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書展,這些新書可先睹爲快

2018年的上海書展將於明天正式開始。一些出版社會專為上海書展趕印少量新書,也就是說讀者可以在這些新書進入實體書店之前在書展先睹為快,有的甚至連作者本人也還未曾見過樣書。以下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特意選取的一部分“書展特供”新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前去先睹為快。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新腔》,張怡微 著,山東畫報出版社

本書為上海青年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張怡微最新的隨筆評論集。書名“新腔”取自黃庭堅詩“時時能度曲,秀句入新腔”,以全新的視角重詮經典,舊文新讀、故事新解。在文學、戲曲、電影的細讀比較中,探尋文學藝術審美的時代新曲。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夜書房:初集》,胡洪俠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本書是作者在報紙專欄及網絡博客的連載文章,內容多為作者的讀書偶記以及交友趣事,作者說自己的書房屬於黑夜,故名夜書房。通過這些隨筆文章,作者向讀者展示了古今中外的書中趣事,也寫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米沃什詩集四卷本》,[波蘭]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林洪亮 楊德友 趙剛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彙集詩人1931年至2001年間幾乎所有的詩作,分四卷呈現。本書為《凍結時期的詩篇:米沃什詩集Ⅰ》,收錄米沃什詩作56首,來自《凍結時期的詩篇》(1933)、《三個冬天》(1936)、《拯救》(1945)《白晝之光》(1953)、《詩論》(1957)和《波庇爾王及其他》(1962)。多為長詩,既有色彩濃郁的抒情與描寫,也有激烈憤慨的嘲諷與批判。在此期間,米沃什見證了諸多歷史事件,寫下《菲奧裡廣場》等名篇。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古今和歌集》 [日]紀貫之 等 著,王向遠 郭爾雅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古今和歌集》(簡稱《古今集》)是繼《萬葉集》之後的第二部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天皇敕命編選)”的和歌集,堪稱日本版《詩經》。書中精選收錄和歌一千一百多首,顯示了和歌在藝術上的高度成熟,形成了與 “萬葉風”迥然不同的纖細、婉約、浪漫、唯美的“古今風”,奠定了後來 “敕撰和歌集”的基礎。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格雷爾·馬庫斯 著 董楠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是美國著名樂評人、作家格雷爾·馬庫斯的代表作,以美國著名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為入口,以迪倫及其樂隊在1967年的地下室錄音帶為主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奇異的老美國的故事。本書除了詳細、深入地剖析了美國著名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及其樂隊1967年的地下室錄音帶中的珍貴歌曲的創作過程及其深刻意義,更耐人玩味的,莫過於透過這些鞭辟入裡的解析,使讀者得以一窺1960年代末期作為另類文化偶像的鮑勃·迪倫的思想轉變過程,以及古老而奇異的美國在那個時代的暗湧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松本清張短經典:黑地之繪》[日] 松本清張 著,朱田雲譯,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

本書為短篇小說集。收錄松本清張短篇小說9篇。故事都發生在昭和時代:美軍士兵洗劫日本平民、小職員不堪忍受窮困而攜款潛逃、落魄學者被學閥壓迫而進行反抗式揭露、畫家之間因嫉妒而暗鬥、小公務員被報紙記者勒索、地方小報為了求生而忍受東京廣告代理商的盤剝、年輕婦女離家出走尋求獨立卻不得不迴歸家庭、丈夫懷疑妻子不忠而尋找確證……可以說是一部呈現了戰敗以來日本近代社會寬廣圖卷的傑作短篇集。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記憶的藝術》,[英] 弗朗西斯·葉芝 著 錢彥 姚了了 譯,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

記憶術是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整理記憶方法的歷史影響了宗教、藝術、文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科學的歷史。本書探索的“記憶的藝術”不僅開啟了觀察西方文化的宏大格局,也界定了悠遠文明的一些重要而基本的源起。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隱居》,[肯尼亞] 恩古吉·瓦·提安哥 著 李坤若楠 酈青 譯,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

《隱居》描繪了一個尚未被“陌生的白人”和他們的宗教破壞的富有魔力的世界。在《鄉村神父》中,造雨人仍在使用根深蒂固的神秘力量,而神父卻無法制造奇蹟結束乾旱;在《暗中相會》中,約翰被夾在道德的枷鎖中進退兩難。現代文明的理念和古老的部落習俗屢屢發生衝突,終釀成悲劇。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 ),肯尼亞小說家,曾用英語寫作,現在只用本土語言吉庫尤語。提安哥出身於利穆魯一農民家庭,1964年畢業於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後入英國利茲大學續修文學。1967年回國,在內羅畢大學任教,改英國文學系為非洲文學和語言系。1977年因抗議當局對英語的強制性教育而被政府逮捕,獲釋後與家人過著流亡的生活,直到2002年才得以安全回國。他的代表作有《孩子,你別哭》《一粒麥種》《大河兩岸》等。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匯校與語言研究》(全二冊), 張美蘭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官話指南》是日本駐清朝公使館“學生譯員”吳啟太、鄭永邦在中國人幫助下,於明治十四年十二月編撰出版的北京官話教材。19世紀末20世紀初,《官話指南》被改編或翻譯,衍生出不同語種的文本。就漢語而言,《官話指南》及其改編本,保留了北京官話、南方官話、方言土語的真實面貌,向學界提供了年代確定、地域特徵對比明顯的珍貴文獻資料。這些為我們研究當時的語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提供了類型學視野下官話與粵語、滬語之間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的素材。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恕》,劉心武 著,東方出版中心

