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明朝建文年間,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並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燕軍入京後大肆誅殺建文忠臣,包括建文帝的三個老師,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光是方孝孺就牽連了873人受刑,被凌遲的凌遲,被砍頭的砍頭,女的充軍妓,男的當苦力。然而有一人在靖難之役時奮力抵抗朱棣,結果卻倖免於難,這個人的名字叫徐輝祖。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網絡圖片

朱棣攻入南京之後,徐輝祖躲在父親的祠堂,不肯去迎接朱棣,因此被關進了獄中。朱棣詔見問其為何不出來迎新君,徐輝祖不說一句話,拒絕擁戴朱棣,只是在地上寫下十個字“開國功臣,子孫免死而已”,這十個字是徐輝祖的父親徐達獲頒鐵券記錄的話,相當於是“免死金牌”。朱棣看後大怒,想直接誅殺徐輝祖,但又想到徐輝祖是自己的大舅子,不忍心殺,只是罷免了其魏國公的爵位,並革去其俸祿,讓他回家待著去不準出來搗亂。要知道徐輝祖曾經是最讓朱棣頭疼的一個人,這樣的處罰算是比較輕了。究竟徐輝祖是怎樣和朱棣作對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影視劇中的朱棣

建文元年四月(公元1399年),眼看朱元璋的忌日就要到了,朱棣派自己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那個時候徐輝祖就向朱允炆密報,建議扣住自己這三個外甥,以此牽制燕王朱棣,然而朱允炆卻比較猶豫,就去詢問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的意見,此二人為了包庇兄弟三人,建議遣返三人回去,朱允炆採納。沒過多久,朱棣便發動靖難之役。戰爭期間,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朱允炆感慨道:“悔不聽當初輝祖之言”。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影視劇中的朱允炆

靖難之役持續了三年時間,到了建文三年四月(公元1401年),徐輝祖奉命參加了白溝河之戰,當時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率軍60萬人,進抵白河溝,想要一舉拿下北平。朱棣聞訊,率馬步軍20萬人迎擊,本來戰勢偏向有利一面,建文軍一路勢如破竹,斬殺敵軍數萬,朱棣甚至好幾次差點被大將瞿能所獲。然而此時建文軍陣中颳起了一場旋風,將李景隆的帥旗吹倒,朝廷軍頓時亂了陣腳,朱棣趁機繞到李景隆後方乘風縱火,又率軍猛攻,斬殺大將數名,建文軍隊潰散,死傷十餘萬人。多虧徐輝祖率軍掩護李景隆,否則全軍覆沒都有可能,建文軍因此戰元氣大傷。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網絡圖片

後來徐輝祖與燕軍交戰於齊眉山,取得勝利,並斬殺燕將李斌,當時天氣酷熱,燕軍陷入困境,本來這對於建文軍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建文帝聽人說燕軍敗亡已成定局,朝廷不能沒有良將支撐,於是召回了徐輝祖,徐輝祖這一走,淮北的建文軍就勢單力孤了,燕王趁機大敗淮北的建文軍,並趁勢過江準備攻入南京,此時的徐輝祖卻還在引兵力戰,儘自己最後一點忠誠之心。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網絡圖片

不管怎麼說,朱棣雖然帝位來路不正,且枉殺了不少忠臣良將,但他在位期間開創了永樂盛世,算是明朝比較不錯的皇帝了。而徐輝祖也算得了個善終,永樂五年(1407年)徐輝祖死後一個月餘,朱棣便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由,讓徐輝祖的大兒子徐欽繼承魏國公的爵位,其子孫將爵位延續到明朝末年才終止。

將軍下獄受審時寫下10個字,皇帝看了大怒,但卻不敢殺他

徐達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