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開大學教授的《相聲病了,必須得治!》一文?

蜜桔娛樂


反三俗上升到了學問界,大學教授出面了,而且是發表在《光明日報》上,這次不知道這次能夠掀起多大浪花來。以前在頭條回答都是由著性子來,這次想比較嚴肅地討論一下關於傳統相聲低俗這個話題。

教授的一個觀點是相聲是“鐵肩肩道義”的語言藝術。

我覺得教授太高看相聲了,相聲就是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玩意”,郭德綱指望它吃飯,觀眾們指望它發笑。什麼時候相聲肩負了道德這麼高尚的元素了?確實在解放後,相聲變的高雅了,從路邊走進了劇場,再登上熒屏。演員也從長袍馬褂變成西裝革履,檔次上來了,但它還是一門能夠逗你樂的曲藝品種,和文學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說到底不論是學問界還是相聲界,總有人想把相聲提高一個檔次,提高到語言文學這個檔次,其實這恰恰是一些人沒有看得起這門藝術,才想不斷提高它的檔次。不知道如果有人按照起承轉合來寫相聲,相聲會是什麼樣。

教授的另一個觀點是關於傳統。

在這裡與前幾年甚囂塵上的“反三俗”兵合一處了。教授說《嘆清水河》是窯調,請教一下說的是不是德雲社愛唱的小曲《探清水河》。我之前不反感這個小曲,但是也沒有細聽歌詞,今天特意去找了原詞來,看完的結論是絕對是非遺級別的小曲。其實教授可能不知道,在宋之前,詞及小令就是豔曲,說白了就是教授說的窯調。從前寫詞是很丟人的事情,都是藏著掖著私底下弄,從柳永幾個膽大的著名詞人結集出版後,才慢慢成為我們的文學藝術的一部分了。所以英雄不問出處,好曲子也別管出身,好聽就行。

關於倫理哏、打哏這些糟粕東西,我也認為大舞臺,比如電視臺是絕對不可以播放的,受眾面不一樣。小劇場說說無傷大雅,即使教授舉得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兩個例子,在舞臺上也都佔過人便宜。但這東西有個度,比如郭德綱在舞臺上當著沙溢兒子的面,說沙溢兒子是他兒子,這個就很不好,對孩子不好。

教授還說諷刺和嘲笑是相聲的功能。

這也是我最反感的,非要賦予相聲功能的做法,曾經有相聲界巨頭把相聲的衰落歸結於環境,理直氣壯地說(環境)不允許他們諷刺了,相聲還怎麼說?諷刺確實是相聲的一個手段,但是不等同於相聲的全部,說相聲必須有某些功能我只能說是一種遺風,至於是什麼遺留下來的,自己核計去吧。

相聲必須要改革,這個需要肯定,但是說相聲病了,必須得治,有點言過其實。熒屏的相聲,還是要繼續保持主旋律,需要改的是更加符合相聲規律,好玩搞笑。小劇場的相聲,俗就俗點,夜晚喝多了有個解酒的地方而已。


河畔一壺酒


前面的交大博士夫妻剛剛的指摘完郭德綱,後腳南開的教授就有參與了進來

看官問,這期間有什麼不通嗎?

按理來說,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想在新時代繼續一場“反三俗”的運動

若說是有不同

還真有,交大的博士是實名,算得上“光明磊落”

南開的教授是匿名,算什麼大家想

也許是想著趁此機會揚名立萬

南開的教授坐不住了,洋洋灑灑的幾千字像極了一篇戰鬥檄文。攻擊的也是現如今相聲市場的弱點所在。

什麼《探清水河》是窯曲,舞臺上騷、浪、賤群魔鬥法,三句話不離下三寸

一時之間逞了口舌之快大吐這一段時間被德雲社為代表的閒散相聲藝人壓抑的“晦氣

看似好“痛快”

他倒是“痛快”了,被他扣遍了大帽子的相聲藝人呢?就得受這無名的窩囊氣?

我看不盡然吧!

話又說回來,這位教授說得對麼?仔細的研推一番才發覺,這其中和二十年前的“反三俗”何其相似

這位教授不過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把之前的“反三俗”的套路從又演示了一遍而已。

說得難聽點,姜昆的“反三俗”還能以曲協的名義進行強制的傳達,而這位教授的“反三俗”則滑稽了許多。

為什麼說是滑稽呢?

