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悄」然轉變,房價將再掀波瀾?

4月23日下午三點多,新華社發了政治局開會分析經濟形勢的消息,傳遞出了當前經濟工作的新動向。

調控“悄”然轉變,房價將再掀波瀾?

公告字數不多,但有這麼一段話:

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繼續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深化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等改革,儘早落實已確定的重大開放舉措。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內需”兩個字好久沒有出現在這種層級的會議上。

眾所周知,“內需”是2003~2012年,也就是上一屆政府宏觀調控時最喜歡用的詞。

擴大內需,簡單的說就是寬鬆貨幣(尤其是地產信貸),拉動地產和基建,以此來帶動經濟增長,至於這種治療經濟病的藥方有啥副作用,看看飆升的房價和龐大的地方債務就是了。

本屆(2013~至今)政府提出的是“供給側改革”,“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主要瞄準的是過剩產能。

現在重提內需,意味著什麼?

股市是這麼理解的:

調控“悄”然轉變,房價將再掀波瀾?

然而,這次重提內需是要重走老路嗎?

其實,仔細研究這屆政府的施政思路,認為將重回房地產與基建投資,而從會議整體內容來看,這明顯不符合政策導向。一方面,從以往會議精神看,“擴大內需”通常是指增大“消費需求”,而增加消費需求、降低對投資依賴,正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企業減負、定向降準、核心技術攻關等關注的主要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先進製造業發展。因此,擴大內需並非“重回投資”,其重點應在於擴大製造業投資、提振消費,以及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加居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