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爆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最高面臨37億罰款,國內網友:習慣了

如今的生活中,幾乎人手一臺智能手機,雖說提醒注重個人隱私的呼聲從未停過,但我們的個人信息可能已不知道被洩露了多少次了。雖說我們有保護自己個人隱私的想法,但是面對國內一眾的“毒瘤軟件”,當真是有心無力啊。前不久,QQ瀏覽器被爆未經用戶同意私自調用前置攝像頭,然而官方隨即修復了這個“bug”,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而我們也知道,目前國內的智能手機除了蘋果,剩下的99%都採用的是安卓系統。而安卓系統是由谷歌開發的,近日,Google被美聯社曝光違規竊取用戶的隱私信息,並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私自記錄設備的地理位置。

谷歌被爆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最高面臨37億罰款,國內網友:習慣了

此次Google記錄用戶地理位置的行為非常隱蔽,就算是用戶在設置中關閉了地理位置記錄,這些數據還是會被上傳給Google。此次的竊取用戶隱私事件,就算是蘋果也未能倖免,因為只要你在蘋果手機上安裝了Google開發的應用,這些信息也會同安卓設備一樣被上傳至Google。

谷歌被爆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最高面臨37億罰款,國內網友:習慣了

不過對於竊取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為,國內的應用市場環境更混亂,網友甚至表示已經習慣了。對國內很多的內容提供商而言,獲得越多的用戶信息,越是能盈利。就拿電商與廣告投放商來說,知道用戶的地理位置與個人信息能夠更為精準的推送商品與廣告,帶來更高的點擊量與成交額,所以這類還能夠理解。但是一些應用卻需要獲取一大堆與應用本身毫無關係的權限,更難以理解的是,一些應用在禁用這些權限後就不能夠正常使用了。在目前的中國,雖然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可觀,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禁用應用的隱私權限,自己的個人隱私被洩露可能也毫不知覺。

谷歌被爆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最高面臨37億罰款,國內網友:習慣了

可能一些網友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在淘寶上瀏覽了一些商品,退出後隨後在其他軟件上(例如今日頭條、bilibili),就能夠看到相應的商品廣告了。說起來,這些廣告也算得上是針對個人的精準投放了。一次可能只是巧合,不過次數多了,用戶應該就能夠感受得出是自己的信息被洩露了。只是目前用戶的個人信息大多隻是被用於商業,但也難免以後會不會被用於其他方面而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

谷歌被爆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最高面臨37億罰款,國內網友:習慣了

最後,針對Google一系列的“違規行為”,歐盟可能對其處以最高37億歐元的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