咱們細看

教授也明白,相聲已經進入了市場時代

既然是市場時代,所有的一切都應該交由市場去檢驗相聲演員的“成色”。

既如此,你這樣的橫加指責與市場有何益處?

市場的主體是相聲演員和觀眾,說白了就是一個願意看,一個喜歡演。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就如同別人看的好好的戲,你非得說這不符合傳統,那裡“三俗”了,這戲還怎麼演?

你行你來,不行別BB的意思就是讓市場說話,而不是讓你這個教授的空想來說話。

你知道相聲市場在哪裡麼?你知道觀眾喜好什麼嗎?

還抱著二十年前的心態看新問題吶?你家是不是才通了電?

至於說表演形式,不由您操心。只要是不違法、不違憲,就是正當合理的,你沒有任何的理由指摘

但是得說明一點,你這扣的帽子也太大了,通俗不是低俗,通俗說明的是市場需求。

你天天的偉光正,誰TM聽你說?

存在即合理,是市場規律,任何逆市場規律而行的人註定一敗塗地!

再來看第二段

這麼多的吐槽,實際意義幾乎沒有

還是那句話,存在即合理,是市場規律!

現如今的相聲已經不再是90年代的主流狀態,沒有那麼多的財政支持了,更多的人是憑藉的手藝謀生。而那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有幾個還在堅持說相聲的?

你們不但不尋求相聲發展的途徑反而阻擋別人謀生的願望?

自己不思進取,不為了相聲尋求發展。反倒是責怪有了市場的“閒散藝人”的從藝標準?

看別人火了就眼紅,就跳出來罵娘?

著實可笑!

如您所言,相聲病了嗎?

我看不盡然

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通俗的表現手法

這些沒有任何的不對之處

畢竟,還是那句話,這是市場的要求所在。德雲社及其演員們只是順流而為罷了。其實,不僅是德雲社,就如同前一段時間的所謂的主流相聲界主辦的《笑禮相迎》中不也是黃段子、小叔子滿天飛麼?

難不成只允許州官放火,不允許百姓點燈?

怕了,怕了!

看到了沒有,五毒俱全

誰也不比誰乾淨多少

都是一樣的秧子,裝什麼大頭蒜呢?

市場已經形成了,就一切交由市場說了算。

而妄想著再以“三俗”的帽子扣到別人的頭上的人,除了傻就是壞!


蜜桔娛樂


病的何止是相聲。

自從《相聲有新人》第一期開播至今,網友們關於李宏燁博士夫婦表現的熱議在頭條上就沒有消停過,不論輿論傾向誰,大多都是網友們民間的議論,直到這篇由《光明日報》頭條官方賬號發佈的南開大學漢語言學院未署名教授寫的一篇文章《相聲病了》,似乎這事,開始不同尋常了。對於相聲的理解一直就存在著爭議,也就導致了所謂的主流和非主流的陣營 ,文章內容如何暫且不論,自有相聲專業人士進行褒貶,但是讓我敏感的是“《光明日報》頭條官方賬號、南開大學”,我去百度了一下關於李宏燁博士的資料,結果是這樣的“此前李宏燁自己說過:“我出生在天津,我爸是天津大學的老師,現在在南開大學工作。”資訊中未透漏李宏燁博士的父親具體身份,但是與南開大學有關,恰巧《相聲病了》的作者也是南開大學的教授,而李宏燁教授那句“今天你不讓我過,明天說不定就是我坐在那兒了,咱走著瞧”,這只是個巧合嗎?那位南開教授未署名,文中也未指明針對誰,但是其所列論據的目標大家也心知肚明,這藏頭露尾、指桑罵槐的做派,真讓我對文人風骨四個字有了另類的理解。如果僅僅是代表個人觀點倒也算了,可發佈號是《光明日報》頭條官方賬號,這就觸目驚心了,一時間,我竟不敢把自己的猜想寫出來,只能說,假如自己的猜想落到實處了,那麼病的真不止是相聲了。

————————————

以上是昨晚看到這篇文章後的些許感想,並已發佈頭條。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的一路坎坷:從李鶴彪“打人”事件的輕起因重“打人”的報道,到德雲棄徒在離開德雲社後頻頻亮相於各種節目,近日又有了《光明日報》官方賬號發佈的這篇文章,似乎牽扯到郭德綱及德雲社的話題,總有官方的影子隱隱約約。實話實說,《相聲有新人》裡李宏燁博士的表現不過是個人家教的問題,但是如果他和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李義丹的關係真如百度查詢的結果一致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是否涉嫌公器私用?


