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在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九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子,包括各种肤色,带着各种穷形尽相,被教唆着在一个公开的集会上闯到讲台上来,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这些孩子这样做,显然是受人教唆,其目的无非是造谣污蔑、恶意中伤竞争对手,以此赢得竞选的主动。抱着别人的大腿喊爸爸,无论其初衷是什么,总是说不过去的。很多人以为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西方社会,实则不然,早在遥远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遇到这种烦心事。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苏轼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活了六十四岁,共娶两妻一妾,养有三个孩子。苏轼去世后没多久,就有人出来认苏轼为父亲。

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为“六贼”之一,自己却说是苏轼的“出子”。“出子”,谓有孕之妾被休弃后所生之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话说,苏轼官场失利,远谪外地,天高路远,行途不便,临行之前便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这在当时本无可厚非,可是这些姬妾竟怀有身孕,其中一个不足月而生下了梁师成。当然,话说就有演演绎的成分,多半信不得的。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由于资料缺失,梁师成生于何时我们竟不可知,但他学问不好,只懂得浅显的写作,却凭借聪慧狡黠,深受宋徽宗恩宠,乃至成为一代进士。后来,梁师成任护国、节度使,拜为太尉,号为隐相,权倾一时。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师成实不能文,而高自标榜,自言苏轼出子。”既然自称是苏轼流落在外的儿子,老爸有难自然是要有所行动的。苏轼文章遭禁,民间藏书大都被毁。梁师成向宋徽宗求情说“我的先辈有何罪?”宋徽宗下旨解除封令,苏轼的文章才得以流传。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梁师成自称“苏轼出子”,并未遭到苏家的否认。但世人并不认可,如陆游就说梁师成,一会喊文彦博为爹,一会称韩琦为父亲,抱苏轼大腿喊其为爸爸又有何不可呢?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另一个被误认为是苏轼儿子的是孙觌。孙觌是常州晋陵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曾官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致仕后归隐太湖之滨。对于孙觌的身世,武进阳湖地方志描述的尤为精彩:苏轼见孙冶原悫,赠以孕妾,七月生子。当然,对于方志说辞,历代文人是不屑一顾的,后经过人们的考证,孙觌是苏轼儿子的说法纯属“东坡遗体”的一种误读。

苏轼被贬外地,临行送几个孕妾给友人,多年后有人争着喊“爸爸”

为什么会出现乱认苏轼为父亲的现象呢?原因不难理解,苏轼是宋代名士,声望很高,而且桃李满天下。树大招风,苏轼之名难免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主动攀附,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但这些攀附者大都品性不佳,或另有所图,无形中也拉低了苏轼本人的形象,从这点来说梁师成自称“苏轼出子”和竞选州长中认爸爸的情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