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渭水行吟

渭水行吟(並序)

小序:7月25~8月17日,攜家人至渭水上游甘肅定西、通渭,旋轉渭源縣,順渭水而下,至天水,作講座,訪禮縣,登大堡子山;上甘谷,深入朱圉山區,觀九墩牧場,尋石鼓主峰;至清水縣、張家川,考其秦邑虛實;再過秦嶺至陝西,觀關山牧場,察汧河水系,尋訪隴縣磨兒村、邊家莊等考古現場,觀出土文物,並與當地文史愛好者座談。最後到周秦首區寶雞,觀鐘鼎彝器 ,登石鼓之山,至景公大墓遺址,探秦國首都雍城,並登太白頂峰而還京。前後二十許日,一邊考察秦國早期歷史蹤跡,一邊旅遊觀光,並作一些人文交流。隨行得小詩若干,但志紀念,不計工拙耳。特別感謝沿途朋友們的熱情接待。鑑齋黃君平記。

甘肅渭源縣尋訪夏禹導渭水遺址有感

(7月30日)

龍王溝社鼠山村,

五竹清源禹廟存。(注1)

三井未枯亭石暗,(注2)

渭洮分瀝大河尊。

憂勤萬世民猶記,

道統方今事已沉。

題刻左公原不是,

可憐遊客信為真。(注3)

注:1.《尚書.禹貢》:大禹“導渭自鳥舅同穴“。《山海經》:”渭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水經注》:“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2.渭源遺址處有三眼古泉,其一“遺鞭泉“篆書題字和石亭猶存。亭旁有今人新立碑記。泉旁龍王廟內有清代壁畫,前階一旁有疑清代鼠山周文炳石刻聯文曰:“體二帝之憂勤,雋茂平成,天地斯無缺處;垂百王之道統,演承精一,見聞確有真知“。3.今渭源縣有“渭河源”三A景區,其地並非史籍所記大禹導渭之處。景點“一線天”處山崖上赫然有左宗棠“大禹導渭”摩崖題字,亦系今人偽造耳。

黃君:渭水行吟

初至岷縣和答劉文珂

(8.1)

陰晴同一處,

冷暖分兩邊。(注)

西去洮河水,

南來將百年。

岷山能濟世,

好藥助成賢。

方識劉家子,

相隨有半仙。

注:兩句為兒子、女兒初到岷州口占聯句。

黃君:渭水行吟

岷州二郎山懷古

(8.2)

岷山臥對虎龍盤,

二水悠悠匯不還。(注)

多少英魂溝與壑,

白雲依舊映天藍。

注:疊藏河與洮河,相匯於二郎山下,悠悠向西北流去,匯入黃河。二水交匯處即岷州縣城,因二郎山自然形成南北二區域。

黃君:渭水行吟

甘南卓尼縣九洞山同遊楊子文明得奇石相贈作歌以謝之

(8.3)九洞山頭一片石,似葉有莖意可人。楊子同遊拾與餘,其情如玉感其真。我故因之歌以贈,且作洮硯挹清芬。洮石難求古真純,此石天真更有紋。青藏雪域億萬載,轉來今日緣已深。或如作畫疑楊子,六法之外別有門。心成萬象皆自得,葉葉枝枝總關情。攜歸書室供研讀,助我詩思得超神。

黃君:渭水行吟

立秋日遊天水伏羲廟有感

(8.7)

一劃開天成亙古,

且將渾樸啟人文。

河圖已教神龜負,

禹域還佔象數分。

幾度兒孫爭九鼎,

頻繁大義播群倫。

園中槐柏枝猶健,

待看環球定此尊。

黃君:渭水行吟

重遊麥積山

(8.7)

聖蹟無徵代有功,

群峰碧翠擁金峰,

登臨渾覺前緣厚,

樹子佛行意已衷。

黃君:渭水行吟

重遊南郭寺

(8.7)

重來南郭又十年,

石級崇高益仰賢。

槐柏已深蒼桑意,

詩書“二妙”有因緣。

黃君:渭水行吟

甘谷縣考察朱圉山因近期暴雨路橋斷阻不得登主峰有感

(8.8)

九墩放牧馬何在?

