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表面熱鬧,內心孤獨,你也是一個隱形孤獨人口嗎?

大多數人表面熱鬧,內心孤獨,你也是一個隱形孤獨人口嗎?

1

今年夏天,最火的一部劇大概就是《鎮魂》,最熱鬧的一個群體大概就是“鎮魂女孩”。

兩位主演動不動就上熱搜榜,大票粉絲跟行程、機場接機。

我的一個朋友也是其中的一員,上次聊天時,她一臉興奮地問我:你有沒有看《鎮魂》?

然後點開手機相冊,一張張翻給我看:“看,居老師的睫毛長不長!北宇哥哥帥不帥!”

看她閃閃發光的眼睛,我只好隨聲附和:“嗯嗯嗯!”

她告訴我,因為喜歡《鎮魂》,加了很多群,認識了很多同好。一開始,微博上互相轉發評論,大家一起聊聊天,感覺一下子少了許多孤獨感,快樂了很多。

但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似乎把整個時間都花在了這件事上,和一群素不相識的人維持著這樣的社交關係,其實對現實中的自己並沒有什麼作用,自己依然是孤獨的。

這樣的感覺,大概就像《孤獨六講》裡蔣勳說的那樣吧: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世界看著很熱鬧,但卻越來越讓人孤獨;我們看著很熱鬧地活著,但卻依然孤獨。

大多數人表面熱鬧,內心孤獨,你也是一個隱形孤獨人口嗎?

2

《奇葩大會》的某一期裡,有個叫吳丹妮的姑娘。這位號稱拒絕了“陳楚河的玫瑰”的姑娘全場面帶微笑。

她開心地介紹自己,說自己喜歡唱歌跳舞,還講述了一些很奇葩和搞笑的事情,竭盡全力地表現自己的活潑和搞怪。

現場,馬東突然指出:

丹妮的笑容很燦爛,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能看出一點苦勁兒。

她年紀輕輕,可不知道為什麼老給我一種閱盡滄桑、依然保持著某種樂觀態度的感受。

對於吳丹妮來說,面帶微笑是她沒有任何情緒時的標配表情。

父親突然離世、生活變故,讓吳丹妮不得不用開心大笑、盡力搞怪,來掩飾自己的孤獨。

笑已經不是一種情緒表達,而只是一張面具了。

她說,一個人過了太久,習慣了獨自堅強、扛下一切,不是她想逞強,只是除了自己沒有誰能讓她倚仗。

隱形孤獨的年輕人,即使偶爾多愁善感,也絕不會把傷痛展現在別人面前。

不希望被人發現自己的孤獨,不希望別人可憐自己。

隱形孤獨人口,總會用微笑來保護自己,總會逼自己變得堅強。

大多數人表面熱鬧,內心孤獨,你也是一個隱形孤獨人口嗎?

3

獨自一人在上海工作的發小,前幾天跟我講了她最近發生的一件事。

某天深夜,發小想要給自己的藍牙音響充電,但是用指甲一直摳不開充電口的蓋子。

隨後她找了個刮眉刀,打算用它撬開蓋子。結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大拇指給削了,鮮血直冒,染紅好幾張紙巾後才止住。

發小一下子情緒上來,忍不住哭了起來。

她回憶說:其實我當時不是因為疼才哭的,是那一瞬間突然覺得很後悔,為什麼當初要一個人來這裡,為什麼要把自己搞成這樣。

當初為了自己的夢想,義無反顧地來到異鄉,躊躇滿志,但卻沒料到,要承受的孤獨遠比自己預想的要難受。

我想,獨自一人在外工作的人們,都會有這樣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吧。

然而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能夠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的孤獨又是必然的。

就如席慕蓉所說:在這人世間,有些路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面對,單獨一個人去跋涉的,路再長再遠,夜再黑再暗,也得獨自默默地走下去。

有理想的年輕人,即便孤獨,也會慢慢地把它藏起來,然後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4

與“隱形貧困人口”相對應的,網絡上還流行著“隱形孤獨人口”。指的是,表面看起來社交廣泛、朋友眾多,實際內心非常孤獨的人。

微信裡各式各樣的群聊,通訊錄裡也有好幾百人……可是每當想吃個飯看個電影,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卻不知道該找誰。

特蕾莎梅說:“對太多人來說,孤獨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

就像那句網上流行的話說的,“你是人來瘋,你是聚會的焦點,你是朋友圈的幽默大王。當人群散去,你又換了另外一面——孤獨患者。”

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人,幾乎都是這樣的存在。

但我們也不必懼怕孤獨。正如蔣勳所言:孤獨沒有什麼不好,是孤獨變得不好的,是你害怕孤獨。

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既然我們總要孤獨地活著,那不妨就利用好這份孤獨。

即便現在因孤獨而迷茫,但經歷過它們,就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