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眼下,房企的日子不太好過。之前大家還寄希望於下半年好過一點,現在看來是想多了。

隨著“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提出,“好日子到頭”的悲觀氣氛開始瀰漫。那些原本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的也開始有點放棄了!

正所謂城門失火,一些高負債的房企在此之前就被傳大規模裁員……這會,更多的地產人開始人人自危。

此前說過,《地產行情越不好,房企越是要搶人才!恆大、中梁就是這樣逆襲的》。一些有實力和遠見的房企也還在招人。可是,明源君接觸到的房企HR和獵頭都吐槽人才難招…

一面是大量的地產人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面臨著失業/轉型;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房企抱怨招不到人才,到底是誰出了問題?

1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

房企抱怨找不到人才

前段時間,一些房企傳出裁員的消息,立刻引發業內高度關注,各種傳聞四起。因為其中不乏星光閃閃的房企。

當然,最後其中一些房企出來闢謠了,說“我們現在還在快速發展呢,哪會裁員,我們只是在優化人才梯隊”。

很多人不信,覺得這個說辭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而已。可是,明源君是信的。其實房地產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離職率極高的行業(位列前三),不裁員也有人離職,而且是時時刻刻的事。

前不久,一知名房企人力總就告訴地金網小編,他們一直在大力招人,因為來的人多,走的人也多,招兩千個人進來,大半年時間,走了差不多一半。有的是自己走的,有的是不合適公司讓其捲鋪蓋走人的。

即便在行情最火爆的時候,裁人也是家常便飯。如今,之所以引人關注,一是日子確實沒以前好過了,裁員——特別是標杆房企裁員,就成了很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事件。業內人士一是擔心行業不行,二是怕很快就輪到自己頭上。行業外的人則大都抱著“終於撐不住了吧”的心態,看熱鬧不嫌事大。

當時,地金網小編立馬聯繫了諸多獵頭和百強房企的HR。得到的答案比較類似:確實有一些公司因為資金鍊吃緊,開始收縮戰線並裁員。除了直接開掉,還有通過調崗、扣發獎金等各種方式,變相裁員的。但排名靠前的房企,多半還在招人,並且比較緊迫。因為市場上行的時候,挖人其實是很難的,而且要出價很高才行。而市場轉淡,找工作的人多,好崗位卻相對稀缺,是吸納人才的好機會。然而,即便是這樣,獵頭和房企HR一個個都在感慨人才太難招。

與此同時,更多的地產人嚮明源君吐槽,要麼繼續呆在現在的公司沒發展,想跳槽又沒個好去處;要麼覺得公司競爭力不行,自己即將失業,想去知名企業競爭力有不夠,不知道怎麼辦,感到很迷茫。

2

都要年輕、高學歷、能吃苦的

這樣的人才真心不好找

很多地產人覺得,自己因為在比較基層的崗位,所以選擇不多。其實並非如此,高層同樣如此。這與房企越來越挑剔緊密相關。下面,地金網小編著重來剖析幾個矛盾點:

首先是年紀的問題。

前些天地金網小編一師兄傳了一份簡歷過來,希望幫他留意一下。這師兄的履歷其實還不錯。211大學建築系畢業之後到深圳,從基層一路幹到副總。前些年,他回到了內地一個城市發展。可能是覺得不適應,最近又想回深圳。

可是,地金網小編看了他的年齡(55歲)之後,感覺很懸。40歲的銀行副行長都感慨“想要換份新工作,比大學生還難”,何況不時傳出“清洗老員工”的地產行業。

根據地金網小編的觀察統計以及與諸多獵頭確認發現,當前,大部分地產人找不到好的機會,少部分人是大家爭奪的對象。小部分是哪些學歷本科以上,每段經歷完整,而且跳槽不太頻繁的地產人;大部分則是學歷偏低,特別是年紀偏大。

就連地金網小編接觸到的很多獵頭和房企HR也時常感慨——一條年紀的紅線,就可以打敗一大群人。地金網小編將那位師兄的簡歷傳給幾家正在急招人的房企,得到的答覆都是,其他都不錯就是年紀太大!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是的,房地產行業市場化二十多年了,先前的一批地產人都老了。可是,眾多房企衝規模(或者說求生存)的慾望還是很強烈啊。

電影《赤壁》中,曹操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慾望使人年輕。求生存、渴望成功的慾望,會刺激一個人奮勇拼搏,心態變得年輕,可是自然的規律還是沒辦法抗衡。某房企老闆為了讓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每天吃人參,但其還是不可避免的一天天老去。要實現目標,還得靠年輕人!

行業從業人員年輕化,使得老員工覺得很不公平——我把青春都給了你,你就這麼對我。其實房企也有自己的委屈。無論是為了衝規模還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高週轉都是化解房企風險的重要手段。高週轉模式下,工作壓力空前,熬夜是家常便飯,前段時間甚至還有房企建議員工上7天班,規定午飯半小時內要解決。別的且不說,年紀大的,吃飯都沒小年輕快,所以年紀一大就很不受待見!

年輕的人才當然有,但人才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過去幾年,行情大好,是豬都能飛起來。崛起了一大批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但其實是速成品。能在行情不那麼好的時候依然很厲害的,並且還是年輕人的,並不容易找。

其次是學歷的問題。

就地金網小編了解到的,現如今,稍微還排得上號的房企,招聘時,基本都會要求應聘者要達到本科以上學歷。百強房企中的大部分,在引進人才時,會將211、985院校畢業作為基本條件。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很多人對此很不爽——現在遍地都是本科生,重點大學畢業有什麼了不起的,高分低能的人我見得多了!當樣本數量少的時候,高分低能的人確實“挺多”。可是,但樣本足夠大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要知道,即便高考擴招(99年開始)已經持續了那麼多年,現在全國本科率也僅有4%!211、985更少。

地產行業說到底也是一座圍城,雖然不少裡面的人想出來,但更多外面的人想進去。僧多肉少,總要有一個遴選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要非常客觀的才行。學歷無疑就是這麼一個標準。

剛畢業的大學生,無論畢業於哪所名牌大學,當然沒有工作了幾年的老員工那麼有經驗。不過,現如今,稍微上了規模的房企,基本上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產品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和人力資源標準化。

即便是不斷創新的H企,對產品設計也有嚴格的規定:要求項目90%採用標準化產品,10%自行創新。而其運營管理和物業服務的標準化比產品標準化還要明顯,可以快速被複制。

如此,在項目開發實踐中,以產品標準化為藍本,配置標準的團隊,再輔以精細化的流程體系作為保障,就能實現在不同城市的連鎖、複製開發,實現企業“高效運營+利潤倍增”的目標。

這麼一來,新手可以按部就班的很快上手,經驗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何況,針對各個不同性質的板塊,在211、985院校畢業的基礎上,房企對人才還有更具體嚴格的要求。不同的條件就像織造篩子的網線,一條一條把篩子口徑縮得極小,最後剩下來的已經不多,你想挖的人別人也想挖,自然不好找。

最後是吃苦的問題。

年輕有吃苦的基礎,但並不見得能吃苦。為此,很多房企還特別青睞那些知名高校畢業,但家裡不富有——或者說比較窮,但十分渴望成功、賺錢的年輕人。因為他們不像富二代一樣可以啃老,想要在大城市活下去,就必須拼命工作。

這並非我國房企的首創。

傳奇的3G資本,創業初期雷曼就確定了招人的核心標準PSD(Poor,Smart和Desire),即出身貧窮、非常聰明、有強烈的致富慾望的人,在過去20餘年招聘管理培訓生的歷史中,3G格外青睞PSD,在入職之後不講究入職時間、學歷,背景等,完全憑能力和貢獻定績效就可以成為該公司的股東。

可是,如今同時具備高學歷還很窮的人也並不好找。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就在多個場合表示,90後是標準的“富二代”,都是獨生子女,他的父母又是非常有錢的一代,他在家裡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出身。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由於勞動者的時間有限,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一般是向後彎曲的。雖然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不一定如此,因為在較高的工資水平上,現有的工人也許提供較少的勞動,但高工資也可能會吸引新的工人進來,因而總的市場勞動供給曲線還是隨工資的上升而增加,從而市場勞動供給曲線仍然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可是,如果當工資增長,其工作對勞動者的資質有更高要求,能勝任者勢必減少,那整個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還是先後彎曲的。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對一些不缺房也不太缺錢的年輕人來說,工作就是找個事情消磨時間。

所以最近網上才會流行一句話:千萬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哪怕是在入職的第一天……其實,不止是年輕人,有幾套房的中年人你罵試試看。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除了以上因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性別歧視!這其實不止房地產行業,其他大多數行業也如此——相比女性,更傾向男性。

又要年輕,又要高學歷,還要比較窮能吃苦耐勞的,符合條件的人少,爭奪的房企還多,自然就造成了很多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而房企卻抱怨招人才難了!

3

拼不了體力就要拼認知

公司善待老員工

也能激發新員工的鬥志

中國房地產集中度早已超過美國,而且還在提升。再過幾年,前10強的市佔率會達到50%以上。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公司來說,都要足夠優秀才能留下來。

面對挑戰,對個人來說,要麼換崗位、換公司,要麼換行業。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會是前者。這個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比如,整個房地產行業,男性的比例很高,重男輕女比較嚴重。女性想獲得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最好選擇去老闆是女性,或者有不少女性高管的房企,這樣的公司對女性稍微會好一點。至於要體現“國家風範”的國企,那更不用說。

之後是崗位的選擇。很多人像大學報考專業一樣,喜歡追熱門的崗位。殊不知,現在熱門的過幾年可能就冷了。

比如,過去幾年,地產投資崗十分火爆。不少人問明源君,怎麼才能轉到投資崗去。有些人千方百計,委曲求全,好不容易擠進了知名公司的投資崗,結果剛去上班還沒幾天,就碰到了公司裁員,糟心。

現實中,很多人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揍。風光無限的投資崗也很苦逼,比如投資崗裡面的拓展模塊,要經常出差、社交,社交就免不了喝酒。

某投資總私下跟我說,他們公司以一二級聯動為主,雖說現在也很公開透明瞭,但喝酒還是免不了了,一個月吐幾次,還有被送進醫院的經歷……這顯然不太適合女性,也不適合酒量不行的男性。

女性適合幹投資崗裡做後臺報告撰寫和分析的測算模塊的工作,但這不容易晉升。還沒有財務、人力、設計、營銷容易得到鍛鍊和晉升。

至於對年輕人忿忿不平的老員工,需要認清:我到底能幹什麼?

人類有兩種能力:身體能力和認知能力。尤瓦爾·赫拉利在其新書《今日簡史》裡寫到——

過去,機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體能力方面得以與人類競爭,而人類則在認知能力方面享有巨大的優勢。然而,隨著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認知技能上超越人類。科技革命可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並創造出一個人數眾多的新無用階級。

如果年輕人只能在身體能力是與你PK,那年紀大也還有機會。

可是,過去的成功更多來自於行情。劉愛明就說,住宅到今天依然是供不應求。我做了這麼多年,如果客觀一點的評價,很多成功基本跟個人的努力沒多大關係,是供不應求帶來的,怎麼做怎麼有。給大家造成的成功感或者優越感,甚至是一種幻覺。其在萬科時跟一些手下說,“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感謝這個行業,你現在是做總經理的,換一個行業,可能一個部門經理都不一定幹得好”。

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寫照。有些人走出去了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大。如果你換個行業也能幹得好,根本無需擔心。如果認知和體力都不行,那得向真正有技術的電工、水工、泥工好好學習學習。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對房企來說,傾向於家庭負擔小、有野心、想賺錢的年輕男性,從公司利益的角度考慮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競爭激烈,開公司不是做慈善,別人在拼命,你不拼命明天可能就被別人要了命。

很多房企曾經也有過理想,但最終選擇了向現實屈服。但做企業不能只是為了賺錢,還要在賺錢的過程中,輸出正能量。

對產品有追求的房企,不會行情不好就裁研發、設計。短期看似乎省了錢,但長期來看卻砸了自家的招牌。畢竟,規模出了量,還要有質的支撐。

不少老員工還是有自身的獨特價值。雖然現在房地產的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有經驗的行家裡手的。現實中,很多即便推動員工年輕化十分激進的房企也會採取新老搭配模式。畢竟一個老員工很少的房企,也很難讓新員工有歸屬感,併為了公司的業績拼盡全力…《本文來源於:明源地產研究院》

地產人找不到好工作,求賢若渴的房企卻又招不到人!問題出自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