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是你成功之後的產物不是你通往成功的捷徑

今天隨便翻了翻一本書《30歲錢賺人脈,30歲後賺大錢》這本書灌輸的觀點就是:

歲前不積人脈,歲後舉步維艱

  有人脈窮一時,沒人脈窮一世

  人脈是成功的入場券

  好生活離不開好人脈

  你和馬雲之間只隔個人

  單打獨鬥敵不過貴人相助

  想致富,先靠人脈來鋪路

人脈是你成功之後的產物不是你通往成功的捷徑

談起人脈,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從小很多人就告誡我們,要有“眼力勁”,要會來事,要會說話,要去廣交朋友,要和領導上級搞好關係等等,包括我們對子女的培養,砸鍋賣鐵也想把孩子送入所謂的貴族學校,覺得和這些有錢人的子女建立同學關係了,以後對自己孩子發展有幫助。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誰誰誰混的比較好了,各種巴結,各種想接近他。

於是我們學會了察言觀色、蠅營狗苟,經常竄梭於各種行業聚會、飯局、酒桌等各種社交場所,迫切想加入各種圈子,利用一切機會與方法結識一些牛人,把這稱之為擴展自己的人脈。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認識誰誰誰,我和誰誰誰是鐵哥們,覺得自己好像認識某個人很自豪、很有面子似的。這種人往往活得委瑣而可憐、圓滑而壓抑。那些越是想急切結識別人的人,恰恰是別人最不願意想結識的。越是想迫切結識他人的人,越是缺乏實力的人。

很多人就像這本書裡的灌輸的觀點一樣,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尋找人脈上面,總覺得認識了誰誰誰就離自己人生的騰飛點不遠了。但是究竟什麼是人脈?某個大學教授解釋的特別好:價值產生人脈,人脈圈其實是一個價值交換網絡。人脈圈的價值只有通過交換才能增值。通過交換,雙方的價值都能得到提升。你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談什麼人脈?人脈是你成功之後的成果,而不是你通往成功的捷徑。我們經常說自己沒有遇到伯樂,沒有遇到貴人,但是前提是你究竟是不是千里馬啊、是不是有投資你的價值啊?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關鍵有多少人認可你;不是你和多少人打過交道,而是有多少人願意主動和你打交道。

喬布斯不去參加社交活動,甚至不太和人交往,大作家不去參加任何聚會活動,甚至很反感人情往來,愛因斯坦甚至很少與人交流,整天在實驗室裡搞研究,那些創業大咖對於應酬都是能推就推,人情往來能儉則儉,那些科學家整天搞自己的研究,甚至都不出去參加一個飯局。但是他們缺人脈嗎?無數人迫切想結識他們,哪怕只是有一次交流的機會。你沒有實力,擠破頭皮去尋找人脈也沒用,你有實力,無數的人脈會主動尋找你。提升人脈的關鍵是先提升自己的實力。

人脈是你成功之後的產物不是你通往成功的捷徑

比如說,我寫這些文章,如果文章不夠好,內容不夠好,引發不了讀者的共鳴,即使我每天花費大把的時間去推廣,去宣傳,甚至我去求朋友去幫忙轉發也不會增加任何閱讀量,甚至你去求著朋友幫忙轉發也無動於衷,而如果你的內容足夠好,能夠打動他,自然主動幫你轉發。因為他覺得你的文章對他有所啟發,有所幫助,觸動到了他,是一篇有價值的文章,他樂意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做微商不也如此嗎?

所以不要想著伯樂,而是先把自己變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馬,不要想著尋找貴人,先努力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要想著產品怎麼賣出去,先要想著怎麼把自己產品做好。不要想著增加閱讀量,先努力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不要想著先掙多少錢,先要想著我能做好什麼事情。不要每天挖空心思擴展自己的人脈,先要培養自己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