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拼多多這次真遇上大麻煩了!

你能想象上市當天“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的年輕CEO黃崢,在不到一週時間內於7月31日又秒變“中年條紋大叔”灰頭土臉地向3億用戶道歉嗎?真正的麻煩卻在後面。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美東時間8月1日,在國內已經焦慮到不行的拼多多又受到“暴擊”。美國六家律所(分別是Rosen Law Firm、Pomerantz、Law Offices of Howard G.Smith、The Schall Law Firm、Bronstein、Grossman)宣佈,他們將代表投資者們展開對拼多多的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者們因此蒙受的損失。

不只是拼多多,阿里巴巴和聚美優品等公司曾被美國這些集體訴訟的“專業戶”盯上過。2014年8月開始,僅僅過去4個月的時間,聚美優品股價縮水了近70%。這些“職業打假”事務所還在2015年1月對阿里巴巴發起集體訴訟,這場漫長的訴訟曾導致阿里巴巴市值曾在4個交易日內就蒸發了367億美元。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1

拼多多這個3歲孩子看似一帆風順實則命運多舛。上市首日IPO暴漲40%,又經歷國內媒體對“山寨”、“假貨”的大規模質疑,隨後5個交易日拼多多股價累計下跌約27%,截至7月31日晚,拼多多市值已蒸發近400億元人民幣。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國內的輿論漩渦尚未爬出,又被大洋彼岸的“打假專業律所”盯上。有網友注意到,上述各家美國律所都在官網聲明中附上了鏈接,邀請購買了拼多多股票的投資者們都加入到集體訴訟中來。只用打開網頁填寫相關信息和聯繫方式,就可以作為原告之一參與到對拼多多的訴訟中去。這也讓買了拼多多股票的股民看到了一條“解套”路徑,如果勝訴成功,自然會獲得大筆賠償。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才上市五個交易日,拼多多就遭遇到了集體訴訟,這也是中國概念股首例。究其原因,的確是股價大跌導致美國投資者利益受損,但這也與拼多多存在的假貨和山寨產品問題脫不了干係。自掛牌以來,平臺上的產品廣受詬病,雖然拼多多密集發聲說要“回應一切”,甚至還遭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點名批評。並且相關部門責令其配合調查平臺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的問題。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但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山寨產品在拼多多上有,在淘寶上也有,這其實是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而用黃崢的話來說,那就是拼多多還只是個3歲的孩子,眼前還有很多危險與挑戰。對此,也網友把這兩個回應方法總結了一下……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這一場“輿論漩渦”,使當時剛上市市值逼近300億,一躍成為國內第七大互聯網公司的拼多多,嚐到了在中國商業環境中摸爬滾打的滋味,以及接下來面對美國商業生存法則的審判。

2

8月1日,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上海工商局調查拼多多的同時,美國律所Pomerantz宣稱已代表投資者開始調查拼多多。到8月2日,發起集體訴訟的的律所就擴大到了6家。

其中,Rosen Law Firm被譽為是集體訴訟的“專業戶”,僅僅是在2017年,該公司就接連發起了對中國康迪車業(KNDI)、泓利節能股票 (CETC)、天華陽光新能源(SKYS)、平潭遠洋漁業(PME)、微博(WB)、科興生物(SVA)、中通快遞(ZTO)、獵豹移動(CMCM)等8家中概股公司集體訴訟,追究這幾家公司違反聯邦證券法給投資者所造成的損失。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據瞭解,六家律所分工明確:Rosen Law Firm聲明調查原因是有人指控拼多多向大眾投資者們發佈具有極大誤導性的商業信息;The Schall Law Firm聲明將調查拼多多是否涉嫌未披露相關信息給投資者;Pomerantz LLP將集中調查拼多多及其高管是否涉嫌從事證券欺詐或其他非法經營活動;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和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LLC表示調查焦點將集中在拼多多公司及其員工是否涉嫌違反聯邦證券法。

不過,對於美國的普通起訴,美國法院只進行形式審理,只要在形式上符合美國法律程序的要求,法院就會受理。有位美國律師向相關記者表示,集體訴訟的程序相對複雜,需要滿足原告人數、同類經濟損失、共同訴求等條件,法院才會受理。如果涉及到的原告數量多,社會影響大,受理週期就會很長。就像2015年開始的對阿里巴巴的訴訟案到2018年結束一樣,耗時整整三年。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在美國法院正式受理集體訴訟案件後,就會進入正式審理環節。據瞭解,法院對案件的處理一般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訴訟雙方和解,第二種是法院判決。國內訴訟律師表示像這種類型的案件,不管是和解還是判決,都會涉及到賠償問題,但一般不會導致上市公司退市。有兩種可能退市的情形:一種是訴訟導致特別大規模的賠償,使得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另一種是受訴訟影響,上市公司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公司被迫退市。

另外,據美國必百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皮特·基隆介紹,一般來說有60%案件會在初步階段被法院通過,通常都以庭前和解告終,很少進入法庭審理。但了結一場證券集體訴訟的代價非常昂貴,如在2010年,集體訴訟平均和解費用高達3630萬美元,具體範圍從百萬美元至數億美元不等。

3

既然集體訴訟已經有過先例,那如果真正開始訴訟戰,對拼多多會是一個怎樣的影響?

