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丨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一葉梧桐一報秋,

稻花田裡話豐收。”

北京時間8月7日21時31分

迎來“立秋”節氣,

末伏夏盡,涼風漸至。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孟秋時節的開始。《說文解字》:"秋,禾穀熟也。"在古代,秋字正體從禾從龜,“禾”指穀物收成,“龜”即龜驗,春耕時燒灼龜甲以卜算秋天收成,到了秋收時節,收成是否如同占卜預言的那樣就見分曉了。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代表即將、始建,立秋,即意味著秋季的來臨,此後暑氣未褪但漸衰,天氣慢慢轉涼,陽氣收斂而陰氣增長,是邁入秋收冬藏的過渡時分。宋代時,立秋這天,皇宮要將梧桐盆栽移入殿內,等立秋時辰到,太史官高奏“秋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立秋三候

初候,涼風至。西方悽悽之風謂涼風。"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立秋過後,風起時,不同於暑天中那般盛氣逼人,熱氣蟄伏,涼意日增。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二候,白露降。“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露是空氣中水汽遇冷液化凝結於地面物體上的現象,立秋後早晚溫差大,就有露水出現。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三候,寒蟬鳴。“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從夏至時的“蟬始鳴”到立秋時的“寒蟬鳴”,一年中最酷熱的時間總算過去了。立秋以後,蟬感應到涼意,亦發聲困難,只能叫很單調的短音,稱之為“寒蟬”。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立秋之日涼風至”。但“立秋”並不意味著秋天的蕭瑟肅殺已經到來,尤其對於我國南方地區而言,稱天候和煦尚且過早。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平均溫度衡量,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

秋後有一伏

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為“長夏”。秋本是肅殺的季節:“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但暑氣一時難消,況且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三日,“秋老虎”依然存在。但是,天地自然還是起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立秋詩詞

《立秋》[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左河水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前一日覽鏡》[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

[當代]徐書信

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

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溼衣。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早臥早起,養陰護陽

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則可護陽。此時早晚偏涼,但中午依然很熱,體弱多病的人注意加減衣物,特別是要足下保暖。立秋之後光照時間逐漸變短,人體容易產生抑鬱之情,因此需要保持從容、平和的心態和情緒。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飲食多酸少辛

立秋後的總體飲食原則是多酸少辛。秋季肺氣當令,辛味食物(辣椒、蔥、姜、蒜等)有助肺氣,如果過食造成肺氣過旺就會導致咳嗽、黃痰等呼吸系統問題。而酸味食物入肝,肝氣可挾制肺氣,使人體處於平衡狀態。另外,秋季燥邪當令,飲食上還要滋陰潤燥,適當多食百合、蘿蔔、梨、葡萄、香蕉等。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重點護肺經

《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成熟,處於一種豐碩、從容待收的時節。此時天高風急, 地氣清肅。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當以“陰平陽秘”為準則,重點護肺。如調養不當,其病變易發生在肺經。同時許多舊疾常在秋季復發成“多事之秋”,因此須從立秋起多加註意飲食起居的陰陽調攝, 以平為期。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切忌悲憂傷感。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喜歡記得來一個

立秋丨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