八戒大師74224


《光明日報》上的一篇《相聲病了,必須得治》又激得口水橫飛,唾沫星子亂濺。

這篇文章對於相聲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剖析。

文章充分肯定了老一輩相聲人侯寶林、馬三立與馬季等從業者,將相聲從地攤推向廟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使相聲成了一門語言藝術。

同時,文章又表達了對當下相聲行業的憂慮,對過去摒棄了的倫理哏、髒口等糟粕大行其道並備受推崇提出了批評。

這下問題來了,網絡上鋪天蓋天一片討伐之聲,極端的更上升到人身攻擊了。

相聲是什麼?該怎樣看待?

應該從兩個角度看。

一,如果“相聲是門語言藝術”或是幽默藝術,還屬於文藝範疇,正常的評論與批評,對行業有促進作用,就得允許它存在,而不是容不得一點不同的聲音。

換句話說,相聲不是私有財產,曲藝是公眾藝術,面向大眾,面向社會,對觀眾的審美趣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前相聲行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幹嗎不能批評?

相聲行業不能批評?一味地虛假吹捧,只能是虛假的繁榮。



二,當前相聲界的問題,是老一輩相聲人辛辛苦苦幾十年讓它變成了雅俗共賞婦幼皆宜的語言藝術,又快被幹回到地攤去了。
如果說相聲不是一門藝術,就是給觀眾找個樂子,不講究語言與內容,只要你能讓人笑就是相聲,與藝術無關,那南開大學教授就批評錯了,也不該批評。

因為,從地攤到廟堂,需要品格;從廟堂到地攤,就不能要求品格了。

就象買地攤貨,你能批評他質量不好?

從這個層面講,南開大學教授批評錯了。但也不至於到氣急敗壞而進行圍毆,他至少希望相聲好吧。


巫山雲


這篇文章寫得好!

為什麼?

首先,這篇文章指出了當前相聲的大問題——單純追求經濟利益!

十九大報告中說得好,要把文藝作品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兼顧經濟效益,把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危害巨大。只追求經濟利益,就會不顧後果,就會圖財害命。當年的毒牛奶事件,當前的假疫苗問題,就是顯著的例子。

現在,在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場合,還有相聲演員大講黃色段子,公然調戲女觀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舊社會,相聲演員說葷口之前,必然要知會一聲:各位嬸子大娘姐姐妹妹,有事您去忙,我們說相聲的不說人話,一會兒得罪了您就不好了。新社會,竟然比舊社會還不如?不說人話,還有理啦?!

打著恢復傳統的幌子,卻撿回來舊社會的糟粕,這些人還真敢幹。

積極健康的文藝作品,教人向上;低俗甚至傳播色情的文藝作品,教人向下。這種危害,是日積月累的,是不易察覺的,但天長日久其毒害就會顯現,但那時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已經遭受毒害,整個民族的精神都受到了汙染,那將會迴天乏力了。

其實,這種風氣對相聲本身同樣危害巨大。為了吸引觀眾,當前的相聲演員追求的不是培養紮實的基本功,不是創作經典的作品,而是單純追求現場效果,把現場互動當成最大的追求。一位相聲演員帶領大家唱歌,唱了一遍又一遍,請問這是什麼相聲?這對相聲的發展有什麼好處?這是相聲演員嗎?許多相聲演員已經成為娛樂明星,而不是相聲演員。

此風盛行,大家發現想要有粉絲,想要有票房,不必說相聲,只要扮酷、裝傻充愣、賣萌就可以了,這種短平快的做法,從長遠看只會毀了相聲。因為相聲演員早已經不關心相聲本身!