先把時間指針撥回到2014年12月16日,當年只有31歲就在紐交所掛牌聚美的陳歐和現在的黃崢一樣焦頭爛額。美國Milberg LLP法律事務所宣佈,該事務所正在對聚美優品展開調查,並已代表2014年5月16日到11月19日之間購買了聚美優品股票的投資者向紐約東區的美國地區法庭發起集體訴訟。

訴訟稱,聚美優品公司及部分公司官員違反了相關的美國聯邦證券法案,向公共投資者散佈了虛假和誤導性的聲明及信息(不去售假等),其中包括改變營收模式及其對之前業績構成的風險,和未做到相關承諾等。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2014年8月19日,聚美優品的股價曾經最高達到每股39.45美元,而截至12月17日,其最低價格跌落至每股12.7美元。僅僅四個月的時間,其股價縮水了近70%。因此,國內律師也談到,國內企業赴美上市後一定要撐住股價,撐不住就留下把柄在別人手中。而且對於售假這件事,國際投資者其實並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自己能否得到利益。

2015年1月,Milberg LLP這家“職業打假”事務所宣佈對阿里巴巴涉嫌信息披露不充分展開調查。後參與發起集體訴訟,以涉嫌違反證券法為由將阿里巴巴及其部分高管告上紐約聯邦法院。這場漫長的訴訟導致阿里巴巴市值曾在4個交易日內就蒸發了367億美元。

針對這一事件,高級經濟師張平稱阿里巴巴在美國IPO上市後的確籌集了數額龐大的資金,但淘寶和國家工商總局的口水仗,卻讓美國投資者覺得似乎有受騙的賺疑,所以發動了集體訴訟程序。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除了聚美和阿里,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群毆”的中概股不少,涉及中石油、新東方、分眾傳媒、蘭亭集勢、世紀互聯、安博教育、龍威石油,其中大多數都是集體訴訟。其中,蘭亭集勢是為數不多公開承認存在虛假和誤導聲明,而已賠償和解的公司。

2013年8月美國4家律師事務所發起集體訴訟,指控蘭亭集勢作出了虛假和誤導性聲明。2014年9月,蘭亭集勢宣佈以155萬美元就集體訴訟達成和解。所以,美國的集體訴訟制的確是上市公司違規的“大殺器”。

據諾德保險經紀公司數據統計,國內公司赴美上市集體訴訟索賠的主要原因包括未能披露重大事實或不利事實、財報報告誇大敘述以及擁有明顯的內控缺陷等。並且部分集體訴訟在起訴公司的同時,也會起訴董監高。由於在訴訟的過程源源不斷會產生律師費、案件正常產生的行政費用,在國內還會涉及到公估、認證、公共關係僱傭費,若高管和公司的簽訂的僱傭協議內容,沒有明確此種情況下的責任,很有可能訴訟期間產生的鉅額成本,甚至包括罰款和罰金,都可能加諸到董監事身上,牽涉起個人財產。

4

其實,拼多多遭遇的集體訴訟與阿里巴巴多少有一些相似之處。以最突出的知識產權問題為例,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佈的消息,將重點打擊包括“傍名牌”在內的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其他商標侵權、相關虛假宣傳和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

雖然拼多多也聲稱創業第一天就開始投身打假,已下架1070萬件問題商品,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125倍。但是相對於龐大商品總量,這些努力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與此同時,另一種“陰謀論”也在中美資本圈被瘋傳。圈內人士剖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讓一家售假公司在美國上市,再通過薩班斯法案(致力於保護投資者利益)勒令此公司自己掏錢證明自己大範圍售假,來證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薄弱。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與我國相比,美國的知識產權立法更為嚴苛、保護範圍也更廣泛。隨著拼多多在美業務的開展,其知識產權法律風險也在逐步增長。為了降低風險,拼多多需要持續增加知識產權審查力度。總之,無論這次訴訟的結局如何,拼多多都將交付一筆昂貴的“學費”。

下一次黃崢面對投資人和3億用戶回應這場美國六家律所集體訴訟時,穿衣風格又會是什麼樣的?

拼多多麻煩了!美國這6家律所曾讓阿里低頭聚美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