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裡面那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最早竟是出自這個罪臣之口

歷史上有很多霸氣的人和事,也有很多霸氣的話。去年熱播的電影《戰狼2》裡面有一句話振奮了無數當時在電影院的觀眾,那就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其實這句話已經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當時的大將軍陳湯便說過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一句流傳千年後,仍然振奮人心的話,無疑是歷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話。

戰狼裡面那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最早竟是出自這個罪臣之口

一介使臣,出使西域

陳湯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一名將軍,最初陳湯只是朝中的一名郎官。後來他主動請纓出使西域諸國,幾年之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甘延壽奉命一同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情況錯綜複雜,匈奴內亂五王爭權,最後郅支單于消滅其他敵對勢力,實力日漸強盛。

驕傲的郅支單于先是囚禁了漢初使者江乃始,後又殺死使者谷吉,擔心被漢朝報復的郅支單于西逃而去,來到了康居。在康居郅支單于得到了康居國王的禮待,不但娶了公主,還把持了康居國的朝政,多次組織欺壓當時西域地區漢朝的藩國。

面對著漢朝使者向其討要之前被殺的谷吉等人的屍首時,郅支單于嘲諷的說了“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正是這句話讓陳湯、甘延壽兩人下定決心“先斬後奏”,在沒有上報朝廷的情況下,出兵討伐郅支單于。

戰狼裡面那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最早竟是出自這個罪臣之口

出兵西域,剿滅郅支單于

其實陳湯出兵西域還有一段曲折的經歷,首先他得勸說校尉甘延壽同意出兵。據《漢書·陳湯傳》載:“既領外國,與延壽謀曰:‘其人剽悍,好戰伐,數取勝,久畜之,必為西域患。郅支單于雖所在絕遠,蠻夷無金城強弩之守,如發屯田吏士,驅從烏孫重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則無所之,守則不足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甘延壽對於陳湯的說法也深表贊同,但是他卻堅持走正常的上報流程,陳湯斥責他兵貴神速、朝中大臣不瞭解西域局勢,建議甘延壽先斬後奏。甘延壽不同意,陳湯便採取假傳聖旨之策,調動了西域的兵馬,逼迫甘延壽一同出兵討伐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面對強大的漢朝大軍,本打算逃跑,後來瞭解到烏孫等國也一同出兵討伐,自知無路可逃的郅支單于只能退回康居城內堅守。戰爭最開始前,陳湯採用遠攻射箭的戰法,射殺了郅支單于多名寵妾,郅支單于本人也被箭射中鼻子。第二階段,陳湯採用火攻配合著攻城,很快康居城就被漢軍攻破。郅支單于戰死,漢軍成功的將匈奴反抗的種子消滅在萌芽之中,同時也救出了先前被抓的漢朝使者。

戰狼裡面那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最早竟是出自這個罪臣之口

上奏陳述,霸氣請罪

擊敗了郅支單于,陳湯等人自知假傳聖旨罪大惡極。於是上奏陳述:因為當時郅支單于在西域極為囂張,為了維護大漢朝的威嚴,避免錯失戰機。所以才做出了假傳聖旨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正是在這份奏章中,陳湯說出了那句“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正是這樣一句霸氣的話,才打消了漢元帝懲治陳湯假傳聖旨的罪名,下令陳湯等人班師回朝。

戰狼裡面那句“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最早竟是出自這個罪臣之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