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否跨越抑鬱那道坎兒

欲之言:活著總要面對孤獨,能否做到孤而不寂,除了養好自己的身體,還要養好藏於身體之內的靈魂。在揮汗如雨的夏日,突然明白了中庸是在講平衡。人一生不但要做好身體的平衡,還要做好精神的平衡,更要做好自己與自然的平衡。平衡之日也就是風和日麗之時。

人到中年,能否跨越抑鬱那道坎兒

藝術是濃縮過的生活,當生活與藝術同框。一定是味與韻的相遇。生活很現實,而藝術完全可以進入個人領域,是超現實的創作。有時候人的選擇一開始就是不被理解的,關鍵是自己是否理解。如果做一件事情,自己都沒弄清楚,或沒有快樂的體驗,是很難堅持到底並最終有所收穫的。

人到中年,能否跨越抑鬱那道坎兒

​​​​一條底線足以折射出一個靈魂的高低貴賤。所謂真誠不過是,你拿出來五分,不能要求別人同樣也拿出來五分。如果能做到,只要是拿出來的,就是心甘情願的,已經是很不簡單了。 人精神的成長往往止步於患得患失。可以無畏,但不盲目。讓步不是不懂利益,而是給自己讓出更大的空間。很多大眾的認知,都是另闢蹊徑者的探索。超越一個緯度,那些曾經的失去,和已經的得到,不過是時間隧道里的一個夢而已。因為樂得做夢,才讓人歡喜,讓人憂。

人到中年,能否跨越抑鬱那道坎兒

最初是生活讓人改變,最後是人改變了生活。有些道理,也許一個晚上就能明白。有些道理,也許要用一生去驗證。就像自由和篤定從不會與安逸結伴而行,可它會,讓心從容,讓腳步不亂。人總是從熟知裡獲取未知,恰恰是司空見慣裡蘊含著新意。歷久彌新,從來不是東西變了,而是看東西的眼光變了。

人總有不被滿足的失落,也有自我滿足之後的確幸。一定要把幸福的權利交與自己。心如止水描繪的大概就是,知道情緒的存在,仍然可以面向陽光,還世界一個美麗的背影。​​當贊同生活的時候,一定是驗證了部分認知,還不一定是真相。只有打破認知誤區的那一刻,才有豁然開朗的那一瞬。地,永遠是不平的,除非有人修過。(本文作者:欲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