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近日,“杭州媽媽花6萬元給孩子報了11個暑假培訓班!”的消息,在很多家長的朋友圈迅速傳播開來。這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功利性教育觀念,讓眾多家長在獲得極大情感共鳴的同時,也開始焦慮起來。

家長到底在慌什麼?

01.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過於功利

最近看《天才少女》這部電影很有感觸。電影中小主角Mary遺傳了母親的數學天賦,撫養她的舅舅卻只希望她像普通孩子一樣快樂成長,因此拒絕了去少兒天才名校。Mary外婆知道後試圖爭奪撫養權,並希望Mary數學天賦以得到施展。在此之前,Mary外婆將女兒(Mary母親)看成是實現自己未竟夢想的機器,逼迫女兒成為了一個不懂得如何正常交際的“數學怪物”,這也直接造成了女兒的自殺……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Mary母親曾囑託舅舅願Mary平凡,本質是希望她幸福

這個發生在電影裡的故事,卻紮紮實實地擊中了中國的教育現狀。

中國不少家長如同《天才少女》裡的外婆一樣,無法接受自己孩子平凡過一生,他們出於攀比心理讓孩子去各種輔導班,或者在網上照搬別人的教育經驗,深層次的原因是缺乏教育孩子的遠見性,而只有“多快好省”的速成思想。他們想馬上看到投入後的直觀成果,讓孩子學習那些高轉化率的才能……在這個“填鴨”過程中,家長忽略了孩子們的感情,扼殺了孩子們真正的樂趣。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盧勤對此表示,過於功利性的教育方式,最終的結果卻是收效甚微,更多孩子失去的是寶貴的童年。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02.教育思維一定要目光長遠,孩子才能走到有詩的遠方。

去年,山東高考考生孫洪濤因其摺紙特長,曾被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降60分錄取(最終未去)。他說,“我只是把摺紙作為我的一個興趣愛好,即使它難度很高,並且需要我付出很大精力,但我很喜歡它,常常樂在其中。”他每天自學英語以便查閱外文摺紙材料,從剛開始的臨摹到個人設計創作,他的幾何能力和數學素養也有了提升。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孫洪濤和他的摺紙作品“飛馬”。

如此看來,學到什麼技能和知識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培養出什麼能力。只有讓孩子跟著自己的興趣走,才能真正學到其中精髓,從而受益。

很多軟實力,比如創新思維,比如人格素養,為人處世等等,雖然難以構成迅速直接反饋的硬通貨,但卻能促使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先生在其多次演講中都強調:“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品格、性情、興趣,開闊他的眼界與胸懷,使他將來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當中。”

教育孩子,本質上是家長們的自我修行。希望家長們要走出教育功利性誤區,在為孩子選擇培訓班時,首先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其次要對培訓機構多花點心思研究,眼光放長遠些。龍之門大語文曾有位學員家長帶孩子多次試聽課程後,慎重選擇了龍之門大語文:

龍之門大語文的課堂,教孩子學習讀書的意義,如何樹立遠大理想,如何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關愛動物親近自然……這些都會引領孩子有思想內涵,有追求擔當,有情趣,懂生活會生活,將語文綜合素養融入骨髓,這比考高分要重要得多。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龍之門大語文詩詞會

家長對教育的功利心,培養不出真正的未來“精英”

龍孩子門大語文遊學活動

龍之門大語文不培養高分機器,倡導體驗式教學。

從話題和課文的引入,再到課程的拓展延伸,每個環節都要孩子親自參與其中。教給孩子的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更多注重對孩子思維的引導,和對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的養成。

部分配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