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這一稱呼的由來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叫客家?”

“客家”這一稱呼的由來

客家(人)、閩南人、廣府人等都是南方漢族的一支,但卻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客家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呢?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可見這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的複雜性。

下面就學術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的觀點進行羅列,供大家參考:

一、客家這一稱謂,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給客制度”及唐宋時期的“客戶”制度。這一觀點首先由客家學研究奠基人羅香林先生提出的,其後鄧迅之、雨青、陳運棟等基本認同並發展發揮了這一觀點。

“客家”這一稱呼的由來

二、客家是相對於“主”而言的一種對稱,即外來人的意思。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這一觀點也被有關學者引伸為“客而家焉”,即作客他方並以此為家,即為客家。

三、客家源於生活在廣東潮州一帶的閩南人對來自閩粵贛邊大本營地區遷至廣東東南沿海一帶那一部分人的總稱。由於閩南人來得早,相應地就把外來者和後來者視為“客人”。到明朝中後期,中國自北而南的人口遷移高潮已結束,閩海人、廣府人等基本上定居下來,而只有客家人還處在動盪不定的遷移過程中,因此,“客家”一詞在總體上反映了客家民系這種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歷史際遇和“客吾所客”、“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這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任王東教授的觀點。深圳寶安區委黨校教授、民俗學專家曾祥委也有類似觀點:客家是閩西方言核心群向粵東、粵北大規模移民時取得的。語言學專家劉鎮發進一步認為,客家是明末清初客家方言群大遷徙的產物,先是遷居異地的客家方言群被當地土著稱為“客”,久後連不曾遷移的“原鄉”居民,全都被稱為“客家人”。

四、因清初“遷海復界”後引發的移民潮,惠、潮、嘉、閩、贛人民挈家赴墾廣州府的新寧,肇慶府的鶴山、高明、開平、恩平、陽春、陽江等縣,與土著雜居,以其來自異鄉,聲音一致,俱與土音不同,故概以客民視之,遂謂為“客家”雲。香港大學中文總教習兼教授賴際熙和深圳大學文學院劉麗川教授有此類似觀點。

五、由於客家人與畲民都居住在贛閩粵邊的山區,居處鄰接,生產生活習慣相似,閩南人和廣府人將客家人和畲族人統一混稱為“畲客”、“山客”、“客仔”、“犵狫”等。而客家人稱閩南人為“福佬”、“鶴佬”等。原有民系歧視和貶義的意味,後來逐漸被雙方接受為自稱。這是福建師大歷史系教授謝重光的觀點。

“客家”這一稱呼的由來

以上列舉了部分學術界對客家名稱來歷的一些觀點,可以說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由於歷史久遠和文化事象的複雜性,究竟哪種觀點更接近事實,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文由邱甫田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