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級連遭兩監管部門罕見處罰 這對大公意味著什麼

評級機構迎來罕見嚴厲處分。

8月17日,大公評級因缺乏獨立性、上報材料存在不實,被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開出兩大大罰單,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並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一年。這一年大公不得承接新的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還需更換不符合條件的高級管理人員。

大公评级连遭两监管部门罕见处罚 这对大公意味着什么
大公评级连遭两监管部门罕见处罚 这对大公意味着什么

大公評級在晚間回覆,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按要求逐項對照、徹底整改,並認真研究解決行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業務和工作完全合規合法、穩步有序推進。並表示,將繼續堅持走民族品牌國際化發展道路,堅持客觀、公正、獨立的評級原則,目前大公評級已將需要說明的問題申訴材料提交有關部門。

評級機構近年遭受處罰並非新鮮事,此前也有機構受到證券監管機構的“沒一罰五”頂格處罰。大公評級受到的這一處分,表面上看雖然並未有“真金白銀”的罰款,但是“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殺傷力,非罰款能比。業界分析,這將不僅影響其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市場一年的業務,還會影響客戶關係,不利影響會持續很多年。

一位資深評級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說,剛從業時接到的老師們告知就是,不能參與債券的設計和諮詢,要保持中立。大公也是經歷過很多分析師的刻苦和沉澱才有今天的,如果因為“一手做評估一手做諮詢”都失去了,很可惜。他認為,關鍵還是要建立明確的機制,評級就做信用評級,不要諮詢等等什麼業務都做。他感慨道,評級在金融產業鏈裡就是個清貧的行當,所以經常會有人守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從這個角度說,大公受到嚴厲懲罰,對行業來說也不是壞事,但願監管能一視同仁、客觀公正,評級行業也能加強自律。

大公評級被嚴重警告+限期整改+暫停相關業務一年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8月17日發佈消息稱,經交易商協會2018年第8次自律處分會議初審、2018年第9次自律處分會議複審,決定給予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簡稱“大公評級”)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並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

經查,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評級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經兩次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大公評級上述行為明顯違反《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業務自律指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市場自律處分規則》相關自律規定,違規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影響負面,決定給予大公評級上述自律處分。

信用評級機構作為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的重要中介機構,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應有作用。信用評級機構直接為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嚴重背離獨立原則,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則所禁止。大公評級的違規行為,違反行業規範、業務規則和合規運行基本要求,對市場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暫停證券評級業務一年

在交易商協會罰單下達不久,證監會也下達了暫停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罰單。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介紹,近日,北京證監局聯合中國證券業協會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檢查中發現,一是大公評級與關聯公司公章公用,內控機制運行不良,內部管理混亂;二是為在多家發行人開展評級服務的同時,為發行人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違反獨立原則;三是部分高管委員及評審委員,委員資格不符合要求;四是個別評級項目底稿資料缺失,模型計算存在數據遺漏等。

上述問題違反了《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北京證監局擬責令大公評級限期整改,期限一年,整改期間不得承接新的證券評級業務,更換不符合條件的高級管理人員。

目前,北京證監局已經完成行政監管措施告知程序,相關後續工作正依法推進。

常德鵬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加大對證券評級機構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證券評級機構應該遵循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和一致性原則,制定科學的評級方法,建立健全防火牆制度,合理劃分內部機構職能,從事證券評級業務部門應當其他業務部門和關聯公司保持獨立,嚴格防範利益衝突,完善內控機制,提高服務資本市場的能力,證監會將與央行繼續加強監管協作,深入貫徹公司信用類債券部級協調謹慎,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保證信用評級行業規範發展。

對大公評級影響有多大?

