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情非得已,放下是心甘情願

面對投入過的人或事兒,如果不是聖人,誰又能輕易做到收放自如呢。只有經歷過放的掙扎,才換來收的輕鬆。男人是薄情的那一個,才會見一個愛一個。女人是重情的那一個,愛上才不會輕易鬆手。因此女人總是傷得最重,痛的徹骨,醒的徹底。

放棄是情非得已,放下是心甘情願

只有深刻,才知簡單。道理是他人人生經歷的濃縮,拿來直接用,不好使。道理有時候也會讓人誤入歧途,掉進他人的精神陷阱,還自以為是進步了呢。人選擇什麼樣的道理,就會走什麼樣的路。要學會篩選和慎選道理才不會在斷章取義中盲從。道理,只有在自己身上見到了效果,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真正的感恩,總是推動內心的一種力量。簡單不是不去想,而是想過了。只有深刻過,才知簡單的模樣。可以懷疑自己,不要懷疑天道。生活就是無數個細節凝結起來的感動。抽離開細節的感受就是無聊。讓人蕩氣的是生命,讓人迴腸的是生活,讓人眷戀的是那緊貼心臟的節奏。

放棄是情非得已,放下是心甘情願

先有自由,後享自在。選擇的就是獲取的,抑或是風雨,抑或是浮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最終讓人學會了釋懷。自由屬於大腦,自在出於靈魂。物質世界的失總是大於得。不滿意總是多於滿意。在乎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很多時候不是不在乎,而是選擇了不去在乎。悟到才算得到。孤獨,恬靜原本就有一種超越之美。就如踏著青石板,撐著油紙傘,款款而行在江南雨巷中那個女子的背影。不求意境,卻總有意境存活。

放棄是情非得已,放下是心甘情願

氣質,永遠無法模仿。那是生活累積在一個人身上的底色。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息。在人群中你立刻能發現她的與眾不同並願意多看一眼。在想與做之間始終存在著一條鴻溝。能不能做是一回事兒,想不想做是另一回事兒。很多時候在等和望之間蹉跎了時光。就怕十年以後連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精神世界原本可以跑馬圈地,就因為放置了太多無聊的人和無聊的事兒,才讓暢通無阻變得障礙重重。好的騎手,不是沒有困難,而是會把翻越障礙當做馬術表演來做。才會有踏花歸來馬蹄香。​​​

​​​​如果生活只剩下吃喝玩,只剩下百無聊賴的打發時光,不是享受,而是精神的災難。詩和遠方不是形式,而是無論身處何方,都可坐擁風中的格桑,雨中的百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