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輿情周評」*ST康達股東爭權 中弘股份造假被查

「A股輿情周評」*ST康達股東爭權 中弘股份造假被查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8日電 根據*ST康達8月13日披露,公司董事長羅愛華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採取刑事拘留,第二大股東京基集團的常務副總裁接任董事長職位。中弘股份因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成為年內A股市場第三隻“仙股”。本週,中新經緯研究院特別邀請申萬宏源上海分公司私募服務中心投資總監曹小草對本週上市公司熱點輿情進行點評。

 【*ST康達董事長被拘】根據*ST康達8月13日披露,公司董事長羅愛華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採取刑事拘留。公司於當天緊急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決議免去其公司董事長、戰略委員會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總裁職務,並選舉熊偉為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據媒體報道,羅愛華和熊偉分別代表公司第一大股東華超投資方,和第二大股東京基集團方,而雙方關於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已達5年之久,今年更是因在審計機構的選聘上無法達成一致,使得*ST康達2017年年報終未出爐,而被“披星戴月”。

專家點評:這次的*ST康達事件,就是兩大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爭奪的產物。本就業績平平、長期帶帽的*ST康達更是因為雙方在審計機構的選聘上無法達成一致而披星戴帽,面臨退市風險。此次代表公司第一大股東方的羅愛華被刑拘,財務總監被免,似乎第二大股東京基集團要大獲全勝。且不論最終誰能獲勝,儘早結束股權爭奪對公司的生產經營肯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上市公司股東之間的明爭暗鬥,會給上市公司的經營帶來很多不確定性。類似事件還有新華百貨前兩大股東為爭奪控股權進行的爭鬥,雙方施以各種手段,不僅限於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股份,還包括否定、抵制彼此的提案、決策,以致於其股權爭奪戰最終升級為訴訟戰,嚴重影響了公司正常的發展經營和中小股東的利益。

【金龍機電大股東超99%持股被凍結】8月13日,金龍機電發佈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金龍集團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公告顯示,此次被凍結的股份數量是4000.77萬股,佔金龍集團所持股份比例為19.77%,佔金龍機電總股本的4.98%。而截至13日,金龍集團持有的金龍機電股份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數量,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9.98%。據瞭解,僅今年8月以來,金龍機電已經多次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份被凍結。至此,金龍集團所持的未被凍結的金龍機電股份已經所剩無幾。

專家點評:金龍機電在2015年以前的經營業績一直保持穩健增長,股價也節節走高。但是公司財報自2015年後的表現出現大滑坡,2016年淨利潤減半,2017年陷入虧損,到2018年公司的大股東已經瀕臨破產。事實上,公司所處行業是出口導向型,2015年後人民幣兌美元在大趨勢上持續貶值的情況,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應該是利好才對,但公司的業績不增反降,乃至面臨退市風險,可能與大股東對公司的經營不善高度相關。公司在業績滑坡期試圖通過“買公司”實現外延式擴張而提升業績,但這種做法給公司帶來了過多的負債,在去槓桿化的大背景下,這顯然是一條不歸路。不出兩年,公司控股股東就因為負債過多無法清償而被凍結資產,金龍機電的未來也是陰雲密佈。

 【中弘股份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8月15日,中弘股份公告顯示,公司14日收到《調查通知書》,因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公司被立案調查。8月16日,其股價收報0.86元,跌幅8.51%,創公司股價的歷史新低,成為年內A股市場第三隻“仙股”。此外,中弘股份還面臨著債務危機。根據公司此前公告,截至8月8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50.33億元。截至8月7日,中弘股份控股股東中弘卓業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和司法輪候凍結。

專家點評:中弘股份無疑是本週的明星,它是剔除ST股和退市股外,A股市場的首隻仙股。從公司已經公佈的業績和財務情況看,其1元以上的股價顯然是過度高估了,目前跌破1元也是其價值合理迴歸的必然產物。之前該股股價在大幅下行至1元附近後,似乎有股神秘的力量一直支撐其在1元上方,彼時人們很難相信A股還會出現低於面值的股票。因此,即便市場大幅下跌,中弘股份的1元支撐位也難以撼動。此次,中弘股份因為涉嫌財報虛假記載被立案調查,終於成為壓倒其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1元的心理支撐關口被跌破後,股價連續大幅下行,一口氣跌破8毛。縱觀A股市場,在所謂A股港股化的大背景下,未來仙股數量應該還會持續增加。

【誠邁科技上市19月遇大股東清倉減持】誠邁科技8月15日公告顯示,股東Scentshill Capital I和Scentshill Capital II計劃在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減持所持全部股份。公告顯示,Scentshill Capital I和Scentshill Capital II目前分別持有佔誠邁科技16.41%和1.34%的股份,分別為1313.13萬股和107.39萬股。據誠邁科技工作人員介紹,減持安排是股東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做出的決定,且在年初他們就曾披露要全部減持,但沒有減持完,所以現在繼續發佈此公告。

專家點評:誠邁科技此前因沾邊芯片概念,一度遭到爆炒,但概念終歸是概念,沒有實質性業績支撐,人氣退潮後,股價就迅速向合理價值迴歸。雖然誠邁科技如今已回到3月底啟動時的原點,但是估值仍然不低,公司預告的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8成左右。小非股東也是看到這點,不斷拋出減持計劃。7月份,寧波瑞峰就已經拋出了清倉減持計劃,而在本週,IDG資本也計劃通過兩家小非清倉減持該公司股份。小非們在股份解禁後不久就試圖清倉式減持,無非有這幾種原因,一是對公司的未來極不看好,二是認為當前股價過度高估,三是股東短期內有強烈的資金需求。寧波瑞峰的減持原因尚不得而知,而IDG資本作為國際知名的風投,應該並非因為資金需求,誠邁科技的經營每況愈下,且當前股價過度高估應該是其清倉式減持的主因。

【春興精工又一董事被禁入證券市場】8月17日,春興精工公佈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繼董事長孫潔曉後,時任董事鄭某某被禁入證券市場5年。今年1月,孫因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因為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內幕交易,孫被處以25萬元罰款,同時禁入證券市場10年。此外,孫潔曉曾在春興精工重大資產重組之前,通過個人和信託賬戶大量購入公司股票,然而,重組遭遇終止,孫控制的賬戶虧損額達2496.6萬元。

專家點評:在證監會嚴監管的當下,竟然還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相繼因為內幕交易被處罰金和市場禁入,而且“出事”的人中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董事長,當然,最令人驚訝的還是這次內幕交易竟事出本公司的資產重組,最終重組失敗,自己被罰款不說,且鉅虧近2500萬。可以說,孫董事長的這波操作實在是太掉價了,不但結局悽慘,其自身也嚴重觸犯了法律的底線。從本週又有董事被禁入證券市場來看,參與內幕交易的人不會只是一個兩個,內幕交易案件也並非一起兩起。從已知事實看,孫在2016年和2017年曾兩度參與內幕交易,屬於慣犯,理應受到嚴厲打擊,還資本市場一片潔淨的天空,進而真正做到讓市場行穩致遠。(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