大公評級官網顯示,其成立於1994年,是我國唯一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國信用評級機構,擁有政府監管部門認定的全部評級資質,能夠對中國資本市場除國債外所有債務工具和參與主體進行信用評級,還擁有歐盟、香港地區等境外評級牌照。包括:

1、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認定的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機構

2、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銀行間市場債券信用評級機構

3、中國證監會認定的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信用評級機構

4、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5、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6、國家發改委認定的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7、中國保監會認定的保險公司投資債券信用評級機構

8、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批准的歐盟評級牌照

9、香港證監會批准的香港評級資質

上述處罰對大公評級影響多大?特別是“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對公司業務影響多大?

且不論銀行間市場債券業務在大公全部業務中的佔比,一位曾在大公評級部任職的人士從業務角度分析,認為這次處罰的影響“比較嚴重”。

該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這次交易商協會暫停的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他理解其實是由交易商協會審批的所有產品,等於大公評級要在銀行間市場的業務全面停歇一年。

不僅如此,暫停業務一年,等於沒有辦法開展業務,而業務有黏性,所以不只丟一年客戶這麼簡單了,這個不利影響會持續很多年。雖然理論上大公評級在這一年內可以通過接觸或者服務客戶但是不籤正式合作的方式來儘量維護客戶關係,但是其實沒那麼容易。

而從業務量來看,銀行間市場評級市場的5家評級機構中,大公評級的債務融資工具承攬量處於第四位,份額大約在15%。

綜合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一季度和二季度通報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上海新世紀、大公評級、東方金誠5家評級機構共承攬債券產品3021只,其中,大公評級承攬451只,佔比14.9%。

大公评级连遭两监管部门罕见处罚 这对大公意味着什么

多次被交易商協會“點名”

而在此次遭處罰前,大公評級曾被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多次點名。

《2018年第二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顯示,二季度末,評級機構3年及以上評級經驗的分析師數量和佔比均增加,3年及以上評級經驗的分析師佔比33.11%,較上季度末提高4.86個百分點,其中大公評級佔比最低。

在跨市場同一發行人級別不一致方面,在銀行間市場級別高於交易所市場級別的8家發行人中,中誠信國際和大公資信分別有5家和3家。

各期限各級別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人信用利差變異係數走勢分化,高等級發行人變異係數上行,中低等級漲跌互現,個別機構級別間利差差異存在不顯著情形且較為突出。其中提到,二季度,分機構來看,5家評級機構所評主體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利差均值與級別序列之間均呈反向關係,但其中大公資信各期限債務融資工具級別間利差差異顯著性檢驗的通過率僅為57.14%,不顯著情形較為突出。

評級機構還存在這些問題

此外,上述二季度通報還顯示,二季度,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抽查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開展的不定期跟蹤評級調整項目,以及總結評級機構上一年度業務開展和合規運行情況的過程中,發現評級機構在跟蹤評級及時性、評級結果質量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跟蹤評級的及時性不足,未能起到識別和預警信用風險的作用。聯合資信和中誠信國際在受評對象違約前很短時間或違約後才將其信用級別下調,且在評級報告中未對影響受評對象信用級別的重要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和風險揭示,評級結果未能及時反映受評對象信用風險水平,未能發揮信用風險預警作用。

(二)信用評級的穩定性、準確性不足,評級結果質量亟待提升。個別機構評級穩定性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級別向上躍遷情形顯著,大公評級2017年年初所評AA+主體在1年期內向AAA級遷移的比率達18%,上海新世紀的該比率為13.07%,其他評級機構該比率均在7%以內。聯合資信、上海新世紀和中誠信國際存在違約率倒掛情形。此外,利差顯著性檢驗方面,各機構均存在部分債券品種發行主體相鄰級別間利差差異不顯著的情形,信用等級對主體信用風險的區分度不足。

不少評級機構都被地方證監局出具過警示函。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初的2個月間就有7家評級機構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被罰的評估機構存在多類共性問題:一是獨立性缺失;二是執行準則不到位;三是執業懷疑不足;四是執業判斷不合理。

大公评级连遭两监管部门罕见处罚 这对大公意味着什么

此外,證監會也在過去兩年裡針對評估機構也出具了不少有力度的罰單。

大公评级连遭两监管部门罕见处罚 这对大公意味着什么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