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爲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貴州梵淨山獲准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及標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梵淨山,原名"三山谷",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得名於"梵天淨土",是"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脈的標誌。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主峰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梵淨山山門距銅仁市80公里,距省會貴陽460公里。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雲瑞氣常繞四周,人稱紅雲金頂。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非常神奇。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梵淨山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梵淨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不幹燥,四季無風沙,年平均氣溫15.3℃。其中,最熱的七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是"中國十大避暑名山"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具有“動植物基因庫”之稱的佛頂山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查明有157科489屬1069種,佔貴州種子植物總科數的67.38%,總屬數的39.25%,總種數的22.71%。佛頂山植物資源中,列為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有1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紅豆杉等3種,二級保護植物有鵝掌楸、香果樹、水青樹、伯樂樹等10種。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紅雲頂,因梵淨山的新老金頂晴天的下午在陽光照射下呈紅色而得名。梵淨山名稱起於何時無考,但從明萬曆年以後,也許是由於佛教的盛行,其它名稱逐漸湮沒無聞,只以梵淨山名世。從1984年聯合國巴黎會議批准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加入“人與生物圈保護網”以後,梵淨山的名字已載入世界史冊,傳遍整個世界。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另外,梵淨山的每一座嶺都是佛嶺,梵淨山的的每一條河都是佛河。由於山水靈異,氣象萬千,梵淨山自古就被佛家闢為“彌勒道場”,在紅雲金頂茂建雨殿鼎峙、兩佛臨鑾之無邊法界、極樂天宮,一時間與五臺山的“文殊道場”、峨眉山的“普賢道場”、九華山的“地 藏道場”、普陀山的“觀音道場”四大名山共昭日月,齊名天下。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深為梵淨山的神佛所感召,為她立碑敕封為“古佛道場”、“名嶽之宗”。所以說,梵淨山是佛界自古公認的天下第一彌勒道場。

這座山剛申遺成功,一躍成為世界遺產級避暑聖地,今夏去這兒避暑

梵淨山區每一處洞穴、水井、石崖,或者每一棵古樹、枯藤、虯根,皆無處不神,因而也無處不巫。無論你走在明惶,都會讓你在這種寥廓奇異、境界迷離、美麗動人、率真天然的民風民俗中感動、陶醉。所以,梵淨山又被人們視為武陵蠻夷文化最後的諾亞方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