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與企業編制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中公教育三支一扶考試


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什麼是編制?

編制就是在組織人事部門登記備案,國家財政部門據此定額撥款的人員崗位設置依據。一般來說,體制內的編制,只有行政編制(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兩大類。所謂的企業編制,只是國企內部的一種叫法,並不具有體制編制屬性,無非是為了區分正式工和非正式工而已。

那麼,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一、行政編制。行政編制即公務員編制,享受國家財政全額撥款,其工資待遇隨級別和職務上升而遞增,如: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行政編制,除了往上爬,別無他法提高待遇。總的來說,行政編制有三大好處:1、提拔快;2、有車補;3、績效高。

二、事業編制。事業編制相對行政編制來說,情況要複雜一些。按財政供養方式來分,有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和自收自支事業編。也就是說,事業編並不是全部都是吃財政飯的。像差額撥款事業編,財政只撥付一部分款項,其餘均由單位自籌支付員工工資;而像自收自支事業編就更不用說了,單位的各項支出一律自負盈虧,根本不享受國家財政支持,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類似的編制將逐步取消,未來只保留差額撥款和全額撥款兩種事業編制。

目前,事業單位已由身份管理變為崗位管理。也就是說,事業編制是按崗定薪的,分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三種(參公事業單位比照行政機關執行職級工資除外)。其中,管理崗叫職員,有一到十級,依次對應正部至辦事員十個行政級別,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專技崗走的是職稱路線,按照行業評定職稱調整工資待遇,有一到十三級,分別對應正高、副高、中級、初級四個職稱等級。至於工勤崗,就是工人,受身份限定,沒有太多的上升通道,只有少部分符合條件的通過競聘轉到管理崗或專技崗,享受相應的待遇。

一般來說,事業編制的人員一般走上副科(八級職員)領導崗位後即可通過調任、公開選拔等方式,逆向交流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轉為行政編制。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只有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沒有所謂"企業編制"。所謂編制,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編制委員會,根據法律法規和上級下達或批准的人員指標,對行政崗位和事業崗位定額定編,財政部門據此進行全額或差額拔款,編制委員會下設的辦公室(簡稱編辦)具體把名額落實到每個人頭上,這個人就是有"編制"的人了。這些人的工資收入來源,主要是國家稅收,也叫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或二次分配。而企業人員的工資等收入,直接列入企業成本,是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不是來自財政,所以不能叫"編制"。


SirJanzen


編制無貴賤,只是現在社會還無法完全做到按勞分配而已。

你這樣區分簡單點:

公務員編相當於部隊裡的軍官,屬於幹部身份,可以按級別升遷,有機會當大領導,沒機會的也就是一般的小嘍嘍;

事業編相當於部隊的士官,也就是志願兵,按技能水平評職稱,提升工資和待遇,身份一般幹到頭也只是技術人員,屬於工人身份;當然,如果當官搞行政了,到一定級別,也就脫離這個身份了,變為公務員編了。

企業編制看是國企還是私企,國企的話相當於部隊的文職人員,享受一定的待遇但又不是軍人身份,但依然吃國家飯;私企的話,就是合同工,以僱主雙方買賣需要而定。


新鮮事新發現


在說這三種編制前應該有個概念,編制很重要,這個說法其實是體制內的黑話。行政、事業、企業的編制,就其和體制內關係,一次遞減,主要體現在其經費來源和職能職權和待遇上。

接下來首先來看下三者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補充一點,現在的國有私營企業的員工,廣義上來說也可以算是企業編制。不過一般不這麼說,所以接下來要看的區別都是狹義上的“企業編制”。不過也聽說有的地方也有所謂的“企業編制”,這樣在裁員時候不會被先裁掉。


然後來看下三者的區別:


中公教育焦作分部


機關單位的編制分為行政編和事業編。行政編就是公務員,事業編就是事業單位,這兩個就是“體制內”、“鐵飯碗”,一般來說公務員待遇方便比事業編好。而企業編一般是內部的說法,什麼崗位需求是多少人,這個叫編制,跟待遇關係不大;在國企中也就是正式工的概念,與企業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的用工形式,區別於勞務派遣公司(臨時工)的用工形式。


廈門中公教育


公務員,行政編制,身份幹部

事業,分事業編制,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編制,身份是事業人員

企業編制,一般來講分國企和私企,編制不那麼重要


那一抹高原紅


企業性質人員最苦逼,沒有企業編制這一說,在單位裡幹最苦、最累、最髒的活兒,拿的工資和獎金只有在編的一半,那些在編的有三分之一的基本沒活幹,三分之一的基本不幹活,還有三分之一的是領導,本人身臨其境,還是有一點發言的權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