《恕》是劉心武先生在2016年至2017年發表的文字的合集,內容包括散文和小說、《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有關研究文章、訪談錄和演講錄等。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認錯——歌者李驥和他的獨特人生》,李驥 著,東方出版中心

李驥,臺灣知名音樂製作人,“優客李林”組合靈魂人物,代表作品《認錯》《黃絲帶》《少年遊》《捍衛愛情》等。首張專輯《認錯》曾風靡一時,創下了百萬銷量,獲得金曲龍虎榜冠軍。為林志炫、蔡琴、江蕙、張清芳、伍思凱、范曉萱等歌壇巨星寫下動人歌詞。全書共分為四部分:“認錯”“十分之一”“一個人的樣子” “醒覺”,每個部分包含四篇切合主題的心路隨筆。無論是章節還是篇目均以李驥創作的歌曲命名,彰顯了他獨特的人生和歌者身份。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繕寫室》,包慧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本記錄了在包慧怡成長過程中影響甚遠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閱讀筆記,對於莎士比亞、劉易斯 ·卡羅爾、王爾德、“珍珠”詩人、安吉拉·卡特,甚至米開朗琪羅的珍視與讀解,不僅呈現出作為手藝人論手藝的精妙細膩,更表現出以寫作這門手藝為自己在這流離潰散的世界築造真正之家的努力。這本書閱讀的終結,也將帶來另一本以至更多本的開始。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代表作和被代表作》(增訂版),張佳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代表作和被代表作》第一版從名家逸事角度入手講述“作家如何構築自己的筆下世界”和“如何以好作者為窗口通向無數更多的好作者”,增訂版新增了10篇關於閱讀技巧的篇章。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汪曾祺自編文集》,汪曾祺,上海三聯書店

這是一套比較系統、完整、真實的“汪曾祺自編文集”,即由汪曾祺先生自行編定的集子。現有《晚飯花集》《晚翠文談》《蒲橋集》《菰蒲深處》《汪曾祺小品》《邂逅集》等。“汪老去世多年,自編文集舊版市面上早已不見蹤影,一書難求。倒也間或出過幾種新版,但東零西碎,不成氣候。本系列新版均據汪老當年親自編定的版本排印,書名、序跋、篇目、原注,一仍其舊,原汁原味。只對個別明顯的舛誤予以訂正。加印時作者所寫的序跋,均作為附錄。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儒家倫理與中國社會》,曾亦,上海三聯書店

儒家倫理是構築傳統中國社會的基礎,對此關係的瞭解是理解“何為中國”的關鍵。本書為備受復旦、同濟學生歡迎的老師曾亦教授的經典儒學公開課。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東京百年史》,[美] 愛德華·賽登施蒂克 著,謝思遠 劉娜 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不管哪種語言裡,都很難找到一本書像日本研究專家、翻譯家愛德華·賽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對東京歷史的經典敘述那樣,不僅充滿了一個城市及其國民的精神,而且滲透著作者的智慧。在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憑藉其對日本文化的淵博知識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勝的獨特視角追溯了東京是如何從幕府將軍的古老都市,歷經明治、大正時代的滄桑鉅變,轉變為現代化大都市的。在帶領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地穿梭於百年東京的街頭巷尾,感受它的各個街區如銀座、日本橋等地興衰沉浮的同時,通過各種令人驚歎的細節、詳實的史料以及對日本文化的敏銳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為何能在積極吸收西方文化,成為世界強國之後,仍能將古老的傳統文化延續至今的奧秘。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这些新书可先睹为快

《毛線君的理想國》,曹璇 李楊洋 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他是一個與世界相愛的小朋友,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又或者是,他從任何地方而來,再到任何地方去。他經歷著世間的沉浮,一個人走過崇山峻嶺,山川湖海,鄉間殘垣,紛擾都市。心裡揣著疑問,也懷抱著夢想。他就是毛線君。這裡記錄的,是毛線君這個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又與眾不同的小朋友;這裡記錄了他的誕生、消逝與思考;記錄了他眼中理想又雋永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