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 機器人樂隊吸睛

百餘廠家科研機構齊聚亦莊,亮相的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填補上頸椎機器人手術國際空白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机器人乐队吸睛

昨日,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的仿生狐蝠。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机器人乐队吸睛

現場的機器人樂隊表演吸引市民駐足拍照。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机器人乐队吸睛

現場,姚明高仿真投籃機器人和小朋友比手。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机器人乐队吸睛

現場展示的醫療養老機器人,可以分發藥品和送藥。

國際上領先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僅重580克的超輕型飛行器“仿生狐蝠”,可以分發藥品的醫療養老機器人……昨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大會彙集了21家國際機器人組織、160多家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300多位業內專家、16個國家4萬多名參賽選手。

現場

仿生狐蝠飛行 機器人樂隊演奏

從大會主入口進入會場,左手邊是一隻龐大的機械臂群組。比起車間內在流水線兩旁各司其職的機械臂,這裡的機械臂似乎有些“個性”:兩到三個機械臂之間環抱一把樂器,遠遠望去,組成了一個機械臂樂隊。

上午9點半,樂隊開始了演奏。明黃色的機械臂根據編好的程序完成了一首交響樂。樂隊的貝斯手由兩隻機械臂擔任,它們分工協作,一隻負責撥絃,另一隻則按住琴絃,改變音調。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樂隊演奏用的機械臂是格力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作為工業機器人的一種,它們可以被廣泛應用於焊接、搬運、包裝等領域。“機器人支持高級編程,具有較高的重複定位精度和軌跡跟蹤精度。”該工作人員稱,為貼近觀眾生活,他們決定用編程技術連接工業機器人和音樂樂隊,在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中,為觀眾帶來一首不一樣的交響曲。

上午11點,一隻灰黑色的“狐蝠”從所在展臺騰起,抖動著的翅膀輕薄而富有彈性,在展位上空盤旋幾圈後,回到研發者的手中,吸引觀眾駐足圍觀。這是該公司繼“仿生蝴蝶”和“仿生水母”後,研發出的又一仿生機器人——仿生狐蝠。

研發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仿生狐蝠基本還原了蝙蝠的外形,其翅膀完全展開可以達到2.28米。

“仿生狐蝠是機器人技術與仿生學的結晶。”研發人員告訴記者,機器人狐蝠身上裝有運動追蹤的紅外攝像機,它可以通過畫面捕捉,藉助機載電子元件和複雜的行為模式,計算出最佳飛行路線,模擬蝙蝠的飛行效果。在飛行時,飛蝠會自行比較預期路線和實際路線,通過機器學習不斷高效地調整路線。

在機器人大會展出期間,仿生狐蝠將在整點被“喚醒”,每天進行5場飛行展示。

亮點

骨科手術機器人累計輔助手術4100多例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脊柱全節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通用型骨科手術機器人,填補了上頸椎機器人手術的國際空白,螺釘置入精度高達0.8毫米,術中輻射減少70%以上,手術效率提高20%以上。

記者在展區內看到,“天璣”外觀樸素,整體由機械臂主機、光學跟蹤系統、主控臺車構成。光學跟蹤系統是機器人的“眼鏡”,不僅幫助醫生洞察骨骼的每一個深處,還實時監控每一個手術環節;機械臂是機器人的“手”,運動靈活、操作穩定,能達到亞毫米的精度;而主控電腦系統就等於機器人的大腦,將醫生的想法傳達給機械臂主機和光學跟蹤系統。

這一機器人曾參與到了高難度的骨科手術中。2015年,北京積水潭醫院使用天璣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完成了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這也是全球首例上頸椎機器人輔助手術。它為一位患有嚴重寰樞椎先天畸形合併顱底凹陷的43歲男性患者擺脫了病痛,誤差不到1毫米。

目前,天璣已在北京、四川、新疆、廣東等22省份40多家醫院應用,累計輔助開展手術已達4100多例。

而除了能做手術的醫療機器人外,在展會上,養老機器人的出現也頗受參觀者矚目。一個雙臂協作機器人正在用刷子輕輕將桌子上的垃圾掃入垃圾桶內,他的身後,還專門設計了放置清潔工具的平臺。同時,另一臺相同的機器人正在識別藥瓶上的條形碼,為使用者抓取指定的藥物。這種機器人名為P-Care,是我國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綜合服務型機器人。據瞭解,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年人,可提供30餘項生活輔助功能,如移動輔助、衛生保潔、睡眠輔助等。

■ 規劃

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擬達600億

“我們國家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佔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機器人產業也很受重視。”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毛東軍告訴記者,北京正處於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時期。未來,北京將優先發展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支持發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

據介紹,高端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人機協作、物流搬運等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醫療、公共服務、家庭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軍用、空間和消防救援機器人。

計劃分兩階段實現戰略目標。第一階段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億-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第二階段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左右,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作為新興產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面臨一些難題。毛東軍坦言,相比世界一流的產品,我國目前的機器人還多處於“可用但不如別人好用”的狀態,從質量到精度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 鏈接

亦莊機器人和智能製造 企業數量年均增長70%

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永久舉辦地,第三次迎來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北京亦莊,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亦莊機器人產業集群正逐步成型。承辦世界機器人大會前,這裡有35家機器人和智能製造企業;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落戶的第3個年頭,這個數字達到了153家,企業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1/20,年均增長率近70%。建成了以亦創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和大族企業灣為核心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2017年,北京亦莊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實現產值328億元,約佔區域總產值的9.7%。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繩立成介紹,亦莊力爭到2020年,機器人和智能製造企業達到300家以上,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產值佔亦莊產業產值的12%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