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傳統企業轉型,必須要有互聯網思維!

第一,

免費的商業模式。最大化地創造用戶,用戶至上。(注意,用戶還不是客戶);

第二,最大化地增加粘度。影響用戶的習慣,也就影響用戶的生活,就有轉化客戶的機會;

第三,體驗為王。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能勝出的決定性要素是用戶體驗,就是互動感覺好不好。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面對一大堆新出的概念,不知道如何操作,面對大協作時代無所適從,而實際上,如今企業最大的危機是打不開自己的格局和胸懷。

現在所有傳統企業都有非常嚴重的危機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標了!都不知道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轉型?未來之路如何走?利潤好的企業發愁,利潤不好的企業更發愁。企業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對未來能否清晰把握。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總結下來,中國傳統企業在遭遇的核心問題有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營銷的勢沒有了

不管在哪個行業,傳統營銷都找不到“勢”了,主要表現在資本市場上。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如果你的企業商業模式還是老一套,生產、加工、產品、招商、廣告,這一套路早已經成為傳統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行活,閉著眼睛都會幹。大家突然產生了疲勞感,發現興奮不起來。無論怎樣的成功學培訓,也難以激發團隊的鬥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就是傳統行業的窮途徵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沒有勢

小米CEO雷軍說,“站對了風口,母豬都能飛上天,風口就是勢,沒有這個勢,企業就是一潭死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是所有傳統企業老闆最大的命題。

第二:產品越來越不好賣了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大家上網查查,三隻松鼠休閒食品賣的很火,包裝設計的動漫化,銷售語言的動漫化,充滿了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精神。其實裡面的堅果和大街上賣的沒啥區別。那消費者為什麼趨之若鶩?因為今天的年輕一代買的不是產品,買的是一種精神或者樂趣。

傳統食品越來越不好賣,尤其很多傳統歷史悠久的食品企業,仍然在搞什麼文化包裝,這種做法是把企業往絕路上推。中國及中國企業再也不要販賣過去的傳統文化了,可以作為品牌故事背景,絕對不能作為第一訴求。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白酒是傳統文化的典型販賣者,結果怎麼樣?白酒股票皆被市場腰斬,不是因為限酒令,而是傳統文化的販賣之路走到頭了。江小白,搞出了時尚白酒概念,與傳統文化切割,只針對年輕人說話,賣了幾個億,讓傳統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來一定拼的是創意文化,而不是傳統文化。產品必須充滿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誇張與包裝。產品必須成為消費者肚子裡的蛔蟲,才能成功。 

第三:搞不懂商業模式創意

因為互聯網世界是平的,沒有區域市場之分。傳統時代,還可以做區域品牌老大,互聯網上沒有這個機會。所以,一個商業模式只能存活一個企業,這就是為什麼騰訊模仿阿里巴巴失敗的原因,反過來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來往,我們也不看好。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能否直接面對消費者搞出新商業模式,我看是對所有傳統企業轉型的考驗。未來是直銷時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種直銷模式會暢行天下,互聯網直銷、人聯網直銷、社區連鎖直銷。離開這三種直銷模式,傳統企業沒有其他出路。

大分銷的時代未來不存在了,因為渠道的存在是因為過去物流、信息不發達造成的,今天渠道的價值沒有了。消費者不會為渠道成本買單,消費者需要出廠價購買,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價值。

所以,傳統企業必須好好思考,你的產品如何能直接到達喜歡你的消費者手中,而且讓他們愛不釋手和廣為傳播。

傳統企業不好做,但是難不倒營銷高手!

當你仍然活在差價思維階段,仍然在賣產品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和你一模一樣的競爭對手,直接宣佈免費,甚至倒貼,這對你來講將是滅頂之災。

老闆不改變,不是利潤多少的問題,

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到底是行業發展越來越不好,還是自己的模式不夠創新?

關注淘氣購瞭解最前沿的營銷案例,行業資訊,讓你每天都有新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