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英皇時代的神秘命案之總督察

在香港的警界中,總督察(CIP,俗稱總幫)是一個似乎並不很高的存在。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從普通警員到香港警察的“一哥”警務處長共計十五級,而總督察不過是正中間的第八級

然而,仔細看來,才會明白它的價值——所謂警務處長、副處長、主力警務處長,都屬於在雲端的戰略級別警官,與日常工作並無多少關係,總警司、高級警司則是各大區負責人,相當於北京的公安分局局長。

這些職務在英皇時代基本沒有華人的份兒。即便是總督察,也是1954年才出現了第一個華人,這就是曾經偵破“粘須盜案”的名探方奕輝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第一位香港華人高級警探方奕輝,既是第一名華人總督察,也是第一位華人警司和高級警司,他曾經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獲得勳章,所偵破的“粘須盜案”是因為案犯作案時必然粘上假鬍子而得名

這個案件因案犯持槍連續作案,曾在港島內引發恐慌,一度認為有一個訓練有素的舊軍人團伙流竄入港。方在接手案件後冷靜沉著,經過反覆排查,最終認定兇手對武器的操作殊屬外行,應該不是專業人士。

最終,案件水落石出,嫌疑人劉某(24歲無業遊民)被捕並供人了案情,果然是“孤狼”作案。不過,劉某供出自己先赤手空拳搶了一名保安的獵槍,然後用獵槍搶了一名警員的左輪手槍,然後開始行劫……一個初出茅廬的案犯用警察的佩槍開搶,造成驚人巨案,這樣的情節讓香港警方不能不感到有些尷尬。

1978年黃竹街案發時,在香港仍只有極少數華人優秀警探能夠進入比總督察更高的階級。其中,職位最高的是1978年3月正式晉升為助理警察處長的司徒志仁,但他11月即退休,這個職位更似對他警察生涯的一種肯定而不代表華人警察地位的上升。

這個時候,總督察依然是華人警察差不多可以升到的最高級別,這個級別相當於派出所所長,在香港這樣的彈丸之地,已經是一方土地神仙。這個級別的警官,還會做出如此作奸犯科的事情嗎?

其實,這在當時的香港並不算新鮮,1983年,也曾有一位總督察犯案後自盡身亡,從其案情可以看出,地位不一定代表自控能力更強。

這位總督察姓王,原來也曾經香港的警界精英。他曾經擔任新界北區總督察,負責處理香港三合會會眾的相關問題——三合會?沒錯,就是孫中山當年組織起義的時候聯繫的三合會,口號“反清復明”,與韋小寶韋爵爺關係密切。

不過,1949年後,三合會退居香港,後來蛻變為一個典型的黑社會組織,經常從事綁架、暗殺等活動,甚至1954年還曾經發起過支持國民黨的“雙十暴動”,並因此被取締。由於三合會與大陸關係很深,內部人員多為渡港人員,故此對付三合會拿手的王總督察一度被稱為“大圈仔剋星”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1978年BBC拍攝的《香港皇家警察》紀錄片中,王總督察曾經出鏡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他在片中主持了一起涉槍案件的偵破,從審訊到抓捕表現得極為出色

由於他懂得做事,又懂得做人,曾有同僚開玩笑,說他將來要做警務處長的。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隨著1997的臨近,香港的外籍警員紛紛離去,華人警探開始走上重要崗位。1993年,香港出現了第一位華人警務處長李君夏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香港警察第一位華人“一哥”李君夏,這個“一哥”的名頭,是因為香港警務處長的車牌是“1”號而得名。其實李君夏破案能力頗受質疑,他自己的公寓也曾被賊光顧

王總督察的年齡遠比李一哥要小,所以出頭的機會也肯定有。不過,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高級警官,最終因為沒有管住自己栽了跟頭。

1983年,香港破獲半島商場酒店劫械案,破案主力便是王總督察。然而,嫌疑人落網後,在保釋期間王總督察卻把其中一名案犯的三十萬元保釋金(也有說是贓款)挪用去賭馬。

以前也有警方人員挪用公款去賭馬,但或者數額不大,或者賭得比較有把握,小賺一筆後歸還也就作罷。但王總督察性格敢於冒險,這次同樣賭了一把大的。

當時香港馬場有兩匹馬王,一叫“同德”,一叫“錫山”,如果分別賭其中一匹贏,都算是比較穩妥的賭法。而王卻賭兩馬都進入前三名,這樣一來便容易出問題了。果然,在實際比賽中“同德”果然跑了冠軍,“錫山”卻跑了個第四名,造成這一筆公款白白泡湯。

當時總督察一年的年薪大約是兩萬,三十萬可算比較大的數目。更糟糕的是,此案開審在即,這筆錢需要作為呈堂證供交給法庭的。

結果,在香港司法史上極為奇特的一幕發生了——打開外包後,法警發現呈上的贓款竟然是一疊白紙!

原來,此時王依然抱有幻想,希望法庭不會當場檢查贓款數量,一旦疏忽過去,此後便成懸案。不過法官是個細緻的人,並沒有忽略這個程序,結果發現了破綻。

輿論譁然之中,人們發現這起事件的關鍵在保管贓款的王總督察身上,再找他時卻不知去向。在仔細查找之中,同僚發現這位王總督察已經在沙田警署內吞槍自盡了。

現實版無間道:香港警界總督察黑化挪用保釋金賭馬,事發吞槍自殺

▲ 從照片上看,王是個相當幹練的警探,可惜賭博的惡習毀了他

他的死固然咎由自取,但同事中不無惋惜的聲音。2006年9月,北角警署同樣有一名高級警官貪汙三十萬元保釋金,後被判20個月有期徒刑。

以王的能力,即便被判入獄,二十個月很快熬出來,那時人依然年輕,雖然不能繼續做警察,但從事其他職業也仍然是一條好漢,選擇自殺是頗令人遺憾的事情。

不過,從王總督察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皇統治時代的香港,高級警官涉案涉黑等事情,都是不新鮮的事情。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