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三國殺》,我才知道這個隱藏的「三國猛將」

近日,三國殺移動版新武將麴義上線。

麴[qū]義在《三國演義》裡是個"死跑龍套"的,想必大家對於這個姓氏怪異(不知道怎麼讀)的少年根本沒留下什麼印象,更加可憐的是根據演義裡的描述,他和趙子龍打架,還沒兩三個回合就被趙雲給一槍刺死。

多虧了《三國殺》,我才知道這個隱藏的“三國猛將”

趙雲:八面威風殺氣飄,勤王保駕顯功勞!

關於麴義

不過,歷史上的麴義可是個實打實的有為青年。他祖上鞠譚曾位居尚書令,因牽扯到"東平王謀反事件"而被漢哀帝削為平民。為了避禍這才舉家遷移到涼州,自此改姓埋名,喚作"麴"。

當時的涼州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民風頗為彪悍,麴家人為求得生存不得不學習羌人的彎刀快馬。等到了麴義這一輩兒,所謂的書生氣質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橫練出來的...腱子肉

"書香門第+羌人戰力=涼州一哥"

"黃巾之亂"時皇甫嵩到涼州招兵平叛,麴義率領一千多私兵應招,兵至中原,完全是吊打黃巾叛軍。後來在跟著韓馥在冀州混時被袁紹拉攏,索性從此追隨袁紹。韓馥感到很憋屈,便派兵征討,結果被麴義反殺。

一戰成名

追隨袁紹後,麴義一直在南匈奴幫袁紹平叛。袁紹在攻打袁術的時候一不小心幹掉了公孫越。"弟控"公孫瓚怒不可遏,發誓一定要為弟弟報仇,一路風馳電掣殺穿了冀州。在距離界橋大約20裡處,袁紹只好硬著頭皮親戰公孫瓚。恰在此時,麴義迴歸。就這樣麴義迎來了自己這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戰鬥:

公孫瓚兵多糧足,又仗著自己擁有當時裝備最為精良的特種部隊——"白馬義從"。他看到袁紹兵少便下令讓騎兵衝鋒,準備肆意踐踏袁紹的步兵。

多虧了《三國殺》,我才知道這個隱藏的“三國猛將”

公孫瓚:衝啊!

沒成想,麴義早有準備,正面戰場上,他親自指揮自己的八百重甲兵埋伏在盾牌之下,而兩側則安排了一千強弩兵蓄勢待發,只等著把敵人放近了才下令砍殺,於是...

多虧了《三國殺》,我才知道這個隱藏的“三國猛將”

袁紹:放箭放箭!

多虧了《三國殺》,我才知道這個隱藏的“三國猛將”

麴義:白馬?哼!定教他有來無回!

這一手,殺的公孫瓚措手不及,狼狽而逃。開玩笑,若論跑得快,涼州出身的麴義又豈會甘拜下風,公孫瓚本來還想堅守一下界橋,不料麴義猛的很,竟一路殺過界橋直搗公孫瓚的大本營,直到砍翻了公孫瓚的牙門大旗這才鳴金收兵。

而這也正是《三國殺》中武將麴義技能【伏騎】的靈感來源(鎖定技,與你距離為1的其他角色不能使用或打出牌響應你使用的牌)。於是一定程度上麴義剋制騎兵,三國殺中自帶【-1馬】的武將們遇見麴義簡直就如同自己送上門的肥肉。如此契合歷史,不得不感慨武將設技師的奇思妙想。

驕姿之禍

自"界橋"一戰,麴義不僅幫助袁紹扭轉了當時屢戰屢敗的頹勢,也成為了袁紹的救命恩人,恩寵賞賜自不必多說。只是後來麴義開始有些恣意妄為,不服管教,熱衷於放飛自我。袁紹本就生性多疑且剛愎自用,於是鳥盡弓藏,袁紹派人將麴義殺害。

麴義:我為主公戎馬一生,主公為何如此對我!

可憐一代猛將就此煙消雲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漸漸被人遺忘......

(P.S. 以上插畫和武將臺詞均來源於《三國殺》。另外廣大"殺友"們關於《三國殺》裡那些想了解更多的"生僻"武將,歡迎留言。我一定盡全力查閱資料並整理成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