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之前有一位家長向我提問道:“我的兒子今年10歲了,但是他做事情動作慢的要死,總是惹我發火;比如在學校吃個午飯,總是最後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吃完好半天了,他才慢拖拖的吃完,每天的家庭作文,本來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他總是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但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卻很迅速,就好像玩電腦和小朋友玩遊戲是最積極的一個,一點都慢,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到底該怎麼教他,改掉這一身壞習慣。”

一說起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會引起好多媽媽的共鳴,特別是在早上起床上學的時間比較緊張的時刻,媽媽們更不淡定了,會不自覺的就催促孩子快點起床,快點穿衣服,快點洗刷,而孩子根本聽不見你的催促按照他自己的速度不緊不慢的進行著,這個時候的你該怎麼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拖拖拉拉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並不是因為孩子智商低造成的。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兩個。一是孩子“手拙”,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也就是“笨手笨腳”。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們做事情比較緩慢。二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情缺乏急迫感。

“孩子為什麼拖拖拉拉?”“怎樣幫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壞習慣?”這是令許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

其實,孩子所有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著我們父母的行為方式。

孩子出生時,如果我們把他們看成是一張白紙,那麼,最早在白紙上面畫圖的就是父母。白紙上逐漸增多的圖案,就是孩子逐漸表現出來的行為現象。

那麼,當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怎麼去幫助孩子糾正這個壞習慣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位北大教授對於教育自己孩子拖拖拉拉的一些理念,我覺得非常的有效,家長們可以好好看看,也許對你教育孩子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這幾句話治,立竿見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