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台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 (陳琛 張新笛) 8月17日,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臺特瑪湖特大橋是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建設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全長24.5公里,大橋共有751孔,需架設1502片T梁,是格庫鐵路最長大橋,也是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工程於4月20日開始鋪軌,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施工人員歷時120個晝夜的艱難奮戰實現了大橋合龍貫通,為實現2020年格庫鐵路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

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格庫鐵路PJS鋪架隊隊長程軍玉介紹,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建設時需要跨越臺特瑪湖,面臨沙漠、沼澤溼地等複雜環境,施工難度極大。項目部多措並舉,採取由兩邊向中間同時架設方案,創新工藝工法,研發出龍門吊底盤新工法,開展勞動競賽,發揮黨員示範作用,克服沙塵暴、高溫等困難,縮短工期近60天:“針對格庫鐵路特大橋24.5公里也是首次架設這麼長的橋,公司專門定做了龍門架專用底座,這是全國首套,這塊還是比較成功的,臺特瑪湖特大橋751孔,佔格庫鐵路新疆段的三分之一,新引進工裝在中鐵系統也是第一次引進,大大縮短了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我們採有三班作業制,每班27人,單日作業7孔,單班最高紀錄4孔,這座橋已按時按量的完成鋪架施工。”

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臺特瑪湖生態十分脆弱,曾因上游大量取水用於灌溉農田,造成了湖面的乾涸斷流。儘管近十年來的生態補水讓臺特瑪湖重新恢復了生機,但植被不足的臺特瑪湖抵禦風沙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假如以路基的形式建造路段,很可能對風沙形成阻擋堆積,導致湖區一分為二,對臺特瑪湖生態再次造成破壞。格庫鐵路指揮部在建設初期,就將方案几經修改,最終決定以造價更高的橋樑建築結構進行建設,便形成了全長24.558公里的新疆第一長橋,這樣一來,風沙得以順利通過,避免了新的生態破壞。這座橋在架設過程中,項目部堅持保護生態、綠色施工理念,將現場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全部回收,統一處理,保護生態壞境。

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鋪架施工標項目黨工委副書記王偉說:“8月17號,新疆最長鐵路橋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合龍實現架通目標,臺特瑪湖特大橋是整個格庫鐵路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也是新疆鐵路建設史上最長的鐵路橋,這座橋架通以後,為我們後續的鋪架施工打通了運輸通道,為我們年內完成鋪軌510公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對2020年整個格庫鐵路新疆段的貫通起到決定性作用,意義重大。”

新疆跨度最長的鐵路橋—格庫鐵路臺特瑪湖特大橋順利貫通

據瞭解,格庫鐵路是由青海省格爾木市到新疆庫爾勒的鐵路,東起青海省格爾木市,沿崑崙山北、柴達木盆地南緣西行,經烏圖美仁、花土溝,穿越阿爾金山後,經米蘭、若羌、鐵幹裡克、尉犁,西抵新疆南疆重鎮庫爾勒市,全長1240公里,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承擔格庫鐵路新疆段717公里的鋪軌架橋任務。格庫鐵路建成後,將成為蘭新鐵路和哈額鐵路之後的新疆第三條出疆鐵路,同時格爾木到庫爾勒由原先乘坐汽車班車的26個小時縮短至12個小時左右,它的建成對完善我國鐵路網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還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內陸與中亞、地中海等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對促進西部開發及新疆與內地溝通交流,構建出疆通道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