蜚子驅戎戟已存。

朱圉山頭環顧立,

奇聲石鼓未能聞。

黃君:渭水行吟

參觀清水縣博物館即興

(8.10)

軒轅故里上邽縣,

清水有源華太生。

文物紛呈看不足,

趙秦趙宋鬱森森。

自張家川縣沿關隴古道尋訪秦家原

(8.11)

溝坎依稀秦家路,

漢賢碑記忿遐方。(注)

車馬駱鈴連萬里,

招風臺下憶勤王。

(注)注:在關隴古道今河峪村段,道旁有東漢和平元年(公元150)漢陽太守劉福所立修整古道碑記。其略雲:“有慮深遠之美,忿遐方之不柔“。注2:招風臺在秦嶺山脊處,山勢蜿蜒曲折呈三叉狀,疑是古烽火臺遺址,山下西北一側為甘肅華亭縣和張家川縣,東北一側為陝西隴縣。山東南一側山坳即秦家原,水流經永寧鐸注入渭河。(秦家原今屬張川縣,1953年前屬陝西隴縣)

黃君:渭水行吟

過秦關

(8.11)

清水悠悠汧水沔,

關山碧翠隴東西。

萋萋馬薦牛羊走,

信是當年秦子歸。

注:今天下午自張家川縣永寧鎮出發,經關山牧場進入陝西隴縣,並下榻牧區假日酒店。

黃君:渭水行吟

關山牧場

(8.12)

草甸青青百里鮮,

山頭雜樹歷風煙。

牛羊星落遊人早,

中囿名園邑不傳。

(注)注:關山牧場原本西周皇家苑囿中囿所在地,當時範圍應包括今甘肅華亭、張家川、清水,陝西隴縣、寶雞陳倉區等縣區,方園一百多里內的高山草甸,還有草甸下廣闊的森林。當年秦非子受孝王命掌管其事,後因有功而封邑為附庸國。所以這裡是秦國早期重要的根據地。吾此番考察秦國早期遺址,一直為不能確定非子秦邑確切地址而尋索。

黃君:渭水行吟

寶雞觀周秦青銅器有感

(8.14)

鼎簋盤匜且鑄銘,

悠悠華夏冠文明。

宗彝約劑璨然在,

贏得天尊到復興。

黃君:渭水行吟

秦景公大墓

( 8.15)

黃腸題湊莫言重,

百八殉人各有因。

九鼎之尊誰與共?

一同天下是贏秦。

黃君:渭水行吟

雍城

(8.15)

故城方幅廿三里,

宇域雄都更與誰?。

車馬咸陽思不得,

鳳翔風物早迷離。

黃君:渭水行吟

出周公廟至新建周城景點

(8.15)

鳳凰環抱惜宗周,

塬上週城物象殊。

如織攬車遊客笑,

劇憐烽火戲諸侯。

黃君:渭水行吟

太白山頂得句

(8.16)

亙古此山分南北,

巔峰白石鎮江河。(注)

我來初見茫茫霧,

一道金光醒眼多。

注:太白山是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以其山顛白石如玉,且長年積雪而得名,主峰海拔3771米,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整個秦嶺山脈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上的白石沐浴雨露 分流南北,成為漢江和渭水分水嶺的最高地段。太白山周邊重巒疊嶂,森林茂密 ,氣候千變萬化,山中秘密不可勝紀也。

黃君:渭水行吟

作者介紹:黃 君 字君平,號鑑齋,當代著名書法家,學者、詩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文博學院教授,蘭州大學研究員,江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江西省楹聯學會顧問,江西省黃氏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江西省黃庭堅書法文化研究會顧問,北京華夏翰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

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2005年度“中國書法十大人物”之一,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研討會及書法展覽評審委員、學術觀察員等。書法作品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多種大型展覽,並在北京、上海、南寧、常德等地舉辦個展,為諸多風景名勝和文博單位刻石和收藏。已發表學術文章300多萬字,十多次參加國內、國際重大學術會議,有多種學術專著,出版字帖和專集二十餘種。主編系列出版物《當代書法理論家著作叢書》、《詩詞叢刊》、《當代名家詩詞集》和五卷本《黃庭堅書法全集》等,成績斐然。

黃君:渭水行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