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回到地面後,就再也不上天了,這是爲什麼?

PLAstyle


作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無疑是我國的航天英雄。由於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次載人任務,存在著相當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楊利偉當年是冒著巨大的風險飛上太空。

後來安全返回地球之後,楊利偉本人透露,在升空階段,逃逸塔分離後,由於飛船和發動機產生了持續將近半分鐘的強烈共振,導致他覺得自己的內臟無法撐下去,可能要犧牲了。而在飛船返回地球時,返回艙墜地的過程中,巨大的衝擊力又使楊利偉的嘴角被麥克風劃傷,導致他留了不少的血。

楊利偉的第一次太空之旅為後來的載人航天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於這麼重要的人才,國家不大可能會再讓楊利偉冒險去太空,即便是楊利偉本人還想再上太空。

此外,楊利偉也是我國載人航天的最重要象徵,像他這樣的代表性人物更應該保護起來,而不應該再讓他去冒險。他在地球上能夠繼續發揮餘熱,這能更好地推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


火星一號


楊利偉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因為飛船的共振等原因,受到了一些傷,不再執行任務也是出於對楊利偉的保護,同時他的經驗也十分寶貴。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完成了我國從“無”到“有”的轉變,首次載人航天的經驗又使其從“有”到“優”的轉變。由於各國載人航天技術採用的設備等不盡相同,因此別國的載人航天經驗未必適用於我國設備,楊利偉執行載人航天任務進入太空和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於飛船的設計還不是很完善,楊利偉遭受了劇烈的撞擊,從流傳的圖片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嘴角還掛著血跡。飛船在返回地球時也受到了一些損傷,楊利偉是冒著很大的風險返回地球的。

返回地球后,楊利偉按照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在後來的載人航天任務中,飛行器的設計都是根據神舟五號飛船內外遭受的損害和楊利偉的經驗改造過的,使得宇航員在艙內更安全。參與過載人航天的宇航員,對整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也因為楊利偉年齡逐漸增大,身體機能在下降,飛行任務中又受了一些傷,後續任務中楊利偉就不再以宇航員的身份參與。

隨後我國載人航天迎來了較快的發展,先是多名宇航員進入太空,進行了太空行走、自動交會對接、宇航員手控交會對接、然後又是空間站試驗艙的短期駐留試驗(20多天),未來的世界航天事業中必定有我國一個重要的位置。


來看世界呀


這是出於對這位中華民族第一位走入太空的英雄的保護,就中國太空技術來講楊利偉本身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無價的財富,宇航員是最危險的職業,去一次已經是最大的貢獻。



2003年10月15日9時,楊利偉乘坐長征2號F型火箭運載的神州5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我國第一次載人航空器進入太空,楊利偉更是我國太空第一人,這對於我國而言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宇航員的選拔非常的嚴格,首先宇航員都來自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都非常的棒,再經過數年宇航員培訓到正式成為航天員步入太空更是異常艱辛的訓練。

我國也成為了極少數幾個掌握這項技術國家之一,而楊利偉也必將和我國的航天事業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其本身就是對於我國航天事業的最大的貢獻者,處於重點的保護之中。


冰雹藍天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回到地面,再也不想上天了,除了他身體在天上的不適,主要是國家重視人才,從他的身上可以得到一些科學數拒,得到航天的經驗,讓他帶領青年飛行員攻破航天難題,他就不必要上天了,他是航天人的驕傲,他被載入航天史冊是當之無愧的。


紅山樹538


楊利偉出生於1965年,他在2003年10月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時,已經年近40歲了。他從太空回來後,不但有地面訓練的經驗,還有太空工作的經驗,是中國當時唯一的一位進入過太空的宇航員。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非常快,需要大批的宇航員。楊利偉回來後,一是年齡原因,二是經驗原因,就不再上天了,而是致力於培養訓練宇航員的工作。時至今日,他已年近六旬,而大批年輕宇航員已經成熟,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所以,楊利偉就不再上天了。


珂科技


聽過他的講座,說是他當時上去時遭遇了危險,類似於在穿越大氣層時遭遇了某種頻率的震動和心臟跳動頻率引起共振,非常難受感覺就要不行了一樣,下來之後好像是受了一些傷吧。航天員確實是難以想象的辛苦,記得去參觀航天員中心時,他們的訓練設施看著就叫人害怕😨😨


曉滿歷史


可以這樣理解☞作為首位登入太空的人,註定是一位特殊的人。那麼就很好理解了,他的所有一切都已經不在屬於個人或者家庭,而是國家的事了(其中省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