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善成,才能讓改革開放行穩致遠|新京報社論

善作善成,才能让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新京报社论

善作善成,才能让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新京报社论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領導同志步入會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文 | 社論

12月18日,在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論述瞭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他指出,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了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既要大膽試、大膽闖,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這是改革的辯證法,也是從數不清的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不同場合闡述過這一思想。2013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2016年1月,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那些盤根錯節的複雜問題、年代久遠的遺留問題、長期形成的慣性問題,要以燕子壘窩的恆勁、螞蟻啃骨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堅持不懈,攻堅克難,善作善成。

“試”也好,“闖”也罷,強調的是“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吃螃蟹”的開拓精神,強調的是通過先行先試摸索規律、探尋路徑的現實意義,而絕非莽撞行事,更不是匆匆開了個頭、草草煞了個尾。因此,唯有以好的方式、方法、途徑,才能取得好的成果。這便是“善作善成”。

縱覽40年改革開放,任何一個創舉、一項制度的形成,都非即興之作,而是經過實踐淬鍊的產物。一方面,思想的火花、閃光的創意不會憑空而來,本身就來自實踐,像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形成,就是現有民眾的自發探索,而後才蔚成規模。另一方面,改革過程中“韌”的堅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是確保創舉與制度真正落地的關鍵。沒有想法,不可能開啟改革;光有想法,則無法落地成林。善作,才能善成;行穩,才能致遠。

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摸索,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理論準備。隨著實踐的深入,改革進入深水區,越來越需要深邃的戰略思維,越來越需要寬闊的國際視野。有戰略思維,才能謀定而後動;有國際視野,才能經由比較、鑑別,知道什麼是好的,如何改變舊有模式,從而少走彎路,把事情做得更好。

2017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肯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3年重要進展時即指出,要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同時也勉勵相關負責同志“要有改革擔當,在關鍵問題上要敢於拍板……要解決問題就要針鋒相對,提出的措施要有針對性。”這是對“大膽試、大膽闖”“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這對辯證法關係的又一次生動闡述。

可見,改革就得有問題意識,決策、制度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看準了就幹,幹就要幹好,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這其實也是一個完整的、從制度設計到貫徹落實的改革過程。有了這樣一個善作善成的過程,頂層設計才能真正在民眾那裡發揮作用,而不是懸置的擺設。

改革未有窮期,也必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和考驗。當此之時,必須以絕大的勇氣和戰略定力,逆勢而上,堅定前行,有闖勁方能突破,善作善成才能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