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販、車夫等捐出來的大學,培養出了最具中華名族大義的學生!

在東南亞地區,有著海外最成功的華人群體,而他們之間分化為了兩方:

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

傳統華人以陳嘉庚(全國政協副主席)為代表,他們通常說中文,熱愛中國文化也自稱為中國人。

海峽華人則以李光耀(新加坡國父)為代表,通常說英語,思維西化也崇尚西方文化,甚至會以自己的血統為恥。

以上為背景。

1953年,陳六使(陳嘉庚族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及福建會館主席),拿出五百萬倡議開辦南洋大學,選址於新加坡雲南園。

由小販、車伕等捐出來的大學,培養出了最具中華名族大義的學生!

但是這些錢仍然不夠開辦一所大學的,於是發起了獻捐運動。當時華人群體以傳統華人居多,他們大多靠自己的創業和奮鬥來獲取財富。大多數人都沒有讀過書,於是就希望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讓自己(華人)的後代能進一所屬於華人的大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他們大多是一代或二代移民,打心底始終認為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是自己的根。

於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商界人士、三輪車伕、小販們,甚至酒吧女都參加了獻捐,進行了義踏、義賣、義演等等多種活動。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就這樣,1955年,在華人群體的大力支持下,南洋大學終於開辦了。

由小販、車伕等捐出來的大學,培養出了最具中華名族大義的學生!

然而,新加坡以及海峽華人對此極力不支持。新加坡政府也不承認其學位。甚至後來李光耀政府吊銷了陳六使的公民權。南洋大學彷彿一根橫在新加坡政府喉嚨的魚刺。終於,1980年,政府停辦了南洋大學。

歷經25年,南洋大學培養出了一萬多位畢業生。他們都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中國人幾乎無差別。很多人都在世界各地有著自己的事業和地位。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一所南洋理工學院,英文教學環境。1991年又升格為南洋理工大學。

由小販、車伕等捐出來的大學,培養出了最具中華名族大義的學生!

圖源:網絡

本世紀初時,該校的校長希望得到現已身居高位的曾經的南洋大學校友的資源協助,提出將南洋理工大學更名為南洋大學。結果絕大多數校友表示了激烈的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南洋精神傳承自中國傳統文化,這和現今完全西化的南洋理工大學風馬牛不相及。曾經那個從億萬富翁到小販舞女,齊心合辦的南洋大學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哦)

由小販、車伕等捐出來的大學,培養出了最具中華名族大義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