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老友聊起轉行業的情況。她說連我的馬術教練都去做金融了,不要太天真,幹這一行只有極少數腦子聰明的人才能夠存活,最後還有人願意和你繼續做朋友就是萬幸。中國13億人,大部分都是韭菜,收割不完的。
說這番話的朋友是過來人,在多年以前曾經短期涉足過期貨。
再回想起一年前,書店的合夥人專門致電給我,嚴肅阻止我的跨界行為。在她眼中,資本市場猶如洪水猛獸,一旦被咬住就會墮入深淵。她怕我沾惹其中,更怕我宣揚傳播,誤導他人。
合夥人的本行是從事期貨期權軟件開發公司。想必是接觸聽聞過一些行業事蹟。
這兩位嚴格來說,不算是外行,竟然都談虎色變。相信大部分未能深入瞭解金融市場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帶有類似的觀點:一旦進入金融交易等同於落入無底深淵,這是一條有去無回的末路。
這說法也許沒錯。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來判定一件事物的本質,她們的所見所聞都讓自己有所體會。
但恰恰我是個還有點兒倔強的傢伙,並非自以為比別人更聰明,也不是對事物毫無敬畏之心,只是對沒親自體驗過的感悟不願意過早下任何結論而已。
過去經驗的不多。早些年曾參與過幾個小型的股權投資項目,其中有一個仍在進行中,另一個偶有分紅但遠遠不如預期目標,還有一個退回股權但本金回了。最糟糕的是二年前投的美國EB-5酒店項目,到今天還在梳理不清中。這些都是因為自己審核項目不夠專業嚴謹因而沒能達到理想效果。後來在二級市場的投資體驗更是不多,僅買過一次封閉式基金,因遭遇股災而虧損。
按常理來說,頻頻失利的人更應一遭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可我認為這些失敗的原因或許並不僅僅是市場的問題,有時候是因為對項目本身及執行團隊的不夠清晰,而妄下判斷;有時候是投入資金時只顧看項目方畫的餅,卻沒能理性梳理風險;更多的時候是缺乏一個正確的投資方向和理念。這些必須通過學習和深究才能建立。
話說金融的本質是資金的融通,涉及到的學術領域非常廣闊,交易只是金融投資的一個微小動作,個人投資者未必都願意去深入瞭解這個動作背後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在專業精英眼裡,探尋這些蛛絲馬跡才是真正的功力。
越是觸及,越能明白金融為什麼能成為現代人追捧的熱門學科。因為它既研究機構,市場,又尋找經濟的運動規律,這其中的內涵深遠,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說金融和法律是人類最智慧的結晶真是一點都不誇張。
短短一年,學習金融帶給我的收穫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層面,那些需要累積消化的理論和實踐只要給出專注和大量時間,終歸都必有成效。
其實金融真正讓我深以為然的是它衍生出來的思維方式和行業精神。這些無一不讓人發生快速轉變和成長。思維無限擴張,意味著你有能力打破阻礙自己思考的侷限,
在過程中,我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不斷向前,擴張邊界,直至破局而出。
見識了業界前輩被金融市場歷煉後的武藝,就發現高超者到最後必然已放下固有招式,跌宕起伏反而是他們隨風起舞的助力,輕盈又從容。
正如前一段時間美股暴跌引發的全球股市震盪,抄底者按捺不住內心激動慌張大量投入,見跌又頓時急忙抽身,這一來一回完全失去方寸。就好比身臨刀劍條件反射用手臂抵擋的莽夫,傷痛深不見底,心神慌亂不堪,到最後只能任市場宰割。
其實那些堅持辛勤耕耘,經歷過腥風血雨的資深投資者無法用隻字片語表達出對金融投資的感受,因為他們深知這些都只是個人有限的階段性觀點,這個市場每一天都在變化著,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唯有一步一個腳印跟著市場學習,跟自己的失敗學習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中國金融行業正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精英在推動著市場前進,新一代的年輕人群開始密切關注和跟進學習,他們更在意理念和方向,既不抗拒,也不迷信。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好奇,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人類社會為什麼需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到今天,按照有據可查的定義,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等等。
我期盼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成熟完善,更多的投資者不只是沉溺交易,而是去習慣瞭解交易背後的邏輯和思維;我期盼具備正確投資理念的合格投資人越來越多;我期盼每個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作為一顆小小螺絲釘都能夠起到正面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8,我期盼我們的存在不止是進行一份工作或是索取收益,而是能夠在這片領域有所成長和促進。
閱讀更多 華策信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