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談被需要的心態」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公佈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剛剛過去的高考讓我懷念起 #我的高考時光#,僅以此文紀念我已經逝去的青春,30分鐘計時開始

題目:“被需要”是團隊合作精神“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從古至今,團隊合作精神表現在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而“被需要”是團隊合作精神“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曾經有一隻堅不可摧的取經團隊,成員3人,每名成員都不完美,但這一路,他們都彼此“被需要”著,最終功德圓滿完成使命。

這位大唐高僧名曰唐三藏,在當時的唐朝算是個位高權重的僧人,一心向佛卻不能普度眾生,不是因為學識不夠,只愁沒能習得大乘佛法,為解眾生之所需,從觀音處得知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處可習得此佛法,以一軀肉體“凡胎”隻身前往。“眾生之所需”支撐著他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走完了取經之路,最終回到大唐現身說法,將眾生從苦難中解救出來。被眾生需要的唐僧功德無量。

取經團第一位成員:孫悟空,師承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門下,習得七十二變、筋斗雲可謂神通廣大,後又鬧地府,闖龍宮,與天齊名,是天才一樣的存在,是家長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典型代表。雖然因犯錯被如來佛祖困在五指山下受罰,但唐僧取經團隊需要這樣的人才為一屆“凡胎”保駕護航,起初悟空的內心是拒絕的,但其實他需要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去做一個有用之猴,最終修成正果得到成佛。從拒絕到接受再到全力以赴完成使命,這個過程中經歷了被誤解、被趕出師門、被陷害,悟空完成了洗心革面的蛻變,被唐僧需要成為悟空取經路上的使命,而這種使命成就了一個鬥戰勝佛。

取經團隊第二位成員:豬八戒,曾經鎮守南天門,威風凜凜,後因犯下天條被逐出天庭,和悟空一樣八戒同樣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用之豬,變成人形落戶高老莊,因力大無窮、能吃苦愛勞動被眾人贊為楷模,這個楷模是被需要的最直觀體現,畢竟在當時農業生產是最需要這樣的勞動力了,一次酒後失態現出原形的他,被眾人誤解為豬妖,是人就害怕妖怪,是眾人不需要的,正是這種不需要導致一個優秀的勞動楷模真的變成了一個妖怪,後悟空降服了八戒加入取經團隊,被團隊需要的八戒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終成正果,被封為淨壇使者享近人間貢品。

取經團隊第三位成員:沙和尚,曾經是天庭的捲簾大將,相當於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因蟠桃會打破王母娘娘的琉璃盞被貶流沙河,等待取經人的出現。沙和尚需要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那就是護送唐僧安全到達西天大雷音寺,而已經有了兩個徒弟的唐僧恰巧需要一位性情正常的人調和團隊的氣氛,一個任勞任怨的沙僧同樣被唐僧所需要,至此一個因”需要“與”被需要“關聯在一起的師徒四人達到了一種平衡。最終沙和尚也不辱使命,功德圓滿或封金身羅漢。

前面對取經團隊中幾個人物的介紹,映射了我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反思一下其實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修煉自己,當你的“被需要”是可以自由所選擇的時候,你該為自己的加冕一個金黃色的“贊”。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組成了群居的人類環境,每一個重大的工程的實現和重大歷史事件中都離不開團隊合作,”被需要“是一種積極的團隊合作精神價值觀的表現,當個體被需要的時候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

滿分70分,寫此作僅為懷念青春,寫的不好,請輕點吐槽,我交卷了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