熱熱鬧鬧的相聲,熱熱鬧鬧的相聲演出,看的不是相聲,看的是熱鬧,看的是相聲演員的雜耍。

觀眾永遠是對的,花錢就是圖個樂,無可厚非!

但是,搞相聲的人就不同了,有沒有品位,有沒有擔當,還是單純向票房看齊,像金錢看齊?

有識之士早已經警覺,而且正在行動。希望有情懷,有擔當的人士積極參加淨化文化,挽救相聲的行動!





生活亮亮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thumb_url": "a66f0004fe2e777c73f7\

相聲演義


要不相聲禁了算了。

美國的rap要按這思路,來中國估計也要禁。精華和糟粕如何界定?就跟週二傻咖啡和大蒜的理論一樣。

何為藝術?藝術本身並沒有低俗高雅之分,都是為了表達演繹者情感的一種手段。區分的唯一標準不是內容,而是相關利益群體的強弱而已。

何為文化?文化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包容性。《詩經》哪位教授能噴?哪位教授敢噴?《詩經》的內容劃分為《風》《雅》《頌》,這就充分表現了文化的包容。《風》就是民歌,其中不乏直白的表達。再比如唐宋傳奇,明清話本,裡面更是充斥著各類或隱或明的“xx”之詞,可是呢?這些書還不是被認為是作者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抨擊?來來來三言二拍瞭解一下。

所謂的好壞,都是別人評出來的,作者寫的時候或許只想混口飯吃,只覺得寫著自己高興就好。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莫言的《豐乳肥臀》這麼淫穢的書名,不照樣拿諾貝爾獎?

通俗,指的大眾易懂;低俗指的讓人萎靡頹廢。我只知道聽過好笑的相聲之後,幾乎人人都是精神煥發,沒聽過有人聽了德雲社後厭世自殺的。他們不搞股票,不搞幾億一次的婚禮,不參與政治,作為一個娛樂大眾的藝人來說,已經很可以了。更何況他們還帶火了差點消亡的小曲小調。

有些人就是這麼討厭,一方面自己享受著無窮的社會資源,糜爛腐化,另一方面居然還號召老百姓克勤克儉?面對無窮的生活壓力和現實的嘲諷,難道老百姓在小劇場聽聽段子嘲諷一下現實不行嗎?

聽德雲社,不見得都是郭德綱粉絲,更多人只是為了用笑來放鬆。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絕對不會逼著身邊人去聽德雲社。

而那些詆譭德雲社的人一面聽德雲社笑,一面說“好低俗好惡心”,然後逼著其他人不要去聽,可關掉手機發現他自己也沒啥可聽的東西。這幫人就好比是看著毛片兒喊掃黃,劇終了還叫秘書給自己換一張盤。

最後,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德雲社上春晚說的也是中規中矩,又沒有反社會反黨,你們這幫人就別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掌握話語權的人們,老百姓只是不說話,但老百姓並不傻。



黑白一番


中國的相聲該治了,這是天津教授對中國當前相聲存在的問題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我非常支持教授的觀點和看法!中國相聲該治了,就是要治相聲界裡搞內訌,整內鬥,玩內耗的窩裡鬥!就是在相聲界裡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傳統社團,容不得別人善於的批評,聽不進去別人好的建議,對批評者利用其徒子徒孫眾多的優勢,在網絡上發起一波接一波又辱罵,剿殺!行為之卑劣,手段之陰險,語言之暴力,前所未有!其核心就是批評者觸碰到了其利益關係!其實郭德綱也相聲沒有什麼傑出的作品。其段子主要就是師徒互損,搭檔互損,損完祖宗損老婆,損完徒弟損師傅,俗在其中,樂在俗中,迎合了觀眾仇官,仇富,市儈心理!讓觀眾感受到刺激!也贏得了觀眾廉價的笑聲!轉移了觀眾對郭德綱欺師滅祖,忘恩負義,歐打記者的種種歷史劣跡!眾所周知,窩裡鬥是行業發展的大忌!搞內訌,誰還把精力放在創新創新在作品上!沒有好的作品,只有以損人利己為主的方式鼓譟!相聲藝術在虛假的繁榮中走向消亡!文藝藝術是要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在有生命力!一家獨大是幫派行為,太平歌詞是歷史證外日已經快消亡的傳統形式,誰願意聽太平歌詞?相聲該治,就是要治相聲窩裡斗的幕後黑手!讓相聲回到雅俗共賞的環境中!成了腕錶,別澎漲,有了錢別猖狂,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人民群眾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笑聲!


