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的被拒房貸、車貸?!

上個月,網金社《今熱點》還發了一篇推文,講到互聯網借貸產品借貸都將進入央行徵信,受到同等監控。而且,有些銀行其實私下裡已經開始執行用過互聯網借貸產品的拒絕車貸,乃至房貸。而這兩天,杭州某商業銀行發佈貸款新政,“只要近半年內有2次使用互聯網借款的記錄,如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即使已經還清,也不予放貸。”

看了導讀裡面的新聞,想必讓不少曾有過互聯網平臺借款經歷的人有點坐不住了。那麼我們來一探究竟,現在市面上的銀行,真的對使用過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微粒貸等互聯網借貸產品的,拒貸嗎。

據IT時報的消息,目前來說,其他銀行雖未如上述商業銀行那樣明確將有過互聯網平臺借貸經歷的人列入“黑名單”,但不少銀行從業者表示,互聯網借貸經歷確實會作為重要的參考憑證,個人徵信報告被徵詢次數和徵信記錄上傳條數是兩項重要指標。

用過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的被拒房貸、車貸?!

據綜合財經網的消息,目前很多銀行也有類似的“潛規則。“我們銀行沒有硬性規定,但如果在京東白條、螞蟻借唄等平臺借過錢,必須結清才能申請貸款,要不然很難申請下來。”中國農業銀行一位信貸員這樣透露

招商銀行的一位信貸員則表示,招行在審批貸款時,會了解申請人的具體徵信、負債情況,如果曾有過互聯網借貸平臺借款經歷,確實會比沒有此類經歷的人難申請。

銀行為何拒貸?

之所以銀行對互聯網借貸比較敏感,是因為在互聯網借貸平臺上借一次錢就有一次信用報告查詢記錄,信用報告頻繁被查詢會讓銀行覺得不安全,審批也會更嚴,需要申請者提交更多的信息。

其次,因為像京東白條、螞蟻借唄這類借貸大多是幾千幾萬不等的小額借貸(常給人一種消費不花錢的感覺而盛行,是一種消費習慣的培養),但在風控審核人員看來,連幾千塊都借款的用戶,收入穩定性是否讓人堪憂?

另外,互聯網借貸風險較大,銀行把互聯網借貸情況作為貸款審批要素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貸款風險。

哪些互聯網借貸產品和你徵信有關?

除銀行系統之外,目前京東白條、螞蟻借唄、蘇寧任性付、微粒貸、百度金融等常見產品都已經接入了徵信系統。

換言之,使用這些產品造成的逾期和徵信記錄會對日後的購房、買車貸款造成影響。

(注:支付寶的花唄對應的徵信機構是芝麻信用,不是央行徵信,所以不會影響後期向銀行借貸。)

為此,小金特別查詢了京東白條等產品的信息,可以看到,這些其實就是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小貸公司的身份,總是默默地影響著用戶在銀行心目中的形象。此外,你每查詢一次貸款額度,或申請一次貸款,對方查詢你徵信報告的記錄會存儲在信用報告裡。看到類似“恭喜您獲得額度80000貸款資格”的消息,不要一個激靈就點了,留下痕跡是會有影響的。

如果借網貸的次數或者近期被查徵信的次數太多,那不好意思,完全有理由懷疑你經濟狀況不理想。那些你在習慣性地使用著個人網絡借貸產品,都會主動上報數據給央行,但並不是100%上報,類似於“抽查”,有一定概率會被抽中。

值得注意的是,網商銀行也有借款產品,但會在徵信記錄上顯示“個人經營性貸款”,意味著就算你結清,銀行審批時也會加倍謹慎。微粒貸,也是會上央行徵信報告的,而且只要開通了,沒使用也會上報。

當然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接入央行徵信,我們也就能明顯感受到信用社會的腳步聲臨近。

如何避免

其實,個人徵信聯網是大勢所趨。作為個人,關鍵還是要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記錄,不管是否上報央行徵信,按時還款肯定沒錯。根據現行銀行貸款條例,信用記錄良好,具有還款意願仍然是銀行審批通過併發放貸款的重要前提之一。隨著人行徵信中心升級、百行徵信獲批准,以後個人徵信記錄在生活方方面面會發揮作用。

用過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的被拒房貸、車貸?!

4月24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發佈一則通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在線接入申請》。截至4月20日,正式接入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國美、蘇寧、唯品會、百度金融、宜人貸、陸金所、網信、拍拍貸等100餘家機構。

總之,按時還款是核心,但如果近期或不久的未來有房貸車貸需求,還是需要謹慎使用互聯網借貸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