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爲何成了「政治正確」?

昨日,漫威開年新作——《黑豹》在國內上映,票房首日就已突破2億,並創下漫威電影最佳預售電影記錄。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雖然上映的時間比北美遲了二十天,但還是抵擋不住漫威來勢洶湧的“豹”風。

《黑豹》講述了特查拉在其父親——前瓦坎達國王去世之後,回到了這個科技先進但與世隔絕的非洲國家,繼任成為新一任“黑豹”及國王。當舊敵重現時,作為“黑豹”及國王的特查拉身陷兩難境地,眼看著瓦坎達及全世界陷於危難之中。面對背叛與危險,這位年輕的國王必須聯合同盟, 釋放“黑豹”全部力量,奮力捍衛他的人民和國土。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在一貫把黑人當作弱勢群體的社會現象下,作為一部幾乎純黑人的電影,在談論這部電影之時總不免要上升到種族層面。

《黑豹》在北美上映之後獲美媒好評如潮,在爛番茄網站上,350位影評人給該片打出了97%的新鮮度高分,平均分8.2分,而超過68000位觀眾給影片打出的爆米花指數為79%,比影評人的評價低了不少。在評分較為嚴格的Metacrtic網站,影評人打出了88分(滿分100),而普通觀眾的評分只有6.8分(滿分10分),換句話說,影評人和普通觀眾對《黑豹》的評價是有分歧的。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反觀國內卻反響平平,雖然首日票房超過DC《神奇女俠》,但在豆瓣評分上,截至目前為止只有6.8,與國外普通觀眾的態度持平。

影評人的口碑爆棚好似對一般觀眾並不管用,《黑豹》甚至在中國遭到了口誅筆伐,各種“政治正確”,“黑人YY”,“討好黑人”的言論層出不窮。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平心而論,黑豹初次登場於《神奇四俠》第52期,在1966年7月,是第一位在主流美國漫畫公司登場的非諷刺黑人超級英雄,那時並無“政治正確”這一說法。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但看到黑人就批判種族,看到女人就批判平權的人,也是在用“政治正確”來掩蓋自己的“政治不正確”吧?

《黑豹》讚美黑人、女性,代表的是弱勢群體發揮作用、創造價值;《水形物語》與之類似,啞女主角、魚人、黑人同事、同性戀室友對抗反派,同樣代表的是弱勢群體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這樣的電影還有很多,比如《奇蹟男孩》聚焦兒童、殘疾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聚焦同性戀,《末路狂花》聚焦女性……

退一萬步說,就算這些導演是惺惺作態、博取同情,也比其它人毫不避諱的歧視弱勢群體好吧。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當黃種人在國際社會仍然地位低下的時候,當女性在中國仍然地位低下的時候,還當我們自己就是弱勢群體的時候,當我們的生活充滿歧視的時候,當我們自己拍不出讚美黃種人和女性的電影的時候,我們卻說《黑豹》《水形物語》之類的電影是虛偽的、是導演刻意迎合影評人口味。

反觀我們在做什麼?人們不僅沒有去尊重、支持弱勢群體,反而公然歧視女性、同性戀、殘疾人的言論和政策還非常普遍。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到底美國導演太政治正確了,還是我們太不政治正確了?

明明弱勢群體還遭到歧視,我們卻擔心矯枉過正。

拋開“政治正確”,《黑豹》還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作為《復聯3》上映前的最後一部漫威電影,《黑豹》的表現並未辜負粉絲的期待。

《黑豹》的黑豹擁有的第一部獨立電影,但在這之前,黑豹早就在其他漫威電影裡出現過多次,可以說漫威為了這部電影在此前竟鋪墊了八年!

美媒盛讚的《黑豹》,在國內為何成了“政治正確”?

花生作為片中唯一的白人,在影片裡也貢獻了“打飛機”的超熱血激情戲份,這算是作者的一大劇透了。

總之,《黑豹》的後續口碑和票房還有待觀望,影片中有還有許多的彩蛋值得我們去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