上溝壑縱橫

在我看來大概是長期離群索居

長得都有些不大像人類了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他說:

我從三四歲開始就無愧於自己了,每分每秒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做過自己不喜歡做的事。20歲以後我就不再問自己要做什麼,任性而為,隨心所欲不逾矩……未悟之前,魚兒想飛,鳥兒想潛水,開悟之後,雲在青天,水在池中。

如此瀟灑狂傲,才情橫溢

在中國實在很難找出第二個來

如果杜尚的人生是一件藝術品

那麼蔡先生的人生無疑也是

05

,

“用心若鏡”就是說

我們使用心要像鏡子映像一樣

不迎不拒,不喜不厭,隨來隨去

鏡子不會黏連於物象

不會刻意要多照美女

而人看到美女

就忍不住要多看兩眼

這就是為意念所牽引

06

,

“一念不生”的狀態

道家稱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這八個字不太討喜

枯死的木頭和不能復燃的灰燼

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精彩之處

莊子認為:

讓身體好像沒有血氣與慾望

並且讓心智好像沒有執著的意念

做到這一步

才算進入修行的狀態

從外表看來淵靜沉默

但同時卻又蘊含著無限的能量

而其絕妙之處正在於:

它摒棄我們為之悲喜的物質與表象

得到的不是慾望滿足後的短暫快樂

而是一種覺知生命之美的

——恆常喜樂之境

07

,

佛家說“如如不動”

從佛家唯識學來看

第七識的末那識

執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我”便不顯現

於是,第六意識不為前五識所染

我執、我愛、我慢、我痴

因“我”之不存,亦無從顯現

此時,第七識轉識成智為“平等性智”

這便與道家“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的思想很接近了

08

,

儒家則說“不動心”

孔夫子絕糧於陳蔡

一樣彈琴唱歌

絲毫不為外部環境的變化所動

這都是超凡的境界

所以,儒、釋、道一路打通

說的都是一回事

當然,他們並不真是一回事

只是從某一個維度來看

有相通性而已

09

,

有一句話叫:no zuo no die

可究竟什麼是zuo?

其實就是不要胡思想、亂作為

只做好自己的本分

一念不生,隨緣相化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一念不生”乃是全然地融合於道

可言之: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

依此“四念”而行,做到

起念而不執於念

有慾望而不被慾望所困擾

便已是智慧之人

此即:安時處順

用一句更通俗的話解釋

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10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不知道你是否覺察到?

上面兩句比起社會上流行的

“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

處於更高的維度

當然,這裡沒有對錯好壞的問題

只是層次不同而已

在高維,“方向”優於“結果”

比如戰略層面就是制定方向

而執行層面必須注重結果

11

,

我曾發文《江歌案插曲:

咪蒙與“奶頭樂”,

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選擇!》

一位讀者留言:群體總是低智且盲目的。你這種逆勢而為的文章,很有勇氣,但並沒有什麼用。如果有用的話,那“奶頭樂”就是個笑話了。

我回復:知道是徒勞,大概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吧。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只是因為,生而為人

自然要做一些“人”應該做的事

12

,

倘若站在上帝視角

人類所有的折騰都是“瞎折騰”

“她”只隨手

設了一個零和遊戲的局

得到或失去都是妄念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才是本質

- tips -

“用心若鏡”出自《莊子·應帝王》,原文如下: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慾望、商業與少林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