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工作習慣,你都掌握了嗎?

職場是個24小時高速運轉的大型精密儀器,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像是齒輪,上班下班,在固定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凡齒輪生鏽或是變澀,都會影響齒輪自身的運轉,進而影響到整個儀器。這時候就要給齒輪上油。

好的工作習慣之於我們,就像潤滑油之於齒輪。一旦掌握了好的工作習慣,就能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好的工作習慣往往注重細節,並且離不開長期堅持。畢竟,大家普遍認為21天以上的堅持才能由量的改變達到質的飛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那不叫養成習慣,只是心血來潮而已,騙得過別人,騙不了自己。

1

-避免拖延症-

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工作習慣,你都掌握了嗎?

人有多大膽,工作拖多晚。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擅長把事情無限拖延,直到最後時刻大喊著,我真的要開始工作了。然後極其慌亂,將任務壓縮到極短的時間裡,再匆匆上交。每一次拖延到DDL最後一秒,都像是在玩拆彈,驚險刺激。

但是拖延有風險。在工作的前期,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匆忙上手的工作大多數只是應付之作,即使能夠矇混過關,也達不到能提升自我水平的效果。在工作截止之前,如果沒有把握好,甚至還會錯過DDL。

因此職場人要養成的第一個工作習慣就是:把事情儘早做完,避免拖延症。

想一想因為完成工作以後的踏實輕鬆、避免匆忙趕進度的狼狽、以及更多充分的準備時間、能夠帶來的更高績效,就自然而然地能擺脫拖延怪圈。

所以請提高自控能力,在完成工作之前,一切好玩的東西丟的遠遠的,整理心情,坐在整理乾淨的桌子前面,靜下心來工作。

2

-善於做記錄-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工作習慣,你都掌握了嗎?

工作中的好想法和靈感是轉瞬即逝的,錯誤和漏洞這種細節性小問題也總在發生。僅僅用腦袋記憶是無法完全記住並搞清條理的。

優秀的職場人應該拒絕手懶,在問題和靈感發生的短時間內記錄下來——紙筆記錄或者手機記錄都OK。同時也要避免記錄以後就再也不看的情況,最好記在容易翻看的地方。有一個竅門就是將自己的微信對話框置頂作為備忘錄,這樣即使在聊天刷朋友圈的過程中,也能一眼掃到。

3

-未雨綢繆-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工作習慣,你都掌握了嗎?

我們在職場工作中,都會接觸到策劃書。而幾乎每一份策劃書末尾,都有“應急預案”一項,以便在突發狀況發生時快速應對處理,不耽誤項目進度。

同樣,在工作中我們也應該拒絕頭腦懶惰,多想一想PLAN B甚至PLAN C。這不僅能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間接強迫我們更主動地瞭解工作,比別人下更多功夫,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請教前輩-

不要羞於向前輩請教。全靠自己走的路,很可能是沒有經過優化的彎路和雷區。聰明的職場人永遠會多詢問多瞭解,甚至在入職和接觸任務之前就找到了捷徑和方法,也摸清了雷區。通過詢問不同的前輩,總結他們工作這幾年積累下的各方面經驗智慧,抵得過自己長時間的盲目努力。

5

-邏輯樹解決繁雜問題-

邏輯樹的好處在於提供清晰的思維和操作路徑。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案以及時間線都可以用邏輯樹明確呈現。這樣的操作方法,可以將一個大問題拆分成許多小問題,再剝離出核心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許多職場人工作時不知從哪裡下手,被大問題嚇倒的情況。

最常見的PPT就可畫出邏輯樹。如果想要更有條理一些,也可以藉助思維導圖。經過小言的實際操作,比較推薦的APP 有X mind和MindMaster。

6

-另類番茄工作法-

嚴格的番茄工作法是指,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置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準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至番茄時鐘響起,然後短暫休息5分鐘。每4個番茄時段就多休息一會。

番茄工作法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集中力,在高度集中的狀態裡完全投入,忘記干擾和時間流逝。而短暫休息的用處,是讓我們從過於深究的狀態中暫離出來,對任務全局重新把握調整。

另類的番茄工作法,則更加靈活,每個人可以視自身情況和工作的性質與時間,對番茄時鐘進行調整。通過預估任務時間,從而設置多個靈活的番茄時鐘,在休息期間進行小結或休息,直至完成任務。

更多優秀的工作習慣,等你們來共享!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