用戶167695504


北京的宣傳機構算是和郭德綱做仇了!請了倆名牌大學教授為他們發聲,文章提到第一個是侯寶林,把相聲從低俗變高雅,請問謝東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他的親兒子!嘴上喊別人下流低俗的其實自己骨子裡就是那東西!請問在抖音上經常看到大師藝術家們參加宴會的場景,誰見過郭德綱參加了,他每年參加外面的宴會不超過十次,而且都是自己人,合同上規定商演有一條就是不參加主辦方或地方領導的宴請,哪個大師藝術家做到了,他們參加吃喝比賽時,郭德綱在家裡看書寫字整理鼓曲。郭德綱做了國家文化部曲協該做的事情,而且把這些傳給了徒弟們,這才是真傳承,他會那麼多的曲藝,專家們教授們看不到,看到的只是人家商演的倫理哏!又有多少人是聽了郭德綱的小曲,各種戲曲喜歡上了這些,這些專家們看不到,看到的是人家商演的黃段子,為什麼郭德綱出國商演人山人海專家們看不到,看到的是人家與記者的爭執,就連新華社都報道郭德綱海外商演,專家們看不到看到的是他罵你們!郭德綱與北京臺的風波誰是誰非真相逐漸明朗人家郭德綱都不提了,北京臺及能力所及的地方還抓住不放,曲協的主席還憤憤不平,總想方設法打擊郭德綱,曲協應該好好拯救那些瀕臨死亡的地方戲曲,不是打擊一個對相聲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難道不就是人家的風頭超過了你們?不要把自己當聖人,教授就該好好教書做學問,語言學的教授把從古墓裡挖出來的竹簡好好整理一下多好,把自己當成道德模範了,去批評別人!中國人的笑點就是那些,如果有請教授講幾個小時的笑話!語言學教授能做到嗎?看來很難!建國初始毛主席請侯寶林大師說相聲,講完沒笑主席問,也不可樂呀!侯大師說要想樂,就得把褲襠裡的那點玩意掏出來,然後再講大家也就樂了,但是後來受時代影響侯大師走了違心的路,馬季姜昆跟上,所以相聲脫離土壤自然沒落!郭德綱把這些挖出來怎麼了,難道你聽了就強姦殺人去了!如果有機會這兩個教授和批評郭德綱的人去看看人家的單口相聲和評書,哪段不是勸人向善又逗人開心的。許多典故知識在笑聲裡記得肯定比簡單說教記憶深刻!


唐山二兄弟


也不知道打著教授名義的人,是什麼教授,他有他說話的權利。

既然說了,也要接受別人的審視,這也無可厚非。

這就好像工科博士說相聲,我想說博士啊,你早幹嘛去了,你又不是相聲博士,你浪費那麼多國家資源,就不要說自己是博士了。

回來說教授,他倡導的相聲有人試過了,那時候可真實相聲要死了,連春晚都基本不說相聲,很多相聲演員也轉戰小品去了。

教授的老師沒教他前車之鑑嗎?錯了是前車之賤,他怎麼嘴那麼賤呢?

現在人討厭了被教育,你想去教育,新聞頻道24小時,不用非得聽個相聲還被教育吧,你咋那麼賤呢?

還有諷刺相聲,我認為相聲的基本功能就是讓人笑一笑,而諷刺只是手段,可不是目的。

既然是手段,可用可不用,不是必要條件。

教授,你想聽的相聲有啊,只不過他們贈票,你去要票好了。

古人云,雅俗共賞。

古人可沒有必須要雅,也沒有必須俗,是雅俗共賞,如果你不認識中國字,自己查字典去。

作為一種藝術,要適合各種人群的需求,而教授啊,你是不是搞一刀切呢?

我還是那句話,你有你說話的權利,我也有反駁你的權利。

至於有沒有對你人身攻擊,我不認為有,如果你連雅俗共賞都不懂,還怨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