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課」人人盡職盡責,中華民族才能行穩致遠

「一天一課」人人盡職盡責,中華民族才能行穩致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奉獻精神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一以貫之,更是加強民族愛國“向心力”的重要舉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航船”之上,每位中華兒女都是“舵手”,愛國情懷就是那股持久不息的“東風”,是內在動力。只有每個人,特別是黨員幹部守護好心中的那座“島”,有“心”,有“結”,有“夢”,中華民族的“巨輪”才能行穩致遠。

「一天一课」人人尽职尽责,中华民族才能行稳致远

秉持一顆“中國心”,激發奮鬥之力

心中有“心”是引導黨員幹部積極踐行愛國奮鬥精神的必要條件。古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今有“以生為中國人為傲”的盧麗安。正是因為一顆赤誠中國心,革命年代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建設時期講奉獻、拼命幹,改革大潮中涉險灘、闖新路,才實現了一個個大轉折,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向前的巨輪不曾停止,新時代的奮鬥馳之不息。我們需堅定“四個自信”,忠誠於黨的信仰、黨的綱領、黨的方略,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地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守為政之本,真正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做到思想上高度信賴核心、感情上衷心愛戴核心、政治上堅決維護核心,讓胸懷祖國的“中國心”劇烈跳動,讓無私奉獻的心音迴盪不息,讓一腔艱苦奮鬥的熱血湧流,做新時代的奮鬥者,激發強大的奮鬥之力。

凝聚一泓“中國結”,薄發團結之力

心中有“結”是聚力團結全社會力量的現實需要。我們黨歷來重視對社會各階層的團結引領,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雷鋒同志在日記中寫道: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愛國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勠力同心。無論抗日戰爭、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還是新時代,團結起來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才能攻堅克難、共度難關。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環境中,多元的環境、多元的思想和多元的訴求使得工作難度大、矛盾多,只有眾人同心,才能其利斷金。同心去做事,最重要的是尋找“最大公約數”,凝聚共同的力量。為此,我們必須要學會集眾人之力,堅持事業為上,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才能不斷向前。同時,愛國是最有力量的情感認知,全社會要充分禮敬、厚待、激勵、服務好愛國奉獻的“榜樣”,讓其在愛國中找到情感的歸屬,引發共鳴,織就更緊更大更強的“中國結”,凝聚強大團結之力。

共築一個“中國夢”,迸發復興之力

心中有“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民族、國家全面科學發展,個人才能實現夢想。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個人的奮發圖強,樹立共同理想,中國夢的實現就會確立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礎;每個人弘揚民族精神,中國夢的實現就會擁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每個人矢志艱苦奮鬥,中國夢實現就會匯聚起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我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為此,必須引導中華兒女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弘揚愛國精神,心往圓夢想,勁往復興使,將個人小夢寓於國家大夢之中,個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奉獻中,讓愛國之力在中國夢的愛國主義感召下,迸發強大的復興之力。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愛國情懷是中華兒女的必有的擔當。新時代,我們要在傳承和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的基礎上,讓愛國情懷成為建功之基,立業之本,激發使命擔當,更加堅定跟黨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天一课」人人尽职尽责,中华民族才能行稳致远

-第998期-

欄目:微分享

新聞·通知·公告·文化·旅遊·文明·生活

烏審旗發佈 烏審新媒體的引領者

小 編 推 薦

「一天一课」人人尽职尽责,中华民族才能行稳致远
「一天一课」人人尽职尽责,中华民族才能行稳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