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學漢字臥底上海間諜出身 簽字投降還有輕鬆感 厚顏無恥受不了


岡村寧次,日本帝國時代陸軍大將,締造昭和軍閥的“巴登巴登同盟”三羽烏的第二位。被日本人吹捧為無論在統率或是作戰方面都是罕見的名將。兼備明智、卓見、果斷、意志堅強等品質。4歲開始,寧永夫婦就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並規定他每日作息時間和識字進度。

1897年,13歲的岡村寧次小學畢業,考進了著名的東京專門學校的附設中學部。由於該校當時的收費較高,所以岡村寧次僅僅在此讀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後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1898年9月,岡村寧次身穿草綠色軍裝參加了入學典禮,從此邁出了他軍人生涯的第一步。1904年,岡村寧次以優異的成績從陸士畢業。同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

1919年7月,岡村寧次從外遊學返回日本。他的新職務是陸軍軍事調查部新聞班的少佐班員,主要從事溝通軍隊與國民之間的“感情”和處理軍方對國內民眾的宣傳事務。在新的職位上,岡村寧次不遺餘力地為爭取陸軍的所謂“生存權”和“發展權”搖旗吶喊。1921年,作為巡迴武官赴歐美考察,在東久邇稔彥引見下參拜了皇太子裕仁,並替裕仁蒐羅駐外武官作為黨羽。


1921年10月底,日本政府內閣的原敬首相被刺前一週,德國萊茵河上游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3個軍銜皆為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聚集在一起,縱論時政,目的與7天后刺殺原敬的中岡艮一類似:結束國內的腐敗。這3人——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皆是日本陸軍中的驕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6月,時任第二師團長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組建侵華日軍第十一軍,並任該軍司令官,負責攻略武漢地區。他的越級提升引起了包括不希望擴大戰爭的華中派遣軍調司令官畑俊六等一大批人的不滿。而他也在日記中記述南京大屠殺的惡劣影響



由於蔣介石的庇護,成功的逃脫了戰後的審判同時被聘為臺灣高級教官,日本右翼勢力任其為“日本戰友會”副會長,1966年病死東京。蔣介石和岡村寧次是相互利用關係。而何應欽與 岡村寧次曾是日本士官學校的校友,而且私交頗深。曾代表蔣介石與日軍妥協,簽署《何梅協定》,成為人所共知的親日派。誠如岡村寧次後來在回憶南京籤降時所說的“向中國友人中最親近的何應欽將軍投降,頗有安全感、輕鬆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