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跟風?導致價格大起大落!河豚魚價格一年之內相差一倍多

日前,南都記者走訪中山一些河魨養殖戶發現,3月底開始,河魨的收購價有所回升,目前達到約27元/斤。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最低13元/斤,最高30多元/斤,河魨的收購價走出了過山車式的W形。

業內人士表示,這兩年河魨收購價大幅波動,有供求關係的影響,也有收購大戶與養殖大戶之間的暗戰。

價格高低相差一倍多

“3月底開始,河魨的價格有所上升,目前收購價約27元/斤。”神灣鎮逸島水產生態養殖場老闆林柏炎說。其2007年開始養殖河魨,目前該養殖場佔地約260畝,其中河魨的養殖面積約100畝,年產量13萬斤左右。

林柏炎介紹,這兩年河魨的價格波動幅度很大。去年3月份最低曾經只有13元/斤,七八月份上衝到30多元/斤,但國慶後又回落到20元/斤。多個養殖戶告訴南都記者,正是由於這兩年河魨的價格波動大,去年一大半的養殖戶虧了錢。比如,在橫欄有個養殖戶,前年年尾養殖了一塘河魨,去年8月份30元/斤時捨不得賣,到去年底價格跌下去了,又蓋了冬棚繼續養。過了兩個冬天,僅成本就達到26元/斤。今年春節後,其以20元/斤賣了,一塘河魨虧了約10萬塊。

林柏炎表示,河魨不過冬的養殖成本在17元/斤,過冬的養殖成本在22元/斤左右。

事實上,前幾年河魨的收購價也曾大起大落。據悉,中山2007年左右開始有大批的養殖戶養殖河魨,當時的價格穩定在30元/斤左右,2009年曾下跌至十二三元每斤,2011年曾衝高到40多元/斤。

首次嘗試網站賣河魨

“前段時間,佳農尚品網站找到我們,希望雙方合作,在網上重點推河魨。”林柏炎說。他表示,下一步河魨將不僅僅是價格的競爭,更多是品牌和品質的競爭。

“佳農尚品”網站是中山市農業局為扶持中山農產品企業發展而搭建的本市農業名優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網站負責人陳凱華介紹,網站定位為針對高端客戶,建立會員制,推廣定製產品服務,致力於向市民提供健康、高品質的農產品。與逸島水產生態養殖場合作的意向,也主要是看重其對水產品品質的重視,而有意推廣河魨,也是網站的首次嘗試。“養殖戶與網站直接合作,可以減少中間很多的批發轉手環節,價格和品質都可以有更好的保證。”陳凱華表示,目前僅僅與逸島水產表達了合作意向。如果模式行得通,還將與坦洲更多河魨養殖場拓展合作關係。

呼籲建立透明的價格信息機制

“河魨市場比較畸形,養殖戶市場信息不共享。”林柏炎表示。他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和組織能夠建立相對透明的價格信息機制,包括指導養殖戶養殖面積、市場需求量和供應量的信息發佈等。

“我們今天還在開會,希望加強市場信息溝通。”5月22日下午,黃姓收購大戶告訴南都記者。他說,當天有十幾個收購商、養殖戶和飼料供應商一起在坦洲開了會,希望養殖戶不要盲目去養殖河魨,加強供求方面的溝通。

另外,也有養殖戶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出臺河魨養殖的有關規定,加強對河魨養殖的管理。

一窩蜂進出導致價格起伏

“價格變化比較大,主要是供求關係的問題。養殖戶對市場信息不太瞭解,一看有利潤一窩蜂去養殖,量太大了。”一黃姓收購大戶說。

林柏炎介紹,2008年時養殖河魨大約有50%的利潤,2009年就有很多人衝進去養殖河魨,結果當年的價格下跌到十二三元每斤。2011年價格高,前年去年又有很多人開始養殖河魨,結果價格又下來了。“我們與市場情況反著來。2011大家一窩蜂去養殖,我們減少養殖面積,2012年減少到只有50畝。去年和今年養殖者減少了,我們增加養殖面積。今年的面積是前年的2倍。”他說。

據悉,由於去年的河魨價格不好,今年的養殖者比去年又有所減少。業內人士估計,養殖面積比去年至少降低了3成,今年的產量大約是2012年高峰期的四五成。事實上,正是由於今年河魨養殖者減少,市場價格才有所回升。也正因為如此,清明節後,曾有順德等地的養殖者來中山搶購河魨苗,苗的價格從七八毛一條直線飆升至1.5元一條。

