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不過是找一份心安

欲之言:需要的,錢不一定都能買得來,比如心安。擁有了婚姻和擁有了男人並不等於就擁有了全部,男人也不一定就能帶給你想要的一切。人一生的努力,除了物質的滿足,那就是精神的安定。精神世界的風調雨順,得益於心對物質世界翻雲覆雨的承載。所謂的波瀾不驚,不過是任你狂風四起,我早已學會,林深處聽雨,風輕處看花,雲淡處賞月。

活著,不過是找一份心安

擁有知識,除了看世界,最好是能發展出看自己的眼光。別人怎麼看你不重要,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很重要。能從舊的殼子裡把自己摳出來,再鑄一個新的模子,不必整容,自然天成。只有身心靈同步時,人才會感知,有風可以無波瀾。鬧中求靜還是在門外的話,靜中求靜就是就到了門裡。波瀾的起伏,是從中靜中開始,也是從靜中結束。其實有時候,不需要同行,也不需要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只要你懂你自己就好。因為自由和篤定,就有了可以任意放置的眼神兒和平原走馬的心情。 ​​​​

活著,不過是找一份心安

有時候,被概念化的生活會讓人囚禁在一個思維模式裡。用心生活,不過是有能力處理情緒和情感,知道自己的拙而不藏拙,就不會弄巧成拙。如果只是生活的播報者,還是生存;學做生活的過濾者,才是生活。於是就有了千頭萬緒與五彩繽紛的區別。剝離開精神的寄生,才能讓靈魂進入光的世界。​不憶過去,不念將來就會開心。活成日日如新的樣子,就是開悟。生活可以藝術,猶如躺著,看著夏日夜空裡隨意掛著得一輪如洗明月,熱意一下子就散開來去。

活著,不過是找一份心安

想想,有時候得到的未必就是幸運,失去的也不一定就是災難。人總是這樣那樣錯過了等候的時間。抑或急著搶到了災難,抑或慢一步碰到的是幸運。寫文字,不過是想搞清楚邏輯關係。依道理而活很難,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理。依邏輯而活比較簡單,因為你不負責傳道,不必尋求認同,做好自己便罷。嬰兒不是大師,但人會在那無辜和無邪的眼神面前,敗下陣來。沒有汙染的靈魂照見了不堪和醜陋。和那樣的明眸對視得到的是歡愉和輕鬆。

人從來都是靠精神世界的完滿,去彌補物質世界的殘缺。從決定架構屬於自己的精神體系那一刻起,似乎就遠離了如果與但是,活著不想老朽,只能不朽。

最後想起《諾言》裡唱的那句歌詞:“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本文作者:欲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