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在4G時代,流量越來越“不禁花”。尤其是隨著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APP爆紅,手機流量成了不少4G用戶心中之痛。

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人均月使用流量達3.4GB,同比增長154%。三大運營商近期爭相推出“不限量”套餐,乍一看實用又貼心,實際上卻在跟用戶搞文字貓膩。

近日,工信部發話,不限量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11日,三大運營商均表示已開展自查並整改。三大運營商為何猛推“不限量”套餐?其實背後反映出一些焦慮。

套餐“不限量”?可是限速啊!

近日,據媒體報道,有不少網友吐槽,自己辦理的不限量套餐明明還剩13GB的流量,但是因為整體使用流量達到了100GB而被斷網,“不限量”根本名不副實。很多網友在辦理不限量套餐時大多都被字面上的“不限量”吸引,壓根沒想到運營商設置的“潛規則”。

目前,運營商推出的所謂“不限量套餐”其實都是有條件的,超過一定的流量額度後,運營商會採取限速措施。妥妹就是被字面忽悠的一員。作為“流量大戶”,妥妹辦理了中國移動最近力推的“暢享不限量套餐”。每月套餐費98元即可享有每月20G全國高速流量。而若但買流量包的話,1G全國流量就需要花費30元。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但妥妹辦理時並無發現套餐下的一行小字,即:當月套餐流量用盡後上網限速最高至1Mbps,當月累計使用流量超100G後可繼續上網,限速至最高128Kbps。要知道,在4G時代,128Kbps連個網頁都打不開。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不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推出的“不限量”套餐中也有這樣的“隱藏條件”。點擊進入某個產品頁面,大部分情況下,“不限量”的字眼隨處可見,而降速的提示一般靠後,用不明顯的小字或灰體註明。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不少用戶反映,辦理時工作人員都宣傳“不限量”“隨意用”,對於限速規定大多不會提及。而辦理套餐成功後收到的短信提醒內容過長,其中的限速提醒也往往容易被用戶所忽視。

運營商自查“不限量”推廣 然而……

針對電信運營商“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近日,工信部提出明確要求,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等。

工信部還要求企業舉一反三,進一步規範經營行為,營銷宣傳時要做到真實、準確,實行明碼標價,對資費方案限制性條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戶注意的事項,要履行提醒義務,不得片面誇大或混淆優惠幅度,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6月11日晚,三大運營商相繼發聲,稱已對“不限量”套餐宣傳展開自查工作。

中國移動表示,近日已啟動了所屬各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進一步規範套餐包含流量的宣傳,對於採用了“不限流量、達量降速”規則的套餐,在媒介宣傳材料中明示“達量限速”等條款;二是要求進一步規範銷售和客戶服務渠道,在套餐銷售和客戶服務過程中,向用戶明示相關限速條款;三是要求進一步完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中國電信稱,根據工信部要求,已經全面啟動各經營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進一步醒目明示“達量降速”條款;二是要求進一步規範所有銷售和客戶服務渠道,明確向用戶提示“達量降速”條款;三是要求進一步完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中國聯通表示,已全面啟動各級經營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確保在套餐宣傳、資費公示、業務單據中均明確告知用戶。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範各檔套餐產品的套內流量宣傳,全面排查大流量套餐宣傳推廣中存在的不規範行為;二是規範各銷售和服務渠道經營行為,在醒目位置向用戶提示套餐的流量、速率等資費條款;三是進一步完善套餐設計,規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對此,有技術專家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不限量套餐,都是階梯式設計——首先滿足絕大多數用戶使用量範圍內承諾的最高網速,到達限速限額之後,網速便會下降。

限速其實是正常操作,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無法認同國內運營商目前的推廣手段。“運營商應把不限速的流量說清楚,最好講清楚10個G能幹什麼,能達到什麼,而不是單純強調不限量,把限速的信息弱化提示,用小字標識或者隨意跟你提一句。”上述業內人士稱。

對於三大運營商的回應,被“坑”慣了的網友顯然並不買賬:都是套路,全是坑!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不限量”套餐背後的焦慮症

“不限量”套餐背後反映出運營商的一些焦慮。

尤其對巨頭中國移動來說,今年4月份,中國移動4G用戶較3月份流失247萬戶,首次在4G市場出現負增長。而聯通和電信的4G用戶保持增長的態勢,聯通當月淨增4G用戶406.2萬戶,累計達1.98億戶。中國電信4月份4G用戶淨增586萬戶,累計用戶數達2.06億戶。

三大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滿滿,中招了嗎?

分析認為,中國移動4G用戶流失,其實並不意外:首先,4G滲透率越來越高,增長空間已經明顯縮小;其次,2G/3G用戶向4G用戶快速遷移已經基本完成。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額4G用戶滲透率分別為74.76%、75.48%和66.07%,但這是所有運營商都共同面臨的難題。

目前,中國4G市場趨於飽和已成為業內共識,為爭搶用戶,運營商紛紛在不限流量套餐上大做文章。從中國移動的“任我用”套餐、中國聯通的“冰激凌系列”到中國電信的“大牛卡”,無不在拉攏更多4G存量用戶。

鈦媒體表示,運營商打出“不限流量”、“無限流量”的概念,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因為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實際上都有流量上限,一旦超出限額後,繼續使用,會從4G網絡降到3G網絡,而3G網絡實際上在上網的時候,就可能跟沒有網絡差不多。這是運營商在營銷推廣中耍小聰明的典型表現,也是引起眾多用戶反感的點。

通信圈一位不具名專家表示,運營商推不限量套餐卻消極告知套餐存在限速情況,雖然這樣比較容易發展新用戶,但也給後續服務帶來了隱患,導致相當一部分用戶認為自己受到欺騙,降低了用戶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