在林柏炎看來,從現在到明年國慶期間的河魨價格會比較可觀,甚至可能會衝上35元/斤的高價。因為今年的產苗期已過,到明年產的苗上市要到明年國慶以後了。河魨的產苗期在元旦至清明之間。

收購大戶與養殖大戶之間暗戰

多個養殖戶告訴南都記者,河魨價格大幅波動,除了供求關係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收購大戶與養殖大戶之間的博弈。

一黃姓收購大戶說,每年的收購旺季為春節的前一個月到次年的5月份。旺季時,僅他一家每天就可以收購兩三萬斤的量。廣東的河魨主要銷往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珠中江片區比較大的收購商有五六個,高峰時每天有七八萬斤的收購量,平均每天有5萬斤左右的收購量。

“剛開始時,收購大戶聯合起來壓低收購價。一些養殖散戶不瞭解市場信息,以比較低的價格賣了。等到市場上的量不多時,養殖大戶開始聯合起來抬價。”一養殖戶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坦洲有個養殖戶養殖了約50畝的河魨,從去年3月份的13元/斤開始賣,等到去年7月中旬,看不到漲價的跡象了,最終以17元/斤的價格賣完了。結果第二天漲到18元/斤,第三天20元/斤,第四天24元/斤,第五天31元/斤,最高衝到34元/斤。

在林柏炎看來,會養的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必須要充分收集市場信息,市場上還有多少河魨可售,什麼時間會上市等。但散戶一般做不到這點。”他說。該養殖場去年的河魨在去年8月份以30元/斤左右的價格銷售。

一黃姓收購大戶否認了收購大戶之間聯合壓價的現象,不過,他承認有養殖大戶聯合起來抬價的存在。

中山本地養殖與食用標準不成熟

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河魨,江、浙一帶具有相對成熟的養殖和食用標準。中山的河魨養殖也是由江、浙一帶的養殖戶引入的,但是目前本地養殖面積仍較小,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坦洲和神灣兩鎮,其中坦洲佔絕大部分養殖面積。

目前,全市水產品養殖面積為36萬畝左右,而河魨養殖面積僅1萬畝左右。該負責人表示,由於中山本地養殖和食用河魨的標準仍不成熟,因此養殖業主要由相關鎮區主導。養殖河魨產品的90%以上也都運往江浙市場銷售。市內僅有少數幾家專營海鮮產品的餐飲企業,具有烹飪河魨的資質,因此本地的河魨消費量較小。

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傳達市場價格信息

坦洲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諸多的養殖水產品種類中,河魨還屬於較小眾的品種。由於鎮區尚未成立相關漁業協會,水產養殖合作社也僅有3家左右,河魨養殖戶在養殖技術、市場價格信息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風險。鎮區農業部門對於河魨養殖業較為重視,會不定期組織養殖戶召開座談會,傳達最新的市場價格信息以及收購標準,以利養殖戶及時針對市場需求做出及時的調整。

“比如某一年可能4兩左右大小的河魨價格最好,而某一年是半斤重左右的價格最好,養殖戶掌握到這個信息,就可以及時地進行調整養殖策略,尋求利潤最大化。”該負責人表示。為降低河魨養殖風險,鎮農業部門還向養殖戶推廣混養模式,尋求養殖盈利的多樣化。接下來,還將逐步建立起技術人員到塘頭開現場會的機制,主動與河魨養殖大戶進行溝通,並推動水產養殖合作社的建立,促進各養殖戶之間的信息共享,抱團經營,降低產業風險。該負責人透露,推動鎮區漁業協會的建立,也成為今後的一個重要設想。成立後的協會,將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信息共享、策略引導等多方面的服務。

0 .5毫克河豚毒素即可致人死亡

河魨,學名河魨,古名肺魚,俗稱氣鼓魚、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東方魨屬的魚類。河魨含河豚毒素,人食入豚毒可致死。目前,珠三角養殖的河魨主要為暗紋東方魨,在當地俗稱鮁魚。

養殖的河魨魚在廣東的消費量很低,約佔總產量的5%,主要銷往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養殖的河魨不能說一點毒素都沒有,但很少。我基本上兩三天吃一次,但我的姐姐和弟弟死活不吃,認為有毒。”一養殖戶說。

據廣東省食安辦通報,近3年來,廣東共接報河豚毒素中毒事件8起,合計51人中毒,其中死亡1人。4月份,中山市食藥監局通報稱,中山暫無因食用河豚中毒案例。據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局再次重申,由於很難鑑別野生及無毒的養殖類河豚,為了以防萬一,絕對禁止放開”。據食品安全專家介紹,河豚毒素為劇毒,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很穩定,一般的加熱、燒煮、曬乾等加工方法都不能解毒。(來源:南方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