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1、

2018年8月17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但今天8月15更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3週年紀念日

在那個動盪、硝煙瀰漫的年代,愛情對每個人來說是一件奢侈品。那時候的婚姻,沒有潔白的婚紗、精緻的妝容、更沒有聲勢浩大的婚禮儀式。有的只是每日盼望的重聚,和不知盡頭的別離。

能走到今日仍攜手相伴的愛人,都是經歷了戰爭的洗禮,而這樣的愛情,在經歷風雨後仍然巍然屹立。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伊姐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劉大爺,年過80依然身體硬朗,言談清楚,他身邊一直揣著一張殘破的結婚證,他說,這張證見證了他們在烽火歲月中的愛情。

劉大爺和老伴是一對青梅竹馬,同一個縣城長大,在年少時兩人便定下來婚約,但還沒來得及走進婚約的殿堂,抗日戰爭便打響了,劉大爺立即加入了抗日隊伍,但也迎來了兩人的分別。

劉大爺走之前只對老伴留了一句話:我一定會回來,你一定要等著我!

這一走便是幾年的分別,兩人靠著斷斷續續的書信往來,維繫著兩人的感情,寄託著對彼此的思念,最終抗日戰爭結束,他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愛人身邊,實現了彼此他對自己和老伴的諾言。”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2、

若我白髮蒼蒼,容顏遲暮,你會不會,依舊如此,牽我雙手,傾世溫柔?

年過90的老兵李廣發就用66年詮釋了這句話。

年過90的李廣發和年近90的妻子曹秀蘭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補拍了屬於他們的婚紗照,彌補了年輕時的遺憾。

李廣發介紹,他和妻子的牽線人是他的姑姑,因為姑姑會拉貨去西安做粉條生意,1947年,22歲的李廣發在姑姑家見到了16歲的曹秀蘭。

李廣發說:“當時就覺得這娃,覺得她生的白淨、清秀,我朝她笑了一下,她也朝我笑了笑。”

後來,通過家人的介紹,家裡的長輩也同意了這門婚事,就訂婚了,不過戲劇的是,在訂婚後,李廣發的父親發現曹秀蘭的家裡是大地主家庭,就逼他退婚,他無奈父親的強硬,只能選擇去曹家退婚,但好在岳母認為這並不是女兒的問題,所以不同意退婚,隨後,李廣發鼓起勇氣告訴父親,他其實是不想退婚的,是真心想和曹秀蘭結婚過日子,並且希望父親不要再幹涉。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在他們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曹秀蘭還假裝生氣,瞪著李廣發說“你還說訂婚,訂婚後,你又跑到我家要退婚”

李廣發立馬笑盈盈的說“我錯了,其實我是不想退婚的,但父親認為兩家條件懸殊,所以非逼我退婚的”。

曹秀蘭表現出的小任性正是因為李廣發對她非常的寵愛,曹秀蘭自述:“一晃結婚都66年了,我其實脾氣一直不好,但他總是包容我,結婚這麼久,從來沒有大吵大鬧過,即使兩人鬥嘴,也是丈夫先哄她,他自己說,他比我大,大的要讓小的,所以就一直哄我。”

結婚前曹秀蘭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結婚後為了改善家裡條件,兩人白天在地裡幹活,晚上回家曹秀蘭會紡織到深夜,雖然她很會紡線織布,但對於做飯她卻怎麼都做不好,因此,李廣發就選擇給她做,這一做就是半個世紀。

那個年代過來的愛情,也許就是簡單的一句承諾,沒有盛大的婚禮,沒有鮮花和跑車,但一舉一動,都藏著濃濃的愛意。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3、

看過他們的故事後,不禁思考,什麼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在伊姐看來,也許就是:

哪怕世間萬般好

他也只鍾情於你

牽著你的手,從心動到古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最火的救贖老夏和脆鵝的故事了。

老夏患有阿爾茨海默症,他忘記了一切,卻只記得脆鵝,忘了世界也不會忘了最愛的脆鵝。

他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找脆鵝,她去哪裡了,在哪裡啊,像一個小孩子一樣。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最經典的對話就是:

孫女:“你愛奶奶嗎?”

老夏: “我怎麼不愛你奶奶,

我當然愛你奶奶,

我不愛她我愛誰啊?”

孫女問脆鵝奶奶:

“爺爺生病你還愛他嗎?”

脆鵝:“當然啊!”脆鵝說完轉頭望著老夏,

嘟起嘴來滿眼寵愛,

“他現在腦筋不好了,什麼都忘光光。

抗戰老兵過七夕:那些感動我們的暮年愛情!

4

這種“琴瑟調和”的愛情,是每個人都神往的。

伊姐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位俄羅斯攝影師Irina Nedyalkova鏡頭下的一對老夫婦。

網友感嘆:只是白了發而已,還是愛你如初。

縱使歲月蹉跎,卻依然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歲月如梭,不變的依然是濃的化不開的深情,也許,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