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8月3日,深圳(樓盤)市政府通過深圳政府在線正式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備受關注的深圳房改新政大錘正式落下。

未來,深圳商品住房比例將僅佔40%,保障和人才住房將覆蓋絕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確保戶籍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應保盡保。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來看四大核心要義:

  • 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只有40%,保障和人才住房將覆蓋絕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
  • 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到2035年,深圳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
  • 明確八大供應主體。
  • 確立貨幣補貼政策,包括面向符合條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對象發放住房租賃補貼;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人才安居補貼;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實施購房貸款貼息等方式。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三大類四種住房滿足各類群體需求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新時代,深圳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將住房分為三大類:

深圳新公佈的房改方案,到2035年,深圳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對於深圳是新的,對於中國房地產也是新的!

重點一:

完善住房規劃和用地供應機制

意見明確,堅持住房供應與需求總量相適應、居住用地面積和比例與住房建設規模相適應、產業發展與住房佈局相適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與住房建設供應相適應,分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實施,並根據住房需求變化,對規劃進行綜合評估、滾動調整、及時優化。

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制,適當提高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總量中的比例和開發強度,明確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的用地指標和空間佈局,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優先安排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高檔商品住房用地。

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

實行軌道交通車輛段上蓋及其站點一定範圍內的居住用地用途控制,主要用於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重點二:

新增各類住房共170萬套

170萬不是重點,重點是這170萬的供應分類表

  • 商品房總量已經下降至50%以上,可以說這套玩法中,商品房不是主角,同時也可以說開發商也不是主角。
  • 主角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民生住房體系,這套體系在新加坡叫做組屋,在深圳叫做政策性支持住房,這類房屋會在居住中佔最大比例。
  • 兩個體系,民生福利性質越大的住房,戶型面積越小,新加坡組屋是這樣,深圳的政策支持住房也是這樣。
  • 民生住房體系都有保護戶籍人口的條款,在新加坡只有公民才能購買新的組屋,綠卡人士只能買二手組屋。對於深圳,只有戶籍人士可以買安居型商品房,而非戶籍人士只能租房(低端)或申請人才住房(中高端)。
  • 保證一定小規模數量的商品房供應,既穩住了房價,也為高端需求提供了出口。同時,較低的供應量保證商品房的稀缺而不至於價格大規模下落。

重點三:

確立貨幣補貼政策、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面向符合條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對象發放住房租賃補貼。

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人才安居補貼。

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實施購房貸款貼息。

探索採用住房租賃券的形式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和人才安居補貼。

住房租賃補貼、人才安居補貼等貨幣補貼納入市、區財政預算。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府財政狀況以及居民住房消費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貨幣補貼的發放標準和發放規模,並實行動態調整。

深化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市民租購住房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支持金融機構創新住房金融產品和服務。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深圳的房改之路,中國房產的縮影

其實這是深圳的第三次房改,深圳,成為全國新一輪房改的急先鋒。

1989年,深圳進行了第一次房改,當年頒佈《居屋發展綱要》,目標是,未來商品房佔30%,福利房和微利房佔70%,走的是典型的新加坡模式之路。

1993年,第一階段目標部分實現,深圳宣佈基本解決戶籍人口住房問題,深圳住宅產業局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勵。現在回想上世紀80和90年代深圳的公平和活力,仍然讓人心情激動。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可是,中國住宅很快集體轉向,走向商業化,土地成為第一輪國企改革後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撐。從1997年開始,深圳住宅產業局開始被邊緣化,深圳市區一塊30萬平米的住宅用地,住宅產業局只拿到7萬平米,剩下的23萬平米都給了開發商。2003年,住宅局被正式撤銷,深圳房地產從新加坡模式轉向香港模式。這是深圳的第二次房改。

這是一次絕對錯誤的選擇,香港房地產模式是培育權貴和寡頭的溫床,土地市場尾大不掉,成為經濟的腹心之疾。

1998年,也是中國商業房地產的元年,至此,全國走向賣地、賣房之路,深圳的轉型只不過是全國房改的縮影,一直到現在,我們不得不再次艱難房改。

2017到2018年,原有的商業房地產之路走到盡頭,最重要的標誌是,中美貿易戰打響,房地產泡沫到實體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成為山巔上搖搖欲墜的堰塞湖。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2018年8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深府規〔2018〕13號),這意味著,深圳第三次房改的靴子正式落地,也意味著,全國第二次房改開了先河。

根據新版深圳“房改”方案,將來深圳商品住房比例僅佔40%,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只有40%,保障和人才住房將覆蓋絕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確保戶籍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應保盡保。

跟1989年第一次房改的版本相比,商品住宅目標有變,大致是從30%上升到了40%。深圳再次轉向,又從香港模式回到了新加坡模式,我們轉了兩個大彎。

等第三次房改結束,北上廣深等存量房主導的發達城市,局面會跟新加坡一樣,商品房價維持在高位,通過房產稅“損有餘而補不足”,多數人住進政府的保障房,或者租賃房。

上海、北京深圳2009年就已進入存量市場,2017年,深圳二手房成交佔比71%,是以二手房為主導的市場。2018年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3.4萬套,環比減少2.5%,同比增長16.2%,但是整體處於較低水平。價格方面,2018年7月均價為57758元/平,環比下跌3.4%,同比上漲4%。從成交量和價格的角度,二手市場實際上是穩中有落,並沒有個別新房表現的那麼熱。

第三次房改大潮的目標,您看懂了嗎?

—— END ——

深圳樓市終於扔出了重磅“炸彈”,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劇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