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虛》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值得去看,力薦

我曾經選擇這部電影作為我大學某選修課的論文材料。因為確實能從中看到很多電影場面的安排和設計。這部電影對80年代生人來說可能沒法接受,聽到很多朋友說,“這部電影還行!”不過,我倒是覺得雖然它長達4個小時,但卻給你一種史詩般的豁達感覺。而且可以瞭解當時的藝術審美趣味。

首先從故事上來說,剔除了宗教的背景,影片被精剪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復仇的故事。主角賓虛和米撒拉是從小到大的玩伴,賓虛是猶太王子,米撒拉卻是被賓虛家收養的羅馬孤兒。多年後,參軍歸來的米撒拉成為了羅馬軍官,帶著羅馬的鐵騎踏入了耶路撒冷。一次意外的事件,將賓虛拖入了一場災難中,而此時逃不開關係的米撒拉卻沒有伸出援手,最終賓虛被賣作奴隸,家人慘遭毒手。五年後,在九死一生的奴役生活中歸來的賓虛對米撒拉展開了憤怒的復仇,最終在馬車大賽中擊敗米撒拉,奪走了羅馬人視之比生命還重要的榮耀。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賓虛的人選根本就不是查爾頓·赫斯頓,而是伯特·蘭卡斯特——結果伯特·蘭卡斯特拒絕扮演片中的賓虛,因為他是個無神論者,而且不喜歡暴力;接著保羅·紐曼和洛克·赫德森被認為是該片賓虛的主要人選,結果這兩位大牌都拒絕扮演這個角色。由於獲獎,《賓虛》的身價猛增,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紛紛要求放映。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也貼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廣告海報,幾百家在''倒閉危機''中苟延殘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機。《賓虛》空前的放映收入不僅成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驕傲,也使陷入財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時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調整了他們的經營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擴大成果。例如在宣傳中,他們還大力抬高在《賓虛》中大顯神通的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查爾頓·赫斯頓和最佳男配角獎獲得者休·格里夫斯的身價。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電視這一大眾消費品日益崛起的時期,由於電視的衝擊,好萊塢電影曾幾度顯得不甚景氣。1959年美國各公司拍攝的影片只有160部,後來,正是由於《賓虛》的出現才再一次喚起了成千上萬觀眾的注意力,使電影界重新活躍起來

看著仇人在自己的眼前嚥下最後一口氣,賓虛感到使命完成了,人生突然失去了目標,該如何“活著”?尋找到了患有麻風的母親和妹妹,賓虛和她們不知所措的在街上走著,直到行刑前的耶酥從他們面前蹣跚而過。從而帶出本片第2條劇情線:耶酥的感化之旅。耶酥這個在第一場誕生時只出現哭聲,在賓虛發配時只有背影的角色,在影片最後卻成為全片中最為震撼的場景,遠景、背影和局部特寫,導演在最後都沒有給出耶酥的完整的正面全景。我們不知道耶酥張什麼樣,但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見過他的人在表情上都是驚訝,驚訝中無不帶點慈祥,而這個慈祥,是耶酥對世人的感化力量。賓虛在目睹那段行刑的過程時,更多的是一種可憐的心態,但是當耶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種感情昇華,原來有一種精神比仇恨更堅韌,也比仇恨更能使人“活著”。全片的結尾個人認為在應該賓虛和老者的對話中結束,最後的降雨奇蹟完全是為了宗教的神話力量而服務的。

如果人們留意的話,在電影《賓虛》中,影片以馬槽的聖嬰誕降開始,以引領群羊的牧人結束,雖然整部影片的主角是賓虛這個人物,但是影片真正要告訴人們是影片中的那個身影——基督。在片中時時有細節出現,為基督釘十字架為罪人的犧牲和對罪人的救贖而打下伏筆。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處,不著筆墨反勝濃墨重彩,未曾大聲宣揚卻又人人心領意會,而影片的主角賓虛,是來講述和見證關於基督這一切的。如果說,在1880年,劉易斯·華萊士先生是用一本名叫《賓虛》的書,完成了他自己從一個不可知論者到成為一個基督徒的個體性生命皈依的蒙恩見證的話,那麼,在1959年,作為一部電影的《賓虛》,已經是人們在群體性的仰望耶穌基督的救贖和醫治。的確,這個世界需要主耶穌基督的救恩。希望《賓虛》這部影片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來仰望主,仰望他的救恩。惟願這位為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三日後死而復活的主,他的救贖和醫治因信臨到每一位仰望他、信靠他、皈依他的人。

《賓虛》的原著小說的創作歷程,就是一個人被基督教義征服的過程,於是電影《賓虛》的內容便緊緊地關注著主人公賓虛如何被“不可見力”指引著來到了耶穌的面前,並被耶穌的血洗禮從而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影片的目的不是從外到內地闡釋基督教義,而是通過賓虛的人生歷程,完成從內到外的信仰征服。為了讓觀眾更容易接受,《賓虛》明線是猶太貴族之子賓虛在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後的一連串跌宕起伏的遭遇,暗線則是耶穌的救世。儘管影片從頭至尾都無法看清耶穌的長相(只有背影、側影和遠景),甚至在眾人提到他的時候也多以“那個人”代稱,但是他和賓虛的兩次相遇,分別給了其生的勇氣和生的希望,把賓虛從身體崩潰的邊緣和心理崩潰的邊緣兩度拉了回來。

無論是瓦片墜落、羅馬戰艦先敗後勝、梅薩拉的死亡、母親和妹妹生病,都是“自然力量”驅使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有一隻“無形的手”在一直引導著賓虛,讓他的內心從純潔的善意,萌發對梅薩拉的仇恨,又從對個人的仇恨擴展至對整個羅馬的仇恨,最後更是形成了對“不公命運”的責問。走到這一個境界的賓虛,急需要有一個“神”來幫助其完成自我救贖。如此一來,本來已經是怒火中燒到隨時可能要爆炸的賓虛才會在目睹了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說出了“他的聲音,讓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為了表示“表彰”賓虛完成了基督教義上的自我救贖後,其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均奇蹟般地消退了。影片迎來了一個無比光明溫暖的結局。始終保持著對耶穌基督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就了本片瑰麗場面下的內在張力,不僅從內到外洗滌了賓虛的靈魂,也從內容到形式都征服了所有觀眾。

這是一部很長的電影,有耐心才能看完,很有耐心才能反覆體會。不過這非常值得,不為宏大場面,只為淨化心靈。它讓你放慢節奏,用心體會愛,是愛而不是恨讓人活下去;用心體會寬容,是寬容而不是復仇讓人走過去。

這是一部很考究的片子,故事像多幕話劇一般。展現波瀾壯闊的古代海戰,氣勢磅礴的競技馬車。演員的高超演技和導演的聰明才智凝結在賽馬這三十分鐘。相比動輒幾億的合成特技,這個場面更真實,更宏大,更震撼。一舉拿下十一項奧斯卡金像獎,戲裡戲外都出色地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賓虛》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值得去看,力薦

《賓虛》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值得去看,力薦

《賓虛》